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往昔岁月,那时他年仅十四岁,父亲便毅然决然地带着哥哥们离开家门,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事业之中。
这一分别,竟是漫长的数十年光阴。直至今日,他都未能亲眼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甚至连父亲临终前是否曾有过归家的念头都不得而知。
叶宁默默地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她听爹爹讲过,太奶奶在世之前,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嘴里仍念叨着询问太爷爷有没有回来。
然而,那个时候的太爷爷早已被困在此处,与世长辞。想到这里,叶宁不禁黯然神伤。
不久之后,在宋成功以及军方人员的严密护卫之下。
叶宁和伯伯,还有怀抱着装有叶老太爷遗骨的木箱的爷爷,与其他携带先辈遗骨的军人们一同踏上了归途。
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渐渐远离了这座充满故事与回忆的慕铜山。
湖省军区已经安排人,把那些先辈遗骨送回故里,这些宝物也会得到妥善安置。
宋成功把他们送到慕铜山下,对他们说:“叶叔,涛子谢谢你们的无私,是你们破解了这二十年来,无法解开的谜团,你们的功劳也会报到军部最高层”。
叶向涛摆了摆手,“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那些前辈也该落叶归根。”
告别了宋成功后,他们踏上了返乡之旅。
一路上,叶国安紧紧抱着装着父亲遗骨的木箱,仿佛这样就能弥补母亲一生的遗憾。
他们一行人匆匆赶回县城后,叶国安就让叶向涛在邮政局给他五哥叶国辉、三哥叶国峰以及大哥叶国宏打去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叶向涛难掩激动地告知他们一个令人振奋又悲痛的消息:七叔和叶宁寻找到了二爷爷的遗骨了。
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返回,共同护送老爷子走完这最后一程。
叶国辉此时正在县武装部忙碌着日常工作。当他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这个消息时,如遭雷击般愣在了原地。
紧接着,他顾不上手头的事务,急匆匆地朝着与叶国安约定好的地点飞奔而去。
不一会儿,他便赶到了现场,一眼就望见了叶国安怀中紧紧抱着的那个木箱。
那一瞬间,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叶国辉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回想起当年,他爹被困在慕铜山之时,自己尚未落入敌特之手。
然而命运弄人,谁能料到父子俩竟会分别被困于湖省,南北相隔的两座山中。
父亲是被阵法所困,而自己则不幸成为了敌特的阶下囚。
“爹啊!儿子不孝啊!竟然一直不知您被困于此,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能将您接回家中……”。
叶国辉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般肆意流淌。
他们一家人当初怀着满腔热血奔赴战场抗击日寇,个个都是怀揣着雄心壮志离家而去。
可最终归来时,要么已壮烈牺牲,要么身负重伤成了残疾之人。
站在一旁的叶向涛见此情形,心中亦是悲痛万分,但他深知此地并非久留之所。
于是,他强忍着泪水伸手拉起叶国辉,轻声劝慰道:“五叔,咱们还是先回家吧!这里毕竟不适合说话。”
回到村子,村民们听说,叶国安找到了叶老太爷的遗骨,一个个纷纷前来迎接,看到那木箱中的遗骨,不少老人流下了眼泪。
叶国平和大房的叶国豪、三房的叶国梁,四房的叶国强,五房的叶国栋纷纷跪在叶宁家院门口迎接老爷子回家。
“爹,儿子欢迎你老回家”,叶国平声音嘶哑的喊道。
“二叔(二伯)侄子们欢迎你老回家”,叶国豪和几位堂弟一起喊道。
跟在叶国安后面的村民,个个都是一脸的悲伤,他们知道没有这些前辈的付出,就没有他们现在的好生活。
叶国辉上前,把几人扶起来,他们一起回到叶宁家。
叶向阳上前想要接过,叶国安抱在怀里的木箱,被叶国安躲开了,他声音嘶哑的说:“我送你爷爷回屋”。
叶国安的哥哥和堂哥,跟着一起进了堂屋。
他们看着,叶国安把老爷子的遗骨,放在堂屋的桌子上,才上前,给老爷子上了三柱香,又跪下,一起给老爷子磕了三个头。
叶氏和大嫂二嫂五嫂,还有几位堂嫂,也都进屋,给老爷子上香磕头。
叶向涛带着一众堂弟,和叶向阳一起给老爷子上香磕头。
晚上放学后,叶家的一众小辈和叶伟康一起纷纷给老爷子上香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