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书院招工
等沈青和从翰林院回来,刚踏进家门,便察觉到一丝异样,门口的马车少了一辆,那些平日里摆放在角落的鸽笼也不见了踪影,他眉头微皱,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快步走进屋内,正好听见孟昭与顾氏的谈话声。
“昭昭,要不就先把旁的东西搬过去,你还住在家里多好,也能陪干娘说说话。”她现在真是有些后悔,当初要是把院子买得再大些,也不至于让孟昭住得这般局促,不得不另寻住处。
孟昭闻言,笑着安抚道:“不用的,干娘,您又不是没去我那瞧过,离这儿总共才多远?您要是想我了,吃完饭溜达几步就能走过去,再说了,住在哪儿都不耽搁咱们说话,您就别担心了。”
顾氏叹了口气,虽知道孟昭说得有理,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毕竟,从一扇门变成两扇门,总觉得少了些亲近,正说着,她抬眼瞧见沈青和走了进来,连忙说道:“青和,你回来了!昭昭今个就要搬走了,你快来帮我劝劝。家里又不是住不下,何必非得搬走呢?”
沈青和原想说些什么,抬头看见孟昭的表情,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顿了顿,转而说道:“阿姐将来要开铺子,估计会很忙碌,分开住也挺好的,正好我回来了,还有什么东西要搬的?我来帮忙。”
门外刚才去栓马车的阿福听见,赶忙进来说道:“哪用大人动手,我来就成,孟娘子您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吩咐我就成。”
沈青和扭头瞪了他一眼,阿福伸手挠头,他说错什么了,他一向很勤快的。
看沈青和说的还算让自己满意,孟昭笑着摇了摇头,“不劳烦你们了,那边都已经收拾干净,我直接住进去就成,就算有什么遗漏的,我也能随时回来拿,方便得很。”
见劝不住孟昭,顾氏也没办法,只得嗔怪地瞪了沈青和一眼,心里暗骂这儿子真是不中用,笨嘴拙舌的,连句挽留的话都说不会说。
孟昭从之前临时招来收拾院子的仆妇中,挑了两个手脚麻利的留下来,让她们住在耳房,负责日常的饮食和打扫。
她自己则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铺子,上次牙行的伙计带她看的几处铺面,要么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要么房屋老旧,重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银钱,还有的产权不清,孟昭实在不敢贸然下手,于是,她决定重新物色几处。
倒是京郊的别院已经买好,随时可以动工,孟昭先是给她爹娘写信,让他们把她需要的东西和人准备好,在入冬之前,赶来京城。
然后又写了一封,塞到鸽子腿上的信夹,将鸽子喂饱后,轻轻一扬手,鸽子便振翅高飞,在空中盘旋几圈后,朝着曲阳的方向飞去。
曲阳离京城并不远,孟昭早上放飞的鸽子,天还没黑就到了卫静兰的手中,卫静兰取出信,对着密码本将内容翻译出来,随后敲响了书院里的钟,将所有的学生召集到一起,宣布了书信里的内容。
“从前来给你们讲过算术课的孟夫子,如今准备在京城开铺子,需要人手,便让我在书院里代为招取,现需要木工五名,要求是基本功扎实,雕工娴熟。
女厨三名,此次招聘的女厨主要是用来制作饮品和糕点,因此在面点课上拿过高分的会优先选用。
账房三名,需要一名女账房,另外两名男女不限,要求是需要曾在书院中开设的算术考核中,至少要拿过到两次前三名的。
同时,所有招募的人手都要求在书院中没有违纪行为,若有想去京城的,可在三日内找秦夫子报名,报名截止后,书院的夫子会从中挑选合适的人手,七日后便会安排你们进京。”
卫静兰的话音刚落,书院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从前报名时就听说过,学成后书院会分配活计,如今机会真的来了,而且还是去京城!于是,众人纷纷提问。
“卫夫子,请问这工钱……是多少啊?”一名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卫静兰笑着答道:“不同的岗位,工钱是不同的,但孟夫子说了,此次招聘的所有工人,每月的工钱都不会低于三两银子。”
待她说完,地下又有人提问,“那我们去了京城,还能回来么?”
“当然可以,除了每月的固定旬假外,每隔半年还会安排一次为期七日的休假,到时候你们若是想回家,也是可以的。”
众人纷纷瞪大了眼睛,这么好么?他们还以为去了京城,就要好久不能回家呢,如果一年能回家两趟,那真是好极了啊。
而且三两银子!这对于刚出师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若是真能拿到这么高的工钱,岂不是不用一年就能把当初交的学费赚回来?更何况还能去京城!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名。
“我我我,卫夫子,秦夫子,我是书院里算术成绩最好的女子,当初孟夫子来书院授课,还曾夸过我聪慧,你们是知道的,我想去京城做账房。”
“我已经学了一年雕工了,师傅说我学的极好,我也要报名。”
但也有许多人犹豫,“京城啊,那可是很远的,其实以咱们现在的手艺,在曲阳也能找到不错的活计。”
“切,曲阳的工钱能跟京城比么?你没听卫夫子说嘛,最低三两银子呢,你不去就赶紧让开,秦夫子,秦夫子,劳烦记上我的名字,我雕刻技术好得很。”另一名学生急切地说道。
“孟夫子需不需要石料工?我也想去京城啊!”又有人喊道。
“唉,我当初怎么学了纺织刺绣?我应该学烹饪厨艺的!你看看,书院里总共就三个学厨的女子,那肯定全都能挑上啊!”一名女子后悔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另一名男子挤到卫静兰面前,急切地问道:“卫夫子,我能不能去京城啊?当初孟夫子教我们认识香料的时候,夸了我好几回,说我有天分,味觉灵敏,怎么这回就只招女厨啊?”
卫静兰赶忙安抚,“你别急,这回只招女厨是因为铺子里的需要,等将来有机会,也定会招男厨的。”
书院里议论纷纷,有人在犹豫要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有人在懊恼自己报错了门类,也有人在欣喜终于能出师开始赚钱回报爹娘了,毕竟书院的束修不便宜,许多人家里是勒着裤腰带供他们来学手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