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圣人骑着青毛犼,灰溜溜地离开了战场。他心里那叫一个窝火,越想越气,这孙膑也太目中无人了,三番五次坏他好事。盛怒之下,他催开青毛犼,一路风驰电掣般直入南天门,打算启奏玉帝,借五雷之力劈死孙膑,以解心头之恨。
可就在半路上,他突然猛地勒住缰绳,青毛犼前蹄高高扬起,嘶鸣一声。海潮圣人眉头紧皱,暗自思忖:“孙膑这断腿的家伙,虽说行事张狂无礼,可他也是辛辛苦苦修炼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修到了大罗天仙的地位。唉,罢了罢了,虽说他对我不敬,可我身为出家人,总不能和他一般见识,还是得慈悲为怀啊。再者说,直接去玉帝那儿告状,也显得我太没度量。”
想到这儿,海潮圣人叹了口气,一拍青毛犼的脖子,“还是先去见见教主,听听他老人家怎么说,再做定夺吧。”于是,他调转方向,朝着三十三天外的兜率宫奔去。
此时,太上老君正在月房之中闭目打坐,周身散发着祥和的气息。突然,童儿匆匆走进来,行礼后说道:“启禀师父,东海云光洞的海潮老祖前来求见。”老君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微光,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说道:“哦?他来啦,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海潮圣人便来到了月房。他一见到老君,立刻上前恭敬地行礼。老君微笑着示意他坐下,开口问道:“师弟,许久不见,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啊?”
海潮圣人脸上闪过一丝无奈和气愤,说道:“道兄,无事我也不敢轻易惊动您呐。如今这天下大势,秦氏当兴,六国当灭,这是天数。雷部正神下凡,拜我为师,学艺三年。如今他们兵困燕山,谁知道半路上杀出个孙膑,那家伙自恃神术高强,竟然逆天行事,把王翦打得落花流水。我实在看不下去,只好下山劝说,本想着以理服人,让他知晓天命,莫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可谁能想到,他根本不听劝,还在战场上与我动手,不仅如此,还伤了我的金银二徒。我本打算上天庭向玉帝启奏,让玉帝降罪于他,可又一想,他修炼不易,就这么被五雷轰顶,实在可惜。所以特来向道兄您倾诉,您现在身为掌教,还请您为我断断这曲直,判定谁是谁非。”
老君听后,呵呵一笑,脸上依旧是那副和蔼的模样,说道:“师弟啊,你也莫要动怒。孙膑这孩子,年轻气盛,无知无畏,逆天而行,确实不对。这样吧,你先回秦营,我这就去会同如来、鸿蒙教主,设一个平龄会,再把掌教南极以及他的师傅王禅一起请下山,咱们一同前往燕山,劝他归山。他要是还不听劝,那咱们就奏知大罗天尊,将他五雷击顶,以正天规。”
海潮圣人听了,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连忙起身道谢:“既然道兄如此慈悲,又有这般周全的安排,那我就先回秦营,提前准备好干净的地方,恭候各位法驾。”
老君微微点头,说道:“师弟请回吧,我随后就到。”
海潮圣人告别了太上老君,出了兜率宫,跨上青毛犼,又马不停蹄地赶回秦营。
一进秦营,秦王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赶忙迎了上来,把海潮圣人接上黄罗帐,分宾主坐下。秦始皇满脸焦虑地说道:“老祖来得正好,我正打算退兵回国呢,就等老祖您来定夺。这仗实在是打得太艰难了,孙膑那家伙太厉害了,我们损失惨重啊。”
海潮圣人摆了摆手,自信满满地说道:“圣主不必退兵。昨日我上兜率宫,已请得太上老君、西方教主、鸿蒙教主,三位圣人一同设下平龄会,此番定要把孙膑那断腿的家伙给平伏了。攻破易州,那是指日可待,圣上切不可回兵。”
秦王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笑道:“听老祖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孙膑纵有天大的神通,也难逃出三教圣人的手掌心呐。我何德何能,能劳烦老祖如此费心。”说完,便吩咐御膳官排宴伺候。
海潮圣人连忙阻拦道:“圣主有所不知,三教圣人,向来不食人间烟火之物,这宴席就不必摆了。您只需在营中找一块宽敞的地方,搭一座大大的芦棚,棚内张灯结彩,点焚名香,杯添净水即可。到时候,圣主只用带一文一武相随,至黄昏时分,同我一起接见圣人。另外,务必让众将各守队伍,不许喧哗,以免惊扰了圣驾。”
秦王连连点头,忙不迭地令军士们赶紧搭起高台,又安排人手准备各种迎接事宜,满心期待着三教圣人的到来。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丽的橙红色,好似一幅绝美的画卷。转眼间,日落西山,暮色笼罩了整个秦营。士兵们纷纷点亮了营帐中的灯火,一时间,满营灯火辉煌,犹如繁星洒落人间。
