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李丽质和朱媺娖起床准备早餐。
早餐的做法比较简单,适合新手。
吃过早饭后,朱媺娖找到了张彦:“张公子,我想问一下关于我曾祖爷爷的事。”
“哦,罢工二十八年的万历皇帝啊,怎么了?”
朱媺娖脸红,这是青史留名了:“我想问一下,后世对我曾祖爷爷的评价。”
张彦笑了笑:“名亡崇祯,实亡万历,这八个字够不够?”
“够了。”朱媺娖叹了口气:“可是为什么我曾祖爷爷二十八年不上朝,还能让大明存续呢?我父皇,,,,算了,别提我父皇了。”
“坤兴公主,你父皇就是个背锅的,只不过因为大明体制的原因,才没有在万历朝灭亡。”
“啊?怎么说?”朱媺娖是公主,自然不会关注朝政。
“大明的体制比较反人类,因为没人能像你家太祖那么勤快。”
“额。”朱媺娖无奈:“太祖对君臣共治不感兴趣。”
“所以啊,你家太祖把大明改造成了一个皇帝独治加上官僚群体执行的模式,可是你家太祖根本没有想过,后世皇帝有没有那么大的精力。”
“其实这套模式,皇帝如果勤快,有些能力,国家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皇帝如果摆烂或者没能力,朝堂立刻完蛋,但是万事都有例外,大明这个体制竟然形成了诡异的平衡。”
“啊?怎么回事?”朱媺娖脸红,身为大明公主,竟然还不如后世人知道的多。
“大明的行政体系大概分为三层,朝堂,地方和基层。”
“朝堂有内阁和六部,内阁在后世,说白了就是秘书,虽然内阁负责协调事务,但实权却在六部手中。”
“内阁首辅的作用就是协调六部。”
“之后是地方,分为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各自的权力。”
“他们负责税收,治安,军务和地方发展。”
“而底层的是里甲制度,国家的税收,征兵和治安问题都可以通过里甲制度来维持,也就是把大量的基层百姓都绑定在了这个庞大体系中。”
“这种严密的体制下,就算是皇帝躺平依旧可以运转,只不过这种运转是依靠惯性。”
“惯性?”朱媺娖不懂就问。
“就像你推动小车,就算撒手后,小车也能向前行驶一些距离,这就是惯性。”
“哦,懂了。”朱媺娖恍然大悟。
“不过呢,仅仅靠着惯性不够,大明之所以撑的住,一定意义上是因为之前的改革。”
朱媺娖愣了一下:“难怪太祖一定要恢复张居正的改革。”
“没错,张居正是给大明续命的人物,虽然贪污,但是他的办法确实有用。”
“张居正的改革把大明中期就出现的财政问题暂时解决了,他让税收变的更加简单并且有效,抑制土地兼并,而且收缩的财政,这才让大明依靠惯性续命。”
“而这个惯性就是文官集团的利益和对皇权的信仰,那时候的文官虽然内斗,但是他们有一条红线,就是大明不能垮。”
“还有就是,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也并不是什么都不管,其实万历皇帝每天都批阅奏章,当然,大部分都是属于已读不回的情况。”
。。。。。朱媺娖无语,这和不管有什么区别?
“不过关键的事,万历皇帝还是会管的,比如万历三大征,只不过万历皇帝一方面怠政,一方面抠的要命。”
“大明能花的钱越来越少,但是也让大明瘦身了,财政危机的爆发速度减少了。”
“只不过大明的运转也离不开钱,当时的农业技术还算可以,丝绸什么的在国外也是抢手货。”
“加之大航海,世界白银催生了大明的白银经济,这也给了大明官僚体系足够的底气,就算皇帝不上朝,朝廷也可以勉强过日子。”
“可惜了,大明没参与。”朱媺娖只觉得可惜,尤其是看到永乐时期的大明水师。
“确实如此,不过大明之所以继续运转,也有外部的原因。”
“比如万历二十八年,外部压力不算太大,蒙古忙着内斗,倭寇虽然有个丰臣秀吉,但是却被大明硬生生捶回去了。”
“努尔哈赤虽然开始崛起,但是势力小,没资格威胁大明,没有外部的生存危机,所以就算大明朝廷内耗,皇帝摆烂,也不会出无法收拾的问题。”
“不过虽然撑住了,但是大明却失去了未来。”
“朝堂内耗,党派纷争,只想着如何把对方打压下去,没人考虑未来,军事上的忽略也让努尔哈赤彻底崛起,名将草草收场。”
“虽然财政依靠白银勉强支撑,但大明的税收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并且军费严重不足,大明已经开始苟延残喘了。”
“所以万历皇帝不上朝,不是因为皇帝厉害,而是大明的体制太复杂稳定了,还有文官集团,白银和外部稳定,帮他撑着。”
“这种制度虽然稳,但也让大明失去了活力,万历之后是惯性让大明存续的,至于亡在你父皇那里,完全是因为惯性消失了,就像小车,迟早会停下。”
“所以后世才说名亡崇祯,实亡万历的吗?”
朱媺娖有点可怜朱由检了,这么一口大黑锅直接砸了下来。
“嗯,历史是公道的,就算经过了修改,真实的历史也会在蛛丝马迹中重新展现出自己的真实一面。”
朱媺娖有些失落:“我也看历史啊,可是有的我是真看不懂。”
张彦笑了笑:“那是因为你不懂政治,”
“历史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看不懂政治,就看不懂历史。”
“就像唐太宗,在历史中,唐太宗一方面批评秦始皇,一方面夸赞秦始皇,看起来很矛盾,但别忘了,唐太宗说白了也是一位政治家。”
“这有关系吗?”朱媺娖不理解。
“打个比方,我用天幕发布对倭寇的悬赏,在华夏的角度,你可以说我大义,但如果站在倭寇的角度呢?”
朱媺娖愣了一下:“会恨不得把你撕碎。”
“没错,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对与错,也没有真正的正义与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