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父李母略带炫耀性质的行为,王铭洋是理解的,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适度的高调还是要的。
所以,王铭洋也就安心的当起工具人,见人就叫,举杯就喝。
不喝不知道,一喝吓一跳,原来自己的酒量变得这么牛叉了。
李家的屋子里,天天有人被喝倒,不过倒的那个人从来不是他。
一开始这么个喝法李美华还是挺担心王铭洋的,私下里还跟自己父亲提了意见,不过在见识到心上人千杯不醉的海量之后,也就不理了。
回深城的前一天晚上,开完运动会的两人温存着感受余韵。
李美华说她明天要跟王铭洋回深城,因为天天在家被老母亲催婚催得受不了了,要去回深城躲一躲,对外宣称要留守公司值班。
就这样,来得时候是两个人,回去的时候还是两个人。
在深城等着的周燕姿看到随同王铭洋一起回来的李美华,一脸的意外,得知事情的原因后,还揶揄了她一把,说:
“看把你吓的,催个婚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左耳进右耳出,随便编个理由就应付过去了。”
在深城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王铭洋继续当车夫,驾驶着探险者,载着周燕姿出发。
进入高速,王铭洋马上弄了个一百二十三公里时速的定速巡航,一路飞驰,终于在傍晚时分顺利抵达终点。
在周家,王铭洋享受到的待遇跟李家差不多。
不喝酒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在村里村外到处溜达,这里是偏僻了点,不过风景的确是好,崇峻的山头远近可见,蔚为壮观。
不过在此期间,王铭洋发现好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人。
这人一看就不是本地的,天天无所事事瞎转悠,见到人就咧开个嘴露出善意的笑容,掏烟出来散。
有村民跟他说话,也不出声,只是时不时的点个头,笑容满面,像个憨憨。
王铭洋观察了两天,都是如此。
直到第三天下午到饭点,看见本村的人招呼他一起去入席吃饭,王铭洋才恍然大悟,这人就是来丈母娘家的外地女婿。
嚓,他这样子不是跟自己这几天差不多么,本地方言听不懂,老人们又不大会说普通话,信息交流不畅,静咧着个嘴笑,一睡醒就出来转悠,到饭点就回去吃喝。。。
几天后回到深城的王铭洋,后面照样是跟着一个小尾巴。
周燕姿遇到了李美华同样的事情,跑路回来了,理由同样是留守公司值班。
这回,她可被李美华笑惨了,羞恼的周燕姿连忙把李美华摁在沙发上,对着小屁屁一顿输出。
李美华自然奋力反抗,两女打闹成一团。
两女在拉扯间不时漏出些美好的风景,看得某人心驰神往,长途驾车的疲劳一扫而空,只想静静的做个吃瓜群众。。。
安排好公司的一切,和两女依依惜别,王铭洋和陈明几人一起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农历二十七这天早上吃完早餐,王铭洋和母亲准备去农业公司。
临近过年,外出打工的人都纷纷回来了,街上赶集的人比往常多了不知多少倍,人挤人的,连骑个摩托车都难。
王铭洋放在屋檐下的佛特SUV自然也不能开了,和母亲两人打算走着去,反正距离也不算远,才两个公里,当散步了。
说起农业公司,除了开办时王铭洋投进去的一百来万,和前期几个月的给舅舅舅妈们开的工资,现在已经可以不用每月都掏钱补贴了。
水库钓鱼场和开办的农家乐以及卖蔬菜的收入差不多够平时开支,偶尔还有人上门来买几只黑山羊和水库里的鱼,这些也能给农业公司带来一些收入。
特别是过年这段时间,外出回来的人在吃的方面特别舍得花钱。
水库的鱼每天都能卖个几百斤,十几块钱一斤,这就是几千上万块了,黑山羊也是卖了一些。
王父和舅舅几个人算过,过完这个年,黑山羊又要去进一批了。
农业公司里的活现在单靠舅舅舅妈们忙不过来,这些天外请了不少同村的叔伯兄弟过来帮忙,摘菜,捞鱼,宰羊,端盘洗菜等等,因为现在农家乐里来吃饭的客人也不少。
王铭洋和母亲到农家乐的时候,发现外公外婆也在。
两老在家闲不住,反正这农业公司是自家外孙和大女儿为了几个儿子们捣鼓出来,他们每天都要来转转看看,顺手干一些活。
王铭洋高兴的和外公外婆打了招呼,把手里提着的东西放进专门留做农业公司办公室的屋子里。
“外公外婆,这些东西是我买回来给你们的,一会回家你记得拿回去。”
“又浪费钱做什么,上次你提回来的那些还没吃完呢。”
“哎呀,外公,这些东西有保质期的,你们一定要及时吃,不然就坏了,要扔掉的。
我一会去看看,上次的留到现在应该吃不了了,我拿去扔掉。”
知道外公外婆这一辈的人勤俭节约惯了,有点东西都想留着,舍不得吃,王铭洋故意说道。
“没坏,不用扔,不要浪费,我和你外婆一会回去就吃,以后天天吃,把它吃完。”
一听王铭洋要扔,外公外婆急了。听两老这么一说,王铭洋背地里一笑,一副计谋得逞的样子。
“爸妈,你们就应该听铭洋的,这东西吃了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铭洋现在有本事能挣大钱了,你们放心吃吧。”
王母在一旁说道,自己以前劝过多少回了,不顶用,还是让外孙来才行。
不过想想自己和家里的丈夫开始时也是一样,对儿子女儿往家里买的好东西舍不得吃用。
一直留着等每次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才拿出来,儿女们劝也不听,最后还是儿子放了个大招出来,他们两个才改了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