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带着木叉,飞上高台,踏祥云,直冲九霄,现出救苦的本身,托着净瓶杨柳。左手握木叉,持着法杖,神态威仪,精神奕奕。唐太宗见状,顿时朝天跪拜,所有文武百官也都跪下焚香祈祷。寺中的僧尼道俗、士工商贾,无一不拜祷,齐声称赞:“好菩萨!好菩萨!”有诗为证:
瑞霭散开,光彩照人,
九霄之上,现身女真人。
菩萨头戴金叶纽,翠花铺垫,金光四射,锐气十足,垂珠缨络;身穿淡蓝袍,浅妆金龙飞凤,胸前挂香环,珠宝交织,腰系冰蚕丝,金边绣裙,足踏彩云,手执宝瓶,瓶中插杨柳,清风拂面。
这位菩萨正是观世音菩萨,三天可自由出入,救苦救难,广度众生。
唐太宗心中喜悦,忘记了政务,文武官员亦失了朝仪,所有人都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太宗命令将菩萨的真实形象绘制下来,派遣吴道子——一位神画师,来完成这一任务。
菩萨随即化作祥云,金光渐远,突然从半空中落下一张简帖,帖上写着几句颂词,内容十分清晰:
“敬奉大唐君,西方有妙法,
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佛法至,
此经回归,能超度鬼魂,
若有人愿意,求得正果金身。”
唐太宗见到这封简帖,立即命令僧人们结束法会,命人去取“大乘经”,准备虔诚修行,等待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从命令。太宗问:“谁愿意为我上西天拜佛求经?”
这时,玄奘法师自告奋勇:“贫僧愿效犬马之劳,随陛下去西天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大喜,上前扶起玄奘,道:“你若能忠诚尽职,不畏遥远艰险,朕愿与你结为兄弟。”
玄奘感激涕零,答道:“陛下,我一去西天,若无法带回真经,必定死不回国,永堕地狱。”
唐太宗非常高兴,命令准备好一切,并为玄奘举行了告别仪式,称他为“御弟圣僧”。
接着,玄奘回到洪福寺,与弟子们告别。弟子们劝他小心,西天之路困难重重,可能有去无回。玄奘坚定回答:“我已立下誓言,不取真经,永堕地狱。我此行虽渺茫,但为国效忠,必须尽忠。”
他叮嘱弟子们记住,如果三五年后看到寺门的松枝指向东方,他就会回来;若不然,便永不回归。
第二天,太宗设朝聚集文武百官,发布了取经文牒,并派钦天监检查择日,结果今日为吉日,适宜远行。太宗大喜,又派黄门官告知:“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里有通关文牒和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使用,还选了两位随行人员和一匹银马,供你远行。”
玄奘感激涕零,谢恩领物,不再迟疑,准备出发。
太宗亲自带队送至关外,见玄奘的弟子们也将他的衣物等送至关外相候。太宗见状,命人整理好行囊和马匹,然后亲自执壶为玄奘斟酒。
太宗举杯问:“御弟,您的雅号是什么?”
玄奘回答:“贫僧出家,未曾有号。”
太宗笑道:“既然菩萨提到西天有经三藏,御弟是否可取此号?”
玄奘感激答道:“陛下,酒为僧家戒,贫僧未曾学会饮酒。”
太宗笑道:“今天的行程不同寻常,这酒仅此一杯,代表朕的心意。”
玄奘接过酒杯,正准备饮用时,太宗低头取一撮尘土,弹入酒中。玄奘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西天路遥,何时能回?若久别重逢,莫忘家乡的一捻土。”
玄奘此时顿悟,感激涕零,举杯饮尽,再次谢恩。随即辞别,跨出关外,踏上取经之路。
唐太宗回宫,心中无尽思量,但到底如何,仍未可知,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