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等人听到刘曜的话,眉头一蹙。
一旦按照刘曜的说法,发动百姓养殖鸡鸭鹅三种家畜,到时候,百姓们将这些家畜养大了,王府如何收购?
“主公,如此一来,的确解决百姓不愿养殖鸡鸭鹅的问题,可王府收购如此多的鸡鸭鹅作甚?”
自己吃肯定是吃不完的,难道刘曜想要用这三种家畜肉替换豚肉,以此供应大军士兵的肉食补充么?
自长社开始,刘曜麾下大军都是实行一日三餐制,而且顿顿有肉,这也是并州军能够飞速成军的主要原因。
毕竟,一日一练,对于士兵的体能消耗极大,若是没有足够的肉食供应,士兵定然吃不消。
这也就是豚养殖周期短,一年可生三到四次,每次可生6-10只幼崽,加上养殖豚需要的饲料也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才能供应上并州大军的消耗。
可若是将豚肉换成鸡鸭鹅,那么并州军的军费消耗可要激增了。
偏生刘曜出台的数种利民政策,都是要花费海量钱粮才能办到的,要是军费再次激增,哪怕是有雪花盐和将军烈两种赚钱的方法,也会使得并州陷入财政危机中。
“这些你们不必担心,届时购买的鸡鸭鹅,一部分充当制作锅盔的原料,另外一部分,本王自有打算,若是操作的好,不仅不会让并州陷入财政危机中,更能大赚一笔!”
“况且,最多也就是头年,百姓会将这些家畜贩卖给我等,待风头过去,加上本王之后推行的几种办法,那些商人自然会抢着收购百姓家中的家畜!”
面对房玄龄的担忧,刘曜早已有所准备,淡然的宽慰房玄龄等人。
“既然主公心有谋算,那属下等便不再多言了,除却这点外,还有一点,那便是让百姓捕捉蝗虫,此点虽是备用,可也该提前让百姓准备好!”
“然而,在民间,蝗虫是百姓们闻之色变之物,有些地方,更是将蝗虫当成蝗神,日日祭拜,若是主公让百姓们捕捉蝗虫,恐怕会使得主公名声不利!”
思虑片刻后,房玄龄将第二个问题述说出来。
这个时代极为迷信,拥有神仙鬼佛的传说。
每逢蝗灾之年,一些百姓,乃至是官府的县令,太守等人都会主动带着百姓祭拜所谓的蝗神。
他们认为,蝗灾是有人开罪了蝗神,以至于蝗神震怒,派下蝗虫使者,给人间带来警示。
在贞观年间,李二便是被百官逼的下罪己诏,并且生吃蝗虫,以示自己清白。
由此可想,这蝗神早已深入百姓心中,使得百姓深信不疑。
听到房玄龄的话,刘曜眉头一蹙,这倒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历朝历代采用愚民政策,致使百姓愚昧。
加上一些异象,使得百姓们深信神佛之说。
而蝗神又在百姓们心中根深蒂固,想要一朝打破,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可编织巨网之事,单靠他们又无法满足并州乃至是中原,江南之地的百姓之用。
此事又必须百姓参与进去。
正当刘曜心中思索之时,郭嘉淡笑一声:“主公,诸位同僚,此事好解决,以主公之名,发动并州百姓编织巨网,却不说明是何作用!”
“待来年,若蝗灾当真无法遏制,亦或者从其他地方飞来数量众多的蝗虫,届时我等可以利诱百姓主动利用手中的巨网抓捕蝗虫!”
“如此一来,百姓破除心中的迷信,又能收获一些钱粮,此事传扬出去,定然人人效仿!”
听到郭嘉的话,刘曜紧皱的眉头松开,点了点头:“奉孝此言,正合当下,便按照奉孝所言执行吧,你等可还有何疑问?”
“回主公,其他都是一些小节,我等会全力解决!”
最大的两个问题由刘曜做出决断,其他的都是一些小问题,他们自己便能解决,若是事事都靠刘曜,那要他们干嘛?
“既如此,那你等便下去准备吧,记住,预防蝗灾之事,乃是重中之重,除却修缮阴山关卡的劳力外,余者尽皆停下,全力将并州各处农田按照计划,开凿沟渠,建造水车!”
“另外,吩咐冯三郎,让其抓紧时间,带着铁匠锻造曲辕犁,待满足我并州之地百姓之用后,余者让糜竺,甄逸带着他们的商队,将曲辕犁贩卖到其他州郡内!”
“奉孝留下,其他人下去办好自己的事情吧,有何解决不了的事情,可直接来寻本王!”
刘曜见此,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众人吩咐道。
“诺!”
众人闻言,躬身一礼后,下去做准备。
“奉孝,文若和长文如何了?”
众人退下后,刘曜将蝗灾之事以及预防蝗灾的办法写在密信中,并且安排十几个传令兵,八百里加急,传到大汉十三州的各处地方,同时请求刘宏下旨,让各地严格按照上面的方法执行!
至于他们听不听,那他也没有办法,毕竟他只是晋阳王,并非皇帝,他能做的便是尽人事。
若是之后还是多地百姓粮食被蝗虫啃食,那便让这些百姓恨这些当权者吧。
“回主公,文若和长文一切安好,加上韦孝宽,庞籍,有他们的治理,河套四郡之地正在快速恢复,相信不会耽误春耕之事!”
郭嘉闻言,当即将最近的情报告诉刘曜。
自他大婚,荀彧和陈群投效在他麾下后,他便将荀彧,陈群,韦孝宽和庞籍安排在河套四郡,将王守仁安排在上党郡,刘伯温安排在雁门郡,加上新投在他麾下的几位文官,经过房玄龄以及他的考验后,将这些人安排在其余郡县中。
可以说,目前的并州,基本上已经被他牢牢把控。
“如此便好,你回去收拾一番,随本王去并州各郡县巡视一番,有些事情,本王还是不太放心!”
对于蝗灾之事,刘曜还是心存忧虑。
其他地方,他管不着,可并州这一亩三分地,他务必要将蝗灾扼杀在萌芽之中。
“诺!”
郭嘉闻言一怔,其后应了声,下去将自身的事情移交给其他人。
“希望你们能重视吧,不然的话,百姓恐怕还是躲不过这次大灾了,明年当真是多事之秋啊!”
郭嘉离去后,刘曜来到书房外,看着艳阳高照的天气,眼中尽是苦涩。
他一人的能力实在有限,纵然不忍百姓遭难,可他能管的地方只有这一亩三分地,只希望他的警示可以引起各地当权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