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正如包拯所言,古代的律法,确实只对平民百姓具有约束力。
平民百姓是被统治的对象。
尽管权贵口头上高喊民贵君轻,天下为公的口号,但事实确是,王子犯法,从未与庶民同罪。
权贵高高在上,天生自带优越感,骨子里流露出的,就是高人一等。
无论方方面面,权贵和平民百姓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祭祀、饮食、服饰等,均区别于平民百姓,使平民百姓从骨子里就对权贵心生敬畏。
正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包拯现在将权贵与平民百姓相提并论,适用同样的律法,对权贵而言,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群臣一个个无不嗤之以鼻。
这个包拯,当真是疯了!
他这是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撼动礼法,为天下贱民发声吗?
“笑话!”
“荒谬绝伦!”
“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
“岂能将官员和平民百姓相提并论!”
“呵呵,包大人不是在说笑吧!”
“倘若按照包大人所言,岂非礼崩乐坏?”
“……”
听着百官激烈的言辞,包拯从容不迫。
“本府说的是律法,而非周礼,诸位同僚莫要偷换概念!”
“诸位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如今本府才一提出要约束官员,各位便群起围攻,是担心将来牵连自己吗?”
群臣顿时急眼了。
“陛下,包大人这是在强词夺理。”
“简直一派胡言!”
“……”
看着朝堂之上再度变成菜市场,赵祯也颇感无力,沉默了良久之后,方才表示:“包卿,朕限你十日之内,拟定出具体条例。”
作为一国之君,赵祯内心深处的确深受包拯的触动。
尤其是包拯提及平民百姓无处申冤,被逼违法犯罪,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正义若不能得到伸张,那么百姓除了杀人、报复,乃至造反,的确没任何出路。
啊……
百官更是目瞪口呆。
皇上不会真听包拯的吧?
一个个心里叫苦不迭,感觉他们的天要塌了。
包拯嘴角却勾起了一个浅浅的弧度,朗声回应:“臣遵旨!”
“不可啊陛下!”群臣纷纷劝谏。
可赵祯压根没有理会,起身道:“散朝!”
包拯和范仲淹回到中书省。
范仲淹这才开口道:“包大人为何突然想着修改国法?”
包拯道:“相爷,朝堂之上,下官已然说得清楚。相爷出身寒微,理应最清楚底层百姓生存之艰难。”
“若是遇到一个好官,尚能伸冤。”
“若遇到脏官、贪官,与地方势力沆瀣一气,平民百姓遇到不平之事,被欺压,又该找谁去申诉?”
“所以,朝廷不能仅凭道德去约束官员,而是要靠律法。”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首先靠的是经济,第二是军事,第三便是制度。”
范仲淹眼睛微眯,制度两个字让他感到一丝新奇,却没有打断包拯。
“制度并非一成不变,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乃是制度所决定!”
“唯有顺应天意人心的制度,才能让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
范仲淹倒抽了一口凉气,只觉受益匪浅。
和包拯交往多年,范仲淹总以为自己足够了解包拯。
可每一次,包拯似乎都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概念。
是他根本就没有涉猎到的知识。
偏偏他的见解能一语中的,令人拍案叫绝,就像是给人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包大人学识之渊博,老夫望尘莫及,自叹弗如啊!”范仲淹由衷感慨,“包大人能够具体和老夫说说,制度二字,具体指的是什么。”
包拯笑道:“制度乃一个抽象的概念,狭义上来说,他指的是法令和礼俗!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文明概念。”
“制度运用于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一个人。比如律法、礼教、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等。”
“包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汉人自古便有同族不通婚的礼法思想,而蛮夷却没有这样的规矩。”
“而一个国家的制度越先进,文明程度越高,国家就越强大,社会就越安定。”
听到这里,范仲淹的眉头忽然紧锁:“包大人的意思是,大宋如今的制度不够先进,所以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包拯笑道:“可以这么说!虽然相比四周蛮夷,大宋乃礼仪之邦,可不代表就合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所探讨的,不仅仅只是学术,实则已然触及到了制度层面。”
“中原文明发展至今,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然限制了思想自由。”
“在一定程度上,儒教巩固了社会的稳定,实现了君主集权,可也阻碍了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范仲淹听到这里,眼睛顿时一亮,吃惊不已:“包大人,老夫知道你是个奇才,可这话也就和老夫说说,要是传入圣上耳朵里,可是要大祸临头的。”
毕竟在范仲淹的眼里,一个国家,君主的权力越集中,国家就会越安定。
可包拯竟然说君主集权,阻碍了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这已然是大逆不道之言了。
他也无法想象,除了君主集权之外,还能有更好的制度么?
包拯坦然道:“下官只是和相爷探讨学术,并无悖逆之意。”
范仲淹笑道:“老夫当然知道,可这些话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听到,你我只怕是大祸临头了。”
包拯点点头,原本还想和他深入交流一些他没听过的东西,但想想还是忍住没说。
倘若告诉他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些,估计范仲淹会当场炸毛。
这是最为敏感的政治话题,古代原本就是君主专制,即便范仲淹再有学问,也无法理解如此骇人听闻之事。
说不定,反过来将包拯视为大逆不道之刃,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凭借包拯一己之力,他也无法改变社会制度,消灭封建专制。
想到这里,包拯立即转开话题:“相爷,包拯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富国强民,别无他意!”
“大宋官员享受着特权,而百姓却只能苟活,若不改变,国家焉有不灭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