海潮圣人与秦始皇、甘罗、王翦三人,神色庄重地来到了台前。他们翻身下了坐骑,稳步走上高台。高台上早已布置妥当,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当中摆放着三个精雕细琢的龙墩,龙墩上的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龙墩上方,高挂着华丽的灯球,五彩的光芒在夜空中闪烁跳跃。四周密结锦彩,微风拂过,锦缎轻轻飘动,宛如仙女的裙袂。
秦王抬眼打量着这一切,心中暗自赞叹,同时又隐隐有些紧张,他小声问道:“老祖,这安排可还妥当?可别失了礼数,怠慢了圣人。”
海潮圣人微微点头,安抚道:“圣主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周全,只等圣人降临。”
正说着,天交初更,万籁俱寂,唯有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突然,半空中传来一阵清脆嘹亮的仙鹤鸣叫声,那声音悠长而空灵,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海潮圣人脸色一喜,说道:“听这声音,想必是南极仙翁到了。”
众人忙整了整衣冠,准备迎接。只见一只洁白如雪的仙鹤,缓缓从天而降,仙鹤之上,端坐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正是南极仙翁。他身着一袭白色道袍,衣袂飘飘,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眼神中透着睿智与祥和。
秦王见状,连忙跪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躬,说道:“朕何德何能,竟敢劳动掌教主师大驾降临,实在是惶恐之极。”
南极仙翁连忙降礼,伸手将秦王扶起,说道:“圣上言重了,贫道不过是奉三教圣人之命而来,怎敢受圣上如此大礼。”
众人一齐进了台中,海潮圣人与南极仙翁见礼,说道:“有劳老道兄不辞辛劳,光临此地。”
南极仙翁微笑着回应道:“奉三教圣人差遣,贫道岂敢不来?只盼此次能顺利平伏孙膑,还天下一个太平。”
话音刚落,只听得空中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仿佛是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与此同时,天边飘来朵朵祥云,五彩斑斓,如梦如幻。南极仙翁神色一凛,说道:“主教到了,快来迎接。”
海潮圣人、南极仙翁、秦始皇等人,赶忙快步走到台边,整齐地跪地迎接。只见三位圣人,各跨着青牛、鸾、兽,缓缓落将下来。秦王偷偷抬眼窥看,心中不禁暗暗称奇。
只见第一位圣人,面目清奇,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古怪气质,仿佛是从混沌初开时便已存在。他仿佛劈开了混沌,站在时间的源头,见证着太极两仪四象的演变,天地人三才的定位,三界的划分。他自开天辟地以来便治世为君,那万古人王的风范,历经无数岁月的沉淀,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第二位圣人,头顶有垂珠缨络覆盖,熠熠生辉。他经历了万劫千磨,却依然不坏,散发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息。他来自西方极乐世界,心怀大慈悲,以无为寂静的心境,超脱于三界之外,普度众生。
第三位圣人,头戴鱼尾冠,腰系丝绦带,身着八卦仙袍,自在逍遥。他修成了无上大道,妙法无穷,修炼的真元更是无人能及。他曾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在兜率宫中声名远扬,那超凡脱俗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秦王等众人,怀着敬畏之心,将三位教主接进芦棚。三位圣人按次坐下,正中是如来,左边是鸿蒙,右边是太上老君。跟随的仙童佛子,整齐地侍立在两旁,他们个个面容清秀,气质不凡,仿佛散发着神圣的光辉。
海潮圣人与南极仙翁上前参见,秦王、甘罗、王翦也都跪地,顶礼参见。如来佛祖双手合十,口中念道:“善哉,善哉。只因劫数已到,六国该灭,秦室将兴,此乃天数。故遣雷部下凡,协助秦室并吞六国。今孙膑逆天而行,兵阻易州,使得天下百姓饱受刀兵之苦。太上金仙转请鸿蒙圣人,同我等下凡,设此平龄会,只为平伏孙膑。孙膑不过是个小小真人,却妄图逆天改命,实在是不智之举。贤皇请起,此事我等自有定夺。”
秦王缓缓起身,站在一旁,心中既忐忑又充满期待,他暗自思忖:“此次三教圣人齐聚,孙膑再神通广大,恐怕也难以抵挡,易州指日可破,六国统一大业,或许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