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转眼就来到了六二年开春。
青云大队的春种刚结束不久。
“哗啦啦……哗啦啦……”
一场春雨的到来滋润了整个大地。
山川回青,河流充盈。
春满人间。
“下雨了,老天爷终于下雨了……”
“春雨贵如油,好啊,我们今年的收成有希望了。”
村民们高兴地用双手穿过雨水,感受这份期盼已久的真实。
三年旱灾终于过去了。
他们的日子就要好起来了。
下雨了,他们也提前下工回家。
寒枝娘仨都被淋湿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热水洗澡换衣服。为了预防感冒,寒枝煮了三碗姜汤,娘仨一人一碗,喝完后,身子也暖回来了。
这场大雨停歇时,时间已到中午。
院子里韩昭精心养护的黄瓜又长成了两个,寒枝顺手摘下,洗净拿进厨房。
还有家里养的老母鸡下蛋了,韩昭每天捡得十分起劲。
午饭简单吃了拍黄瓜还有黄瓜炒鸡蛋,寒枝手艺又进步了,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顶级的美味。
下雨后青云大队村民们干活的积极性明显上来了,正如一个老农民所感叹的,老天爷终于舍得赏他们饭吃了,他们要珍惜。
这天杨大山去公社开会。
“今天就两件事,报纸上登了新闻,我们省旱灾期已经过去了,各大队从夏收开始恢复交公粮。另一件事,今天我们公社来了一批下放人员,现在就给你们发分配名单,散会的时候各大队按照名单上的人员各自领回去安置好,务必要让他们接受劳动改造。”
公社书记说完,就有科员给杨大山几个大队长发了一张下放人员分配名单。
每个大队人数不一,按照各大队的现状分配的。
大队长们瞬间哗然。
一阵答疑解惑之后,各大队长即便心里再不情愿,也被领导一句上面有命令给堵回去了。
杨大山带着一对父子还有一对老夫妻回了青云大队。
村民们好奇地打量着大队长带回来的人。
“大队长,他们是谁啊?”
杨大山简单解释了一两句,上边下放的人员,村民们顿时不好奇了,这些下放人员和早期大地主被批斗一样敏感。
这对父子和老夫妻被安置在牛棚,每家一间屋子,里边只有一张简陋的木床,其他家具需要他们自己安置。
这个父亲叫严谨闻,儿子叫严浔,严谨闻的身份是大学教授,因说话直言不讳得罪人被整下放了,妻子不愿意下乡就和他离婚断绝关系,又迅速改嫁了,爷爷奶奶老年多病,照顾不了小孩儿,严浔早熟不愿意寄住亲戚家,就选择跟随父亲一起下乡。
另外一对老夫妻都姓杨,老人叫杨农清,身份是农业研究院的老研究员,性情刚正不阿,因不满院内某些关系户侵占他一个下属的研究成果向上举报,结果就是他被下放了,夫妻俩感情深厚,无儿无女,见老伴被下放了,杨老夫人就跟着来了。
对于下放人员国家有一定的粮食补贴,刚开始有100斤粮食的补贴,之后就要进行劳动改造,跟着大队村民一起上下工赚工分,年末才能分到口粮。
杨大山作为大队长带人把国家补贴给两家的200斤粮食拿到了牛棚,一家100斤,顺便关心了几句,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严谨闻询问了哪里可以换到家具,如何换的,杨农清夫妻的问题亦是如此。
他们两家的行李都是邮寄过来的,现在还没到达,所以想先把一些基本家具安置好,虽然心有不甘,不过被下放到农村已是事实,接下来的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
杨大山跟几人说了村里会制作家具的人家,可以拿粮食或钱财去跟他们换置。
时光飞逝,转眼又该夏收了。
这是旱灾过后第一次夏收,青云大队十分重视,田间地头忙碌成一片。
严家父子和杨农清夫妻也加入其中,一百斤粮食坚持不了多久,他们需要挣工分赚口粮。
这次农田丰收了,青云大队交完公粮,村民们按照工分分到了足够的粮食,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吃上了今年的第一顿饱饭。
卫生所。
“大丫,我家大毛有点发烧了,麻烦你给我拿点退烧药。”
“好,记您一工分。”
寒枝起身给大毛婶拿退烧药。
开春后卫生所已经重新开张了,村民们不用付诊费,但要拿工分结算。
寒枝又恢复了在卫生所值半天班,下半天地的生活。
隔壁大湾大队的小学还没复学,韩昭还是跟村里的小孩儿一起放牛割草赚工分。
寒枝一家三口过着平淡又规律的生活。
可能是苦尽甘来,接下来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公社向各生产大队队长传达了国家最新的人民公社化工作条例。
其中几条和村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社员(村民)可以自行开荒土地作为自家的自留地,一切收成归社员个人所有。
第二个是鼓励生产队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按照当地的需要和条件,积极发展农村的农副产品加工作坊,如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等。
