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
看着眼前的场景,原本坐直了身体的嘉靖再次倚在了位置上。
这群大臣们总是这样。
因为党派之争,简直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一点点的小事都能够吵的不可开交。
更别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戎字事情上了,那简直如同被揪住了缺陷,可以随意攻讦一般。
当徐阶站出来反驳后,小阁老严世蕃也是立马出来攻击他。
虽然不满归不满,但那个毕竟是自己的亲爹,亲爹被人驳斥了,作为儿子的他肯定得站出来撑腰的。
紧接着,徐阶一党中的人又陆续跳出来陈述。
严嵩一党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的说起了大道理来。
到了最后,简直演变成了一场群臣骂战。
习惯了清修的嘉靖只觉得脑瓜子嗡嗡作响,像有一百只苍蝇在自己耳边乱飞,让他整个人无端的烦躁起来。
一旁,吕芳看出了主子万岁爷的心思,他深吸一口气,高喊:“肃静!”
得益于大殿中独特的回音结构,他的声音很快遭到放大,传遍所有人的耳中。
瞬间让这些人想起来,这还是在金銮殿上,实在是有失仪态。
纷纷回到自己的班位上,垂下头,默不作声。
嘉靖嘲弄的看着所有人,无声的笑了笑,也没发怒,反而朝着站在左侧最前列的严嵩道:
“严嵩,你给大伙都说说,朕为何要去征倭!”
“臣遵旨。”
严嵩站出来一步,平静的看向前方,苍老的浊目中不带一丝感情,如同机器一般,缓缓道:
“经查实,倭奴国不但侵犯我大明疆土,其还在国内藏了两座归属于我大明朝的巨量银矿山脉,此等不敬上国,不尊皇帝的恶劣行为,应当以雷霆手段,派遣王师进行教化!”
这句话显然是胡说八道了。
你说倭奴侵犯大明沿海地区,这事确实赖不掉。
虽说那些倭寇当中有不少是行商巨富假托倭寇名义行的侵略之事,但总归是有几个真家伙在里面的。
可是你这藏匿两座银矿山?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你说藏人,藏东西,大家伙都能理解,可是藏山?
这怎么藏的,谁有本事能藏。
然而,当听到巨量银矿的时候,大殿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眼睛都在一瞬间直了,甚至都没有去考虑严嵩这番话究竟有多么离谱。
大家都被银子这个词给吸引住了目光。
有些心态不怎么好的,现在居然喘起了粗气来。
徐阶本来微微低垂的眼眸豁然张开,绽放出一道恐怖的神采。
他猛的抬起头。
“严阁老此言当真?”
刚刚明明还像生死仇敌一般,就差没骂严嵩八辈祖宗了。
可现在听到有利可图,瞬间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有钱不赚王八蛋,徐阁老也不例外啊。
他确实是老了,没几个年头可活了。
可他还有子侄,有家族,还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啊!
银子!
他渴望银子!
很多很多的银子。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疯狂的敛财,甚至贪婪程度比之严嵩有过之而无不及。
唯一不同的是。
严嵩在大明朝已经是臭名昭着了。
他是个傻子,不会维护自己的名声。
而他徐阶不同,是清流党的领袖,是太学学生心目中的前辈,是百姓们心中的好官。
种种身份加持下,哪怕不是内阁首辅,却有着堪比严嵩的权威和地位。
现在,听完严嵩的话后,徐阶坐不住了。
要不是顾忌金銮殿上那位垂目的皇帝,徐阶此刻恨不得直接冲到严嵩的身前,抓着他的衣领好好询问一下倭奴国上的银矿一事。
就连他都是这副德性,更何况是其余百官呢?
严世蕃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的巨大,看着前方那个年老的背影。
果然啊!
姜还是老的辣!
父亲就是父亲。
他还以为对方这是老糊涂了。
结果没想到,严嵩比他精明多了。
早早的就投诚了皇帝,在大朝会上选择了支持皇帝的行动。
那可是银矿啊,还是两座。
就连严嵩的用词都是巨量,可想而知究竟得有多少了。
到时候,嘉靖占大头,他们这些忠实的簇拥们,怎么着也能占小头吧?
就算只是从指甲缝里抠出点油来,也足以让他们整个严家吃饱喝足了!
想到这些,严世蕃的眼睛放进精光,仿佛已经想象到自己坐在金山银山上睡觉的场景了。
听到徐阶的询问,严嵩头也不回。
“徐阁老这话问的,既然是陛下金口玉言所说,那还能有假?”
他信誓旦旦的表示。
昨日进宫,听到嘉靖想要发兵征倭,严嵩的第一反应同样是拒绝。
可当嘉靖告诉他,那上面有海量的银矿时,他沉默了。
严嵩有心想询问嘉靖是怎么知道的,可看着对方那无比确信的模样,严嵩最终还是把话咽了下去。
他觉得,多半是皇帝已经派锦衣卫去勘察过了吧。
既然这样,那还能有假?
等到第二日大朝会的时候,假如皇帝拿这件事出来说,自己只消全力支持便是。
果然,事情如严嵩所料,今天所有人都反对,他第一个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徐阶听罢,倒吸一口凉气。
紧接着,便是再也抑制不住的高兴。
“好好好!”
“启奏陛下,方才臣略微思量后,认为严阁老所言甚是,是微臣想法太偏颇了些,这倭奴国,非征不可!
下安民心,上利大明,简直是一箭双雕的好事,盛事!”
这番变脸之迅速,堪称无人能及。
只是瞬间就否定了刚刚所说的一切,调转矛头,和严嵩一致对外了。
但却没有任何感到丝毫的不妥。
此刻所有人的利益都一致,既然倭奴国上有这么两座大银矿山,皇帝吃大的,他们这些手下人吃小的肯定没问题吧。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好争的。
打!
小小倭奴就是欠揍。
去他娘的什么孔孟之道吧。
咱们大明作为礼仪之邦,就应该邦!邦!邦!
借口甚至都不用想,现成的就摆在那里。
倭寇屡屡犯边,自当兴王师,伐不臣!
这一刻,朝堂上充斥着活跃的气氛,每个人都由衷的高兴。
唯有张居正,在笑脸之下,却莫名的藏着一丝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