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叶宁早早就起床了,她等着王老爷子上门,当她看到王老爷子走过来,就拉着老爷子往堂屋走去。
到了堂屋,叶宁拿出一个小小的投影仪,播放了一部讲述现代繁华都市生活的影片。老爷子看得目不转睛,眼睛里满是惊叹和憧憬。
看完影片后,老爷子感慨道:“真是个美好的时代啊。”
叶宁笑嘻嘻地说:“太爷爷,以后还有更多新奇的东西给您看呢。”
之后的日子里,叶宁经常去找老爷子,给他讲现代的科技、文化等等。
而王老爷子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教导叶宁许多家族传承下来的技艺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就在这样快乐的日子中,夏收结束了?
看着干旱的土地,村民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下一茬的庄稼没法种下去,地里不能种粮食,老百姓要怎样活啊?
叶宁看着叶国安问:“爷爷,现在的水位到几米深了”。
“有七米深了,以前挖的水井只有六米,今年又挖深了一米,前段时间水井都快打不出水来,就又挖深了一米,村民们才有水吃”。叶国安说到这里,就明白了。
地下有水,就看他们要怎样给弄上来,如果人工打井浇地,这干旱的土地就需要大量的水来浇。
叶宁想到了现代的深水井,都达到两三百米深,只是这个时代根本做不到,但是打个十几米深的水井还是可以的。
叶伟康从外面走进来,他递给叶国安一封信,然后说道:“爷爷,我爹写信回来了”。
叶国安接过,拆开信封,打开里面的信纸看了一遍,点点头。
然后笑着对叶伟康说:“伟康,你爹他们都查清楚了,杨成功和他的上下线这一次都抓起来了。
你爹说这件事情和谁都不要说起,他怕还有落网之鱼,要是被对方收到消息,可能就会报复我们。”
“我知道了,爷爷,”叶伟康转身欲走,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回头问道:“爷爷,那村里缺水的事怎么办呢?爹有没有提啥办法?”
叶国安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信里没提这档子事,还得靠咱们自个儿想法子。”
正在这时,叶国强满面愁容的来了,他看到叶宁和叶伟康都在家,就叹了一口气说道:“宁宁,伟康我们把抽水机拿出来,晚上没人的时候用,你们看可行吗?”
“大队长爷爷,你要先把水井打出来,才能用抽水机啊?还有抽水机要用柴油,我们也没地方卖柴油啊,”叶宁提醒道。
“等到麦粒都晒干了,我们交一些公粮,剩下的就不够村民的口粮了,要是不种点秋季的粮食,不到年底村民们就要断粮了”,说完他又叹了口气。
接着说:“伟康,这水井要打多深才行,另外要多远打一个水井”。
叶伟康想了一下说:“每块地,在地中间打一个水井就可以了,只是抽水机要用柴油,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叶国强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好像下定什么决心一样说道:“我去给你三太爷爷打个电话。
还是算了,只要有井水,村民们自己挑水浇地吧!”
三伯已经退下来了,还是不要让他为难了吧。
叶宁和叶伟康都不说话了,三太爷爷现在住在休养所,他的儿子和叶向前不在一个部队,两人也很少能见到面。
叶国安想了一下说:“我们几个今年带着宁宁去看看三叔和五叔吧”。
“你想过什么时候去了吗?”叶国强问道。
他也有很多年没见过三伯和五叔了,五叔自从去了疗养院,就连国栋都没去见过他。
转眼时间又过去两天,这一天,叶宁还没起床,就听到门外有说话声,她睁开眼睛,一咕噜爬起来,就向门外跑去。
她忘记了,今天他们生产队要去交公粮,整个韩营乡也就他们生产队有粮食可以交公粮,别的大队这次收的粮食,连交公粮都不够,更别提村民们的口粮了。
为了村民们能活下来,他们是不用交公粮了,要等到以后,有多余的粮食了再补上。
看着从门口走过一辆辆架子车,还有上面一袋袋小麦,叶宁真心的笑了。
有粮食就不会在饿死人了,有粮食就能不怕天灾了。
“宁宁,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叶伟康从屋子里走出来问道。
“我在看他们拉粮食去交公粮,哥哥这一世的情况是不是不一样了”,叶宁开心的问道。
他们重生回来,总算改变了一点现状,不会在像前世那样,刚收了小麦没一个月就断粮了。
为了一口吃的,村民们把刚长出一点红薯的红薯秧都给拔掉吃了,这也导致了后面越来越难找到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