第三个就是以后社员可以自由养殖牲畜和种植蔬果,取消原来的数目限制,并且还可以把自家的农副产品拿去公社开放给社员的集市上买卖,增加社员收入,不算投机倒把。
这就意味着青云大队村民们的食物来源和收入来源增多了,这怎么能让村民们不高兴呢。
农闲之时,青云大队的各处荒地都出现了村民们的身影,开垦荒地没有什么限制,是谁家开的就属于谁家的,之后再去大队部登记在册。
寒枝一家三口人少,不打算开垦太多,只在接近水源地附近开垦了一块七分荒地,主要是这里太抢手了,大部分都被人口多又勤快的人家抢先开垦完毕。
接着寒枝和周榕韩昭又去开垦了青云山上的一块六分荒地,寒枝打算用来种植中药材,以后制中成药卖。
没过多久,大家的荒地上都种上了各种粮食和其他作物,家家户户也多了几种牲畜。
寒枝家原本只养鸡,现在打算再养殖兔子和一头奶羊。
寒枝带着韩昭上青云山抓了几只活野兔,有公有母,兔子繁殖能力强,以后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制成兔肉干拿去卖都可以。
家中藏粮还算丰富,娘仨每年赚的工分也不少,分到的口粮也多。寒枝和周榕商量后就在靠近水源那一块七分荒地上都种上了苜蓿,苜蓿作为牧草,无论是兔子还是奶羊都可以吃。
种完荒地上的苜蓿和中药材,寒枝一家三口齐心协力,很快就把一个小兔棚建起来了,墙体用石头垒建,地面上还铺了石板,不怕兔子逃跑。
韩昭对这些兔子尤其上心,在苜蓿没长成之前,每天都会去割草喂养,偶尔还给它们喂自家院子里种成的萝卜,希望兔子们快快窝仔长大,给家里添进项。
不知不觉秋收已经结束,因寒枝肥料撒得足,周榕照料得好,她们家荒地上的苜蓿和中药材长势喜人,母兔子已经繁殖出了十几只小兔。
农村自由集市,人来人往,许多农户带着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养的各种牲畜来到集市上摆摊。
寒枝一家三口也在其中,她们家主要的产品是兔肉干。
集市开放的当天来了不少城里人,他们听到消息,集市上的农产品种类多还可以不用票证支付就可以购买,家里定量不够吃的城里人就会趁此机会丰富自家的伙食。
一个身穿中山服戴着眼镜的斯文男子停在了寒枝家的摊位前。
“这个兔肉干怎么卖?”
“一斤两块钱。”
韩昭积极回应,寒枝和周榕在一旁看着,男孩子就是要让他多锻炼才经得事儿。
“怎么这么贵?你家卖的是兔肉干,又不是龙肉干。”
斯文男子是县政府的一名干事,他们一家子都是无肉不欢的,每月攒到的肉票总是不够吃,因此对寒枝家的兔肉干很感兴趣,只是一听到价格便皱起了眉头,太贵了。
“您可以先尝一片,免费的,尝完再决定买不买。”
韩昭神色镇定,看斯文男子应该是个买得起的,便再次发起邀请。
摊位上还放置了一张盘子,上面摆了轻薄的兔肉片,有购买意图的客人可以先免费品尝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这价格和销售法子都是寒枝提议的,自家的兔肉干是她用秘法制作的,自然要卖得贵一点,也就这年头物价低,不然她的兔肉干怎么可能只卖一斤两块钱,因此她们的目标客户也是这些城里人。
听说可以免费品尝,斯文男子便拿着竹签插起一片兔肉干,尝了起来。
酥脆可口、味道香浓,即便只是很薄很小一片,斯文男子也能想象到这整只兔肉干的极品风味。
“我买三斤。”斯文男子服了,怪不得这小家伙儿敢卖得这么贵,这手艺太值得了。
想到自家媳妇和老母亲的手艺,斯文男子觉得有必要让家里人也尝尝,他父母都有退休金,媳妇是医生,家中现在只有一个独生子,这兔肉干吃得起。
“一共六块钱,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韩昭说着寒枝传授过的摆摊话术,又称了三斤的兔肉干装袋好递给斯文男子。
“你小家伙儿说话倒是有模有样,你们下次什么时候过来摆摊?”
斯文男子心想这么好吃的兔肉干,以后还可以拿去送礼,付完钱,拿着装袋好的兔肉干,便问了一句。
“下次的集市开放日。”集市一月开放三次。
这应该就是阿姐说的回头客了吧,韩昭眯着笑眼说道。
“行。”斯文男子点头便拿着兔肉干离开了。
“小家伙,给我也先尝一片。”
一个着装得体的中年妇女对寒枝家的兔肉干也挺感兴趣,自然也看到了斯文男子的前后态度的转变,一斤两块钱,如果真有那么好吃,她家也不是吃不起。
韩昭看着眼前的客人,点点头示意她自己动手。
中年妇女很快就尝到了兔肉干的味道,好香!香甘入味,口感细腻……
“给我来六斤。”
中年妇女大手一挥,刚才那一小片兔肉干的味道深深吸引了她,不仅给自家买,公婆家也买上三斤。
韩昭又收入十二块钱,喜笑颜开。
麻利称了六斤兔肉干又装袋好递给中年妇女:“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小家伙儿服务态度好极了。
中年妇女满意离开。
寒枝和周榕在旁边看着没插手,韩昭干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