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渭河商业街建设得怎么样了?” 他记得离开之前,渭水河畔的一期工程就差不多要完工了。
现在进入冬季,很多室外的活已经不适合在干了。
“表兄,你可得抽空去看看,现在的渭水河岸可漂亮了!一期主体工程基本都完工了,不过现在天冷,工人们都在忙着内装修呢。”
“对了,不少突厥人都被调去了木器坊帮忙,具体的情况你得问刘泉。”
“嗯。” 王夜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随后,对着门外喊道:“来人啊,让刘管家来一趟!”
“是,殿下。” 屋外传来侍卫响亮的回应声,紧接着便是一阵匆匆离去的脚步声。
刘泉满脸喜色,脚步匆匆地跑了进来,神色间难掩兴奋:“殿下,您回来了。”
抬眼看向刘泉,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嗯!高句丽那里都谈妥了?”
刘泉微微喘着粗气,上前一步,恭敬地回道:“回殿下,这次出使极为顺利。”
“您是没见到荣留王对咱泡菜的喜爱,那场面,简直令人惊叹。一顿饭的工夫,他愣是吃了一斤多。”
说着,刘泉忍不住笑出声来,眼神中满是得意。
他早有预料,不禁笑起来:“哈,吃多点好啊,这样我们的生意才有得做。其他的官员呢,有去拜访吗?”
“沿途路过的城池,我们都一一拜访了当地官员。” 刘泉认真地汇报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荣留王也极为爽快,答应了组建商队。在殿下您回来之前,他们已经运回去一批货物了。”
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这个我知道,那百济那边情况如何?”
“我们本打算亲自前往百济,” 刘泉微微皱起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可荣留王主动提出愿意代劳。”
闻言,王夜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哼~怕是憋着别的心思吧。”
刘泉微微一愣,思索片刻后说道:“荣留王应该不敢吧,依我看,他挺愿意与我大唐结交的。” 齐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结交个屁,他们也配?”
刘泉见齐王动怒,连忙低下头,恭敬地说道:“殿下说的是。这次入高句丽,奴和莒国公见到不少前隋遗留的大坟,甚至还有京观在,实在令人痛心。”
眼神中闪过愤怒,王夜紧紧握住拳头,指关节微微泛白:“莒国公什么意思?”
“莒国公想必已经汇报给陛下了,” 刘泉小心翼翼地说道,“这事应该很快会得到妥善处理。” 沉默片刻:“明天备一桌好菜,邀请莒国公来府上一叙。”
“是,奴一会就去递帖。” 刘泉连忙应下。
齐王微微沉吟,接着问道:“那些突厥人现在是如何安排的?”
“回殿下,他们一直充当运输队,” 刘泉有条不紊地汇报着,“由少量王庄护卫队带领,负责运输砂石、矿产、紫玉等物资。工坊内部,按照规矩并未让他们参与。”
齐王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关切:“嗯,他们的吃喝住宿现在是什么情况?能顺利过冬?”
“主粮方面,皇庄储备充足,不缺他们的。” 刘泉连忙解释道:“按照殿下的要求,工作表现良好者,每月都会有荤腥作为嘉奖。”
“住的方面,现在都已经配备了专门的居住区,室内设有通铺火炕,保暖不成问题。”
“嗯,那些投靠王府的难民情况如何了?”
“大多数难民和突厥俘虏待遇差不多,” 刘泉认真地说道,“有表现特别良好者,已经开始分配单独住所,逐步融入皇庄了。”
满意地点点头:“嗯,你先下去吧。”
“是,殿下。” 刘泉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缓缓退出。
对于这些依附王府的,这个待遇已经非常不错了。
要知道现在长安城内一个普通工人,例如店小二这种,一年到头也吃不起一次肉。
买房子就是宰相都买不起长安城的宅邸,马周到了贞观十一年买房时,挑好了,百官笑他买不起,李二陛下给他拨付的钱买的。
至于《贞观政要》中所言:商旅野次, 无复盗贼。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后世很多喜欢李二陛下的会说成,这是贞观治世的体现。
或者更能吹的就是贞观是个盛世。
首先写《贞观政要》的人,是武周时期进入史馆修篡的吴兢。
而李二陛下统治时期,经常有造反的山匪。
虽说对百姓实行了比隋朝轻的减税政策,可实际情况却是百姓依旧穷苦难耐。
贞观五年, 民部尚书戴胃曾经上疏: “ 比见关中、河外,尽置军团, 富室强丁,并从戎旅。重以九成作役, 余丁向尽, 去京二千里内, 先配司农、将作。假有遗余, 势何足纪? 乱离甫尔, 户口单弱, 一人就役, 举家便废。入军者督其戎杖, 从役者责其根粮, 尽室经营, 多不能济。”
一人就役,举家便废,这里的役,包括入军。
贞观十一年, 侍御史马周上疏说: “时供官摇役, 道路相继, 兄去弟还, 首尾不绝, 远者往来, 五六千里, 春秋冬夏, 略无休时。”
“陛下虽每有恩诏, 令其减省, 而有司作既不废, 自然须人, 徒行文书, 役之如故。”
以至当时人有说:“ 即日摇役, 似不下隋时” 之叹。
贞观十三年, 特进魏征上疏说: “ 顷年以来, 疲于摇役, 关中之人, 劳弊尤甚。”
后边长孙皇后去世,李二陛下开始大兴徭役,起兵征伐,就更不用说百姓有多苦了。
所以看《贞观政要》中所说的贞观盛世,是不是很可笑?
这自古以来,史书中记载的治世景象,对其夸赞的繁荣,与普通百姓真没什么关系。
刘泉走后,王夜召见了巧儿。
不多时,巧儿莲步轻移,踏入书房,恭敬地行了一礼:“殿下。”
说罢,她从怀中掏出一份叠放整齐的文书,双手递上,“这是自您离开王府后所有的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