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节听到刘书记如此直言不讳,也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语气坚定地说道:“在对待这个恶婆婆的态度上,我会紧跟您的步伐,一步一趋,绝不掉队!”
“我的态度?”刘连山自嘲的一笑,“明天上午,省里来的调查组就会和市里的领导碰头。
这场碰头会,双方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这种情况下,市委成立的调查组还有没有存在的可能性都无法确定,我们还怎么表明自己的态度?!
你也要做好思想准备,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省里的调查组不论是想要扩大打击面,帮某些人分摊打击力度;还是想要模糊责任,玩大事化小的小把戏,都得先把我们摆平了才行。
毕竟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既是事主,也是苦主。
所以啊,小李,你面临的压力会很大。”
李怀节淡淡一笑,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刘书记,您放心,面对某些人这种祸民乱民甚至是残民以逞的行为,谁都不能让我后退半步。”
离开刘书记的办公室,在步行回县委招待所的路上,李怀节的斗志是饱满的,甚至有些高昂。
他的脚步声在静寂的县委大院里传出去老远,甚至惊动了竹枝间的鸟儿,“扑棱棱”声飞出去老远。
眉山县发生了后果如此严重的大规模械斗,县长岳湘亲自主持善后工作,刘连山作为县委书记,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从政治层面上稳住局势。
一般来说,为了稳住局势,最稳妥的做法就是逐个找政法纪检的领导谈话。
但是,刘书记没有这个时间。
虽然国务院已经同意了眉山县改市的报告,但其中有不少事情都要变动,不是换上一块牌子这么简单的。
不管是财政政策,行政架构,还是人员编制,都要动大手术。
而这两样,前者一直被岳湘掌控着,县财政局的李智寅李局长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那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透啊!
后者更奇葩,作为一名县委组织部的部长,谢春来居然一屁股坐到岳湘的床上,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刘书记原本的计划是李怀节到来之后,他要腾出一部分精力来整顿下眉山官场。
但,好死不死的,岳湘又整出了这么一个大活儿,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整顿的想法,把工作精力转向维稳。
于是,今天上午,刘书记破天荒的集中了政法部门的领导,召开了一个维稳任务会。
开会之前,刘书记在县委副书记李怀节、县委宣传部部长孟勤、县委秘书长杨长兴的陪同下,前往牺牲干警李振的灵堂,进行了吊唁。
虽然官场中人,心肠都挺硬的,心理素质都挺好,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妻儿死别的哀伤,有着很大的冲击力。
李怀节从未亡人薛萍的眼神里,看到了无尽的哀伤,心里头就像被插了一把刀子。
看着李振的遗像,李怀节暗暗立誓,一定要整垮岳湘,为枉死的他、为活着的自己讨一个公道。
李怀节本想给李振的家属留下自己的私人联系方式,但,看到县局的鲍喜来领着几名干警在场,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等圆七了吧!圆七之后,自己再去一趟李振的家,和李家结一门干亲。
这样做虽然不能给李家带来多大的物质收获,起码能让李家人有一个心理依靠,也能让自己安心一些。
李怀节的成熟表现,刘书记全盘看在眼里,心里头又多了一份欣赏之意来。
回想下自己在他这个年纪的表现,刘连山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是真有天才的。不管是知识眼界,还是斗争的手段,年轻时候的他都差着李怀节老远。
刘书记回到县委的时候,已经是上午的十点多了。
今天召开的这场临时维稳会级别很高,参会的基本上都是副处级领导干部。
从县纪委书记孟勇、政法委书记胡萧山,到公安局局长鲍喜来、检察院的赵东强检察长、法院院长王振华,一县政法的领导全都到会了。
本来这样一个实务大会,是不需要李怀节这个县委副书记参加的,县委副书记本来就是一个务虚的位置。
但,刘书记有自己的考虑,在回县委的路上,要求李怀节也参会。
这样一场突发的临时性会议,没有那么多的官样文章,大家甚至连讲话稿都没有准备。
但,会议该有的规格还是一样不少的,速记员就配了两个。
会上,刘书记对当前眉山县的维稳形势,发出了很清晰的不满信号。
他要求纪检的信访部门、政法委的维稳部门,联合公检法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排查矛盾办公室。
排矛办的当务之急,是要配合岳湘县长搞好械斗事件的善后工作;主要任务是排查清理掉信访积案,切实扭转眉山县当前恶劣的维稳形势。
“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排矛办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我的意见是,这个排矛办主任就由萧山书记兼任,毕竟维稳一直是政法委的主要工作之一。
县纪委,和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也必须派出分管副职出任排矛办的副主任,进一步加强排矛办的战斗力。
在排查化解矛盾的时候,务必要做到钉是钉、铆是铆。刀切豆腐两面光的事情做起来有难度,也没有必要。
但,我们的排矛工作起码要做到,于情,必须说得通;于法,必须站得住。
这两个必须,就是县委对你们排矛工作的原则要求。
除此之外,县委对排矛工作也有时间要求。在县委县政府挂上新牌子前,排矛办必须一件不留的完成上访积案的排矛工作。
萧山书记,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这是刘书记第一次在全县政法部门的领导面前拉下脸,拿出了一地首长的做派,一时之间,大家都有些不太习惯。
以往的不管书记,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这是在座绝大多数领导的心声。
感触最深的,非胡萧山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