贾琏突然想起什么,“母亲,您府上可有软垫?
还麻烦给我取一个放马车上。”
王熙凤奇道:“咱们来时用的那辆车虽不是府上最好的,却也极为舒适,你还要软垫做什么?”
贾琏不顾凤溪一直暗中扯自己的袖子,咧着嘴笑道:“我家娘子有了身子,自然是要坐得更舒适一些才行。”
“哎哟哟,你这孩子,什么时候的事儿?
我怎么都不知道呢!”
肖氏一听说女儿居然有了身子,也是又惊又喜。
早知道她有了身子,自己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同意让她和离啊。
王熙凤也十分惊喜,“哎呦,这可是件喜事。
若是老太太和你们太太听说了,还不知道要如何高兴呢!”
肖氏看着凤溪嗔道:“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儿怎么瞒着不说呢?”
凤溪撅着嘴嘟囔道:“我还不是怕您知道了不支持我和离嘛。”
“你看你……”肖氏指着凤溪摇了摇头。
这孩子真得是胆子太大了。
贾琏听见“和离”二字心里又是一惊,连忙拉着妻子的手说道:“切莫再说这两个字了,我心口疼。”
凤溪又气又笑,在他胳膊上拧了一把。
“那你以后就休要惹我生气。”
贾琏笑着握住她的手,“再不敢有第二次。”
王熙凤和贾琏来的时候是两个人,现在回去有五个人,一辆车确实是有点挤了。
最后还是潘家也备了辆车把他们送回去。
王熙凤带着两个孩子坐一辆,让小两口坐一辆。
方氏听传话的婆子说姑太太回来了的时候,紧张地问道:“回来了几个人?”
那婆子笑道:“二爷和二奶奶并少爷小姐,还有姑太太,都回来了!”
方氏一听,这下心里才踏实了。
不等人进来,自己先迎了出去。
走到垂花门处,便看见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小姑子。
巧姐儿看见祖母,笑着跑了过去,“祖母,巧姐儿好想你呀。”
方氏一把搂住孙女,“好孩子,祖母也想你啊!
快随祖母家里去,小厨房里炖着你最爱的鸽子汤呢。”
这时王熙凤牵着茗哥儿也走过来了。
“幸不辱命,都给你带回来了。”
方氏笑道:“我就知道有你出马,一定行。
快到我屋里喝点鸽子汤暖和暖和。”
这时,贾琏才牵着凤溪缓缓走了过来。
凤溪见到婆婆在这里等着他们,不好意思地把手从贾琏手里往外抽,结果没抽动。
贾琏说道:“一路都是如此,见到娘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再说了,你现在最是要小心才是。
这天冷路滑,我可不是要牵着你嘛。”
方氏听儿子这话里有话,疑惑地向小两口看去。
凤溪先是红着脸给方氏道歉,“娘,也是我太冲动,让您操心了。”
方氏说道:“你快别这么说,要不是琏儿是个不省心的,哪里能让你受了委屈?
快,快和娘回家。
不仅有巧姐儿爱吃的乳鸽,还有你爱吃的红焖牛肉。”
贾琏笑道:“娘,凤溪最近怕是要吃的清淡些了。”
方氏福至心灵,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她上下打量着凤溪,凤溪的头越发低了。
方氏笑得简直要合不拢嘴。
她拍着手笑道:“好好,吃什么都行。
想吃什么就和娘说,要什么有什么!”
王熙凤在一旁凑趣儿,“大嫂,那我要什么可有什么?”
方氏笑道:“你是大功臣,自然也是要什么有什么!”
几人都笑了起来。
王熙凤看了看天色也不算早了,开口说道:“改日我再来你这里吃好的吧。
老太太也操心他二人的事儿呢,我去给说说。
时候也不早了,差不多我也该回去了。”
方氏点点头,明天就是小年了,小姑子家里也忙着呢。
今日能抽出时间来管自家的事儿真是很给面子了。
“那就劳烦你先去母亲那里说一下。
晚上了我再带着琏儿去给她请安。”
王熙凤点点头,辞别了这一家子往荣禧堂去了。
果然,贾母听说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先是把贾珍骂了个狗血淋头。
然后得知凤溪不仅回来了,而且还有了身子,老人家当下就表示头也不疼了,心口也不闷了。
王熙凤看着直乐,留在荣禧堂陪着贾母用了晚饭才走。
用饭时贾母提了一句,“珠儿媳妇那边怎么办?”
王熙凤想了想,珠儿媳妇的事儿和琏儿媳妇的事儿性质可不一样。
这个是有误会,那个嘛……纯属是王氏和贾珠不对。
两个姨娘之间互相算计,最后正妻落了埋怨,这都什么事儿嘛。
她摇了摇头道:“二嫂嫂家的事儿我可管不了。
再说了,人家也不见得愿意我管。
明儿就小年了,我还得在家里操持年夜饭呢。”
贾母听女儿这样说,那就是不想管了。
算了,不管就不管吧。
小儿媳妇一向也是个拎不清事项的,别让女儿帮忙再惹出一身骚来。
二房的事儿,就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
再说了,这个李氏又不是没有回过娘家。
之前回去半年还不是也回来了。
实在不行,趁着过年的时候让珠儿多带些礼登门去道个歉,服个软,也就把人接回来了。
于是贾母也就不再多说。
晚上王熙凤回到家中,和林如海讲了今日在荣国府发生的那些事情。
林如海蹙眉说道:“你那个堂侄儿,如今真得是有些无法无天了。
若是再没人把他管教一下,只怕会惹出更大的祸事。”
王熙凤说道:“管教?
这世上唯一能管教他的人已经入了土。
虽说他每次见了老太太和我大哥二哥倒也恭恭敬敬的,但那都是面子上的。
其实他谁也不服呢。”
林如海叹道:“长此以往,他就自求多福吧。
只希望莫要把岳母那边牵扯上才好。”
王熙凤想了想说道:“那我找机会提醒大嫂,让他们和东府那边小心来往着。”
林如海说道:“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夫妻二人又说了些自家的事情,也就把荣宁二府的事儿先撂下了。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三,也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朝中的大小官员从这一天起也就开始休沐了,等过完年再上衙。
朱明贤早早忙完了手头的大小事,这日一早便启程进京。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见他日思夜想的人了。
李纨这次带着孩子回家,朱氏虽然也愁,但是有了前几次的经历,倒也没有那么在意了。
想着女儿在家里散散心,等过阵子女婿登门劝一劝,也就回去了。
倒是张氏看出了小姑子这次回来与之前有几分不同。
小年这天上午,趁着给萌哥儿送芝麻糖,张氏拉着李纨问道:“妹妹这次回来到底作何打算?
你给嫂嫂说个心里话,我也好有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