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李婶说的冬捕的日子,冬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每年的十二月底开始,为期大概四十天左右的猎鱼期,这也是北省的一大特色,在广省是见都没见过。
除了古岭泉大队外还有几十个大队,在冬捕的前几天就有人在这里最大湖面上祭湖醒网,在几十公分厚的冰面上凿冰眼。
当太阳露出微光时村民就把上千米的鱼网撒入冰窟窿中,三四个小时后冰面上就有四五匹马开始拉网绞盘。
当长长的网从冰眼中被拉上岸时,鱼也会随着鱼网被拉上岸,随着鱼的越拉越多,鱼也越来越大,成千上万斤的鱼在网里挣扎着。
那场景连见过大场面的千芊都不得不感叹太震撼了。
一天会有两次下网收网,村民会从上万条鱼中选出最大的头鱼。
围观的群众都穿着厚厚的大衣,戴着棉帽子和棉手套,围着围巾。而捕鱼的村民们却徒手在零下几十度的冰水里挑选着今天的头鱼。
下午的捕捞完成后十几个大队的村民们举行了全鱼宴,大人小孩上万人,场面声势浩大,尤为壮观。
每家每户还按人头每个人都能分到好几斤鱼,这是又能吃又能拿谁会不高兴?
轮到千芊时村长把一大箩筐的鱼放在她面前,没错,是一大箩筐,目测没有一百斤也有八十斤。
千芊“???”这是啥个情况?
“咳,千芊同志呀,这是给你的鱼,吃完了再问我要,我那还有很多。”
千芊“……”是让我晒咸鱼吗,可这也不是晒咸鱼时候呀!让她天天吃也得吃个半年了,恐怕拉的粑粑也是鱼味了吧!
“我吃不了那么多,你不如分点给其他同志?”
“都有的,只要是上工不偷懒的村里都会多分点。
你不要有什么压力,你虽然来我村才三个来月,可你每天都是满工分,像你这样的同志我再多分点我都乐意。
拿回去吧,晒点鱼干什么的,存放起来可以吃很久。”
为了不落人口实,他只好说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能折服理由。
村长很欣慰,作为首长的孙女吃好喝好,可她不娇也不燥,又能干,谁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呢!
村长是个赏罚分明的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村里不管分什么村长都会多分点给干活勤快的人。
一个村子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就要看村干部好不好,他们村有这样的一个村长,那是他们的福气。
千芊她是真的不想要,可拒绝嘛又怕落了村长的面子。
她看向一边的君夜寒,想问问他的意见。
君夜寒笑着看向她。
“因为村长欣赏你,给你的奖励,你就收下吧,吃不完也不会坏掉。”
千芊见推脱不了就只好收下了。
是夜,等所有人都休息后她和君夜寒把村长给她的鱼送到了一个谁也不敢靠近的地方:牛棚。
牛棚里住着三男四女,她见过他们几次,天气那么冷,他们却穿着破得不能再破的棉袄,一点也不御寒。
吃的千芊每次看到的都是窝窝头就着开水吃。
虽然干的活不算太累,可终究是住在牛棚里的人,所以村民们都不敢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不会主动找村民聊天,就怕连累到村民。
千芊和君夜寒把鱼放在牛棚门口,敲响门就躲了起来。
在里面的人听到敲门声也没有贸然开门,他们的身份敏感,不会有人找他们聊天,所以剩下的可能就是麻烦上门了。
几分钟过后里面没有一点动静,要不是之前听到里面有说话声她还真以后都睡了。
她又去敲了敲门,和之前一样马上躲进了空间里。
这次里面倒是传出了一声苍老的声音:
“谁呀?说话!这里是牛棚,破铜烂铁一大堆,想要其他东西你找错地方了!”
千芊知道他们的警惕心很重,她也没想过他们会现在开门,反正鱼放门口也丢不了,他们明天起来了也能看得到。
送完鱼后千芊和君夜寒手拉手步行在白茫茫的雪地里。
第二天牛棚里第一个起床的人打开门就看到了门口放着一箩筐的鱼。
他把其他人都喊了出来,他们想起了昨晚的敲门声。他们你看着我,我望着你,生活久了彼此都了然于心。
他们把鱼抬进屋里,看着满满一箩筐被冻得硬邦邦的鱼心里都疑惑起来。
首长昨天已经送了两条鱼过来,所以这绝对不会是首长他们送的,但如果不是首长那又会是谁呢?
他们七个人久的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差不多二十年,最晚来的也住了七八年。
平时除了首长会接济他们外就是村长每逢节假日会送东西过来,可没有那么多。
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到底还有谁在帮他们。
“想不明白就别想了,我相信他们一定还会再来的!”
说话的是这里最年长的老者,姓陈,到这里也有十三个年头了,虽然不是住得最久的人,可却是最有威望的人。
他是大学里的国学教授,从二十五岁开始传授华国青年华国的传统医术四十余年,从未有过私藏。
可有些人却是贪心不足,总想要得更多,自己没那本事,就打歪主意把主意打到他头上来。
一纸举报信把他给举报了,从他家找到了几本禁书,因此他被下放到这里来,那人也坐上了他的位置。
他也不指望能有洗脱冤屈的那一天,只要晚辈们过得好就好!
牛棚里的人不像其他人能去看大伙捕鱼,他们想要吃的只自己去找。
平时出个门都要避开村民,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他们最自由的时候,也是他们出门抓猎物囤粮的时候,这天他们出门不用再躲躲藏藏,还能大声说话大声笑。
村民在外面捕鱼,他们就在村里的河面上凿冰钓鱼,有时候还能钓到几只鳖上来。
上山还抓到不少野鸡,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在之前千芊发现野猪的陷阱里发现了两只小野猪。
说小两只也有两三百斤了,这已经足够他们吃上几个月了。
慢慢的去看冬捕的的村民是越来越少了,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出门钓鱼,上山了。
偶尔出门也是为了捡点木柴,这个村民就没什么好说的,别人是下放到这里改造的,连木柴都不让捡是想冻死他们吗?
这段时间千芊他们往牛棚又送过两回东西,他们都是敲响了门后就躲进了空间里。所以他们至今还不知道到底是谁那么好心给他们送吃的。
如果哪一天有机会离开这里,就他们的那份心意,他们一定会把他们带离这里。
可世上没不透风的墙,因为千芊一个细微的举动让牛棚里下放前是公安局长的人发现了。
那天千芊和君夜寒上山捡柴,千芊背着一捆比自己还大的柴先下山,下山时她遇到了牛棚里的人。
一个大男人看到一个瘦小的女孩子背着那么大的一捆柴,除了宋江山谁都会上前搭一把手。
如果是千芊宋江山也是会帮忙的,不过是帮忙还是帮倒忙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虽然他没能帮上千芊的忙,可在千芊在他面前经过时,他看见了捆绑木柴的野腾打的结和前几天他在门口看到用麦杆绑猪肉打的结一模一样。
他在后面叫住了千芊:
“小同志,结牛棚送吃的是你!”
千芊停住了脚步,回头看着他,心想他是怎么发现的。
他看出了千芊的疑惑,他指了指被千芊放在地上的木柴。
“你打的结,我以前是一名公安局长,所以比较细心,前几天牛棚门口放的肉和这捆柴的结是一样的。”
原来这样。
千芊拿起地上的柴,边走边说:
“保持初心,好好活着,黎明即将来临,相信国家,定会还你们一个清白!”
他没想到这个十来岁的小同志会和他说这样的话。
没错,他要活着,他一定要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
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