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部落都会提前开垦土地,吃一顿丰盛的饭成了大家的共识。
狼烟和狼厨一大早就起床,为大家准备早餐,让大家有力气干活。
最近几天,狩猎队都在专心打猎,收获颇丰。
大家有意识地节省食物,使得今天的早餐格外丰盛。
众人享用过羊肉汤和各种烤肉后,收拾好工具,一起前往待开垦的田地。
田地与周围的界限分明,没有草的地方就是待开垦的区域。
虽然多或少一些无关紧要,但规划好的田地看起来美观多了,横平竖直,田埂上也已经做好了标识。
这片地方太大了,几十亩的土地肯定不能整个儿一大片,中间还要进行插秧、施肥等工序,而且部落的种植效率本就不高,成熟的时间自然各不相同。
宋遥就把这片地大致分成了几十块小田,每块的大小都差不多,大约两三亩。
六对犁分成三组,分别安排在三块田里,这样一来,每块田就有十个人负责拉犁了。
拉犁的主力是狩猎队的成员,其中也有一些体力不错的妇女能参与这项工作。
宋遥并没有把最壮的几个人全放在一起,那样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拉犁时,必须得有体力最强的人领头,所以人员的排列组合也是一门学问。
像狼壮狼硕的猛他们几个,都是各自犁田队伍的领头人。
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体力情况,每个等级的人都会分配一两个,这样的组合才算是科学合理。在部落里,体力强弱从体型上就能大致判断出来,所以分配工作也很快能完成。
除了拉犁的,每块田还需要有人负责把犁开的土块拍散,这样能加快再次犁田的速度。
部落的犁还不够精细,很多细节还是得靠人工来完成。
每块田大概需要十五六个人,剩下的人就都去另一块田里开垦,那里没有犁,只能用耒耜和锄头,效率上可能会慢一些。
狼匠依旧担当工具的维修工作,尽管他已经尽量把工具做得牢固,但总免不了一些意外,比如挖到石头导致锄头损坏,这就需要狼匠及时修复或更换。
如果没有人管理,现场肯定会陷入混乱。
狼匠辛苦了这么多天,终于有了片刻的休息。
部落的成员,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在参与劳作。
狼烟和几个不适合干重活的人就在一旁烧水炖肉汤,为大家补充能量。
他们一干就是一上午,等到肚子饿了,还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肉汤。
狼巫在旁边帮忙,同时负责照看孩子们。
由于部落的人都出来了,孩子们也不能留在山洞里。
孩子们也嚷着要帮忙,宋遥就给他们分发了一些小工具,让他们参与进来。
他们干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心意,而且跟着大家也比较安全。
大家没有等待宋遥的命令,已经开始犁田。
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拉犁,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他们之间的配合也需要磨合,力气大的人可能拉得快一些,力气小的人可能跟不上,这就需要他们自己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宋遥手中的锄头挥舞间,泥土被细致地散开。
他四处走动,不时查看每块田地的情况,虽然位置不固定,但在部落里,他可是公认的种植行家。
如何开垦土地,如何让土壤达到最佳状态,这都得听宋遥的。
部落已经连续多日未见有效降雨,但土地的状况恰到好处,既不太湿也不太干,便于耕作。
如果土地太湿,泥泞不堪,使用犁时土会越积越多,阻力也会越来越大;而土地太干,犁头可能都难以插入。
这算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之前的争执逐渐减少,工作效率也明显提升。
对比之下,使用犁的田地已经翻耕了一轮,而用耒耜的田地才完成了一次。
而且,用犁耕作的深度不仅更深,而且均匀,这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
泥土表层的灰土也被压到下面,上水后营养流失也会相对减少。
中午时分,大家本打算继续辛勤劳作,但宋遥坚决主张让大家稍作休息。
一上午的辛勤劳动让大家疲惫不堪,连午饭时的吃相都显得有气无力。
木犁磨损严重,需要及时修整,狼匠则迅速更换和修补其他工具。
“大家还是回去休息一下吧,干了一上午,都累坏了。”宋遥说。
木犁在一上午的使用后,已经变得不再锋利,几个犁头都磨得钝了,使用起来不仅费力,效率也降低了。
“这些工具也需要检查一下,磨损的要及时更换。”狼匠边检查边说。
其他工具也有磨损,但狼匠手脚麻利,及时更换和修补,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
工具箱里还有备用工具,随时可以替换。
休息时间一到,大家也没有矫情,各自找地方躺下,尤其是孩子们,一个上午的忙碌让他们疲惫不堪,一个个睡得像小猪仔一样。
下午继续耕作,效率明显提高,最慢的也能犁出一亩地,比预期的进度快多了。
一天下来,总共能犁出四亩地,这比宋遥的预期还要好。
“按照这个速度,半个月内应该就能完成开垦。”宋遥计算着。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的种植不用那么急迫。单季稻的种植时间弹性大,稍微晚些日子也不会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