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亲王迟疑了一下,然后郑重地说:“我们必须让镇北王周宁下令,让他所率领的部队全部退守到雁北关,同时放弃平北关以及关外的九座城池。”
太子周明闻言,顿时脸色大变。他深知这个办法意味着什么,周宁恐怕绝不会轻易答应。
然而,一旁的魏无忌却显得异常兴奋,他立刻附和道:“端亲王此计甚妙啊!如此一来,既可保存实力,又能避免与北元正面交锋,实乃上策!”
端亲王一脸无奈地看着魏无忌,心中暗自叹息,这个魏无忌怎么如此固执呢?他没好气地说道:“我只是说有这么一个办法而已,魏大人,你难道认为周宁会同意这样的安排吗?”
魏无忌眉头微皱,他当然知道周宁未必会听从这个命令,但他觉得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他说道:“如果镇北王周宁不执行命令,那就是抗旨不遵,那可是大罪。”
端亲王冷笑一声,“周宁放弃围困甬城,大周能不能存在都不一定了,你还想给周宁治罪,魏大人你长没长脑子?”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魏无忌的不满和鄙夷。
魏无忌听到端亲王的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心中虽然愤怒,但却不敢发作。毕竟端亲王现在是太子唯一的依靠,如果得罪了端亲王,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魏无忌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说道:“那我们还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周陷入危机吧?”
端亲王沉思片刻,然后说道:“让金吾卫右将军许世昌放弃益州,去接替周宁围困甬城,让镇北王周宁撤兵回援。这样既能保证甬城的围困不被解除,又能让周宁回援京城,一举两得。”
太子一听,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急忙说道:“皇叔,如果我们就这样放弃益州,那二皇子那个逆贼岂不是会轻而易举地占据这两个州?如此一来,他的势力岂不是会愈发壮大?”
端亲王面无表情地看着太子,淡淡地说道:“哦?那太子殿下可有更好的计策?”
太子被端亲王这么一问,顿时语塞,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向了站在一旁的魏无忌,似乎希望魏无忌能替他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魏无忌感受到太子的目光,略微思考了一下,开口说道:“太子殿下,据我所知,宛城还有八万兵马。依我之见,我们不妨率领这八万兵马去围困甬城,您意下如何?”
太子周明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连连摆手道:“这怎么行呢?虽然礼亲王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但甬城毕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贸然前去围困,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要把自己的小命都搭进去?”
端亲王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缓缓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境。”
太子周明闻言,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哦?皇叔快快讲来,到底是什么办法?”
端亲王面色凝重地说道:“放弃东洲,从这里派兵前往荔城,堵住东洲出兵的路线,如此一来,镇东关便如同拱手相让给了礼亲王。”
他对大周目前的局势了然于心,如今各方势力相互牵制,兵力分散,形成了一种僵持不下的局面。若能舍弃东洲,周宁便可回援平北关,有效地遏制北元的进攻。
魏无忌眉头微皱,忧心忡忡地回应道:“王爷,这样做虽然能解平北关之危,但北州恐怕就会陷入险境啊。倘若周宁心生他念,趁机直接攻打北州,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端亲王不以为然地反驳道:“荔城有五万兵马,而本王在晋城还有十万大军。周宁难道是个愚不可及之人吗?他若敢进攻北州,必然会遭到我们的前后夹击,他岂会如此莽撞行事?”
魏无忌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思忖。太子周明深知此计虽险,然而以周宁的才智,应当会接受这个方案。
毕竟,端亲王最为忌惮的还是北元的大军,至于其他各方势力,都相对容易应对。
端亲王接着说道:“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让裕亲王撤军,然后我们再逐个解决掉其他对手,这才是本王真正的盘算。”
太子周明和魏无忌听了端亲王的这番话后,都觉得这个想法确实可行。如果裕亲王真的撤兵了,那么他们手中的兵力将会达到惊人的三十万之众。
如此一来,无论是进攻哪一方,都将变得轻而易举,根本无需像现在这样陷入僵局,彼此僵持不下。
魏无忌略作思考后,开口说道:“王爷,镇东关绝对不能拱手相让啊!我们应该提前给镇东关送去充足的补给物资,确保他们至少能够坚守一年。
毕竟,如果把镇东关交给礼亲王,万一他放任东蛮军队长驱直入,那我们可就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了。”
端亲王深思熟虑之后,缓缓说道:“镇东将军卢开山所率的十万兵马,每日所需的粮草数量堪称天文数字。若魏大人能想出良策解决此难题,那么镇东关便可不必轻言放弃。”
魏无忌闻听此言,瞬间洞悉了端亲王的言外之意。他毫不犹豫地应道:“王爷放心,粮食之事我定当全力以赴。我可让周宁先派遣一批粮草过去应急,余下部分则由我来设法筹集。”
端亲王对魏无忌的回答表示满意,微微颔首示意。紧接着,他亲自挥毫泼墨,给周宁写了一封密信,将所有的计划和盘托出,并在信中恳请周宁稍作等待,切勿急于撤军。
没过多久,周宁便收到了端亲王的亲笔书信。他阅信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下令留下足够十日之需的粮草,其余的则火速派人运往镇东关。与此同时,周宁还传令众将,命他们做好随时撤兵回援平北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