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某一天的夜班,原本平静的抢救室被骤然打破。起初,陈勇只是以为这是个普通的头疼患者。
在护士完成常规操作后,医生还在思考怎么唤醒患者时,患者却突然自行恢复了意识。
那人睁开眼后二话不说就是一句:“要点吗啡”。
陈勇:“???!!”
急诊医务工作人员:“!!??”
与此同时,天幕下,人们从陈勇那得知了:鸦片经过提纯后可得到吗啡,吗啡是鸦片发挥止痛药效和成瘾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各朝各代:“??!!”
“这这这是什么情况?”
“不知道,吸迷糊了?”
事实当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根据相关文件,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需要使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镇痛时,要先拿身份证、户口本、癌症诊断证明去办理诊断卡,然后凭借这些材料去找了解病情的肿瘤科医生开药,不应该来急诊找吗啡的。
但这个患者晕过去了,又是晚上,就直接120送急诊了,搞得急诊又摇肿瘤科的人过来打针,在经过一系列核对核查后,终于是用上了。
天幕下。
人们看着天幕上的架势,一波是急诊室的医务人员,一波是来送材料过来核对的患者家属,居然都乖乖的保持足够空间安安静静的看着肿瘤科的人在那核查核对,对于消耗了很多时间,家属也是给予了很大的体谅。
汉朝,刘邦:“好奇怪的现象啊”。
张良:“陛下须知后世对鸦片的态度”。随后又开始说着自己的理解:“吗啡从鸦片中提取而来,止痛的药效增强了那么成瘾性自然也更强,谨慎对待合情合理”。
此时,各朝各代有着类似的对话。
嬴政:“朕就是想知道,后世如何人国人的思想如此统一,能做到这般同仇敌忾,丝毫没有因为这是药而大意”。
另一边,急诊抢救室的活干完了,患者转至肿瘤科住院观察就是了,科室里又进入了平静中。有了空闲的陈勇想着,既然大家都有这种疑惑,那么不如来看一部纪录片吧,看过后或许就能明白了。
【关于毒品的罪恶。早在1995年就被真实的揭露出来。在人类与毒品的百年抗争史上,这一年成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当全球多数国家仍在讳言毒品犯罪的社会创痛时,中国以惊人的勇气撕开了这道血色帷幕。】
【早在1993年,当国际社会普遍将毒品问题视为";不可示人的家丑";时,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与中央电视台已悄然启动了一项破冰计划,由导演刘效礼执导、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与公安部配合,而撰稿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曾参与《中华之门》制作的李荃肩上,毕竟其深厚的功底与才华早已备受业界认可。在如此三方的合力下,直接促成了全世界首部反映禁毒斗争的纪录片——《中华之剑》。】
【该纪录片于1995年6月26日在央视首播。作为世界上首部以禁毒斗争为主题的长篇纪实作品,全片共8集,总时长300分钟,以真实、震撼的镜头语言揭露了毒品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毁灭性影响,并展现了缉毒警察的英勇牺牲与禁毒工作的艰巨性。】
天幕下。
人们还在品味着那句“真实、震撼的镜头语言”,到底怎样才算真实呢,后世的特效如此逼真,足矣以假乱真了,会是那样吗?
【《中华之剑》拍摄始于1994年,正值中国禁毒斗争的关键时期。彼时,毗邻“金三角”毒源地的云南省成为毒品渗透的重灾区,海洛因等毒品通过边境走私大量流入内地,导致吸毒人群激增、犯罪率攀升。】
【为唤醒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知,摄制组深入云南边境一线,使用军用级摄影设备,全程跟随缉毒警察行动,记录了大量未经修饰的现场画面,包括毒贩抓捕、戒毒所实况、吸毒者濒死状态等,尤其是吸毒者身上的毒疮赤裸裸的展示在荧幕上,其真实性至今仍令人震撼。】
【而在前期采访的了解期间,拍摄组发现吸毒者80%以上是青少年,而大家都是因为无知染上的。在戒毒所里,有一位两次自杀未遂的少女歇斯底里的向老李喊道,我要是早在电视里看到海洛因能杀人,我绝不会吸,你们搞电视的都干什么去了,戒不了毒,我只能卖淫偷窃,我不想这样。】
“这,都是受了骗的孩子啊,正值青春年华,走错路就成了这种,一辈子都毁了啊”。天幕下,人们心疼的看着那些吸毒的孩子,一个个不成人样。
“想必这些情景就是后世想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吧,要教一教那些懵懂少年”。
【3个多月后,老李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近20万字前期文学脚本和方案。1994年7月,即将前往毒品重灾区云南拍摄的17人正在进行最后的商议:这次我们要去拍的纪录片相当于军事实战,如果有同志现在选择放弃,我完全可以理解。】
【老李再一次强调了这次拍摄的危险性之后,看着周围所有人真挚坚定的目光,老李的心很沉,禁毒办为每个人都上了人身保险,这16人中最小的只有19岁。临行前,政治部祝春林主任向老李等人叮嘱安全事项过后,站起了身,向摄制组全体同志鞠了一躬,我代表领导,代表120万公安民警感谢你们。】
【全组人猝不及防,哗的站了起来,谁也说不出话来。大家就这样担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踏上了拍摄中华之剑的行程。】
“这事成了,那就是功德无量,能教导多少孩子,挽救多少家庭”。
清朝,刚刚完成硝烟的林则徐看到这,心中感慨万千,“这种事,还得是朝廷愿意下大力气,才办的成啊”,激动的他在房间来回走了几步,“如后世这般,上下一心,这大烟早就掐灭了”
【到昆明的第二天,摄制组就赶上了大活儿,在闹市里抓捕毒贩。在周旋了3个多小时之后,对讲机终于发出了动手的命令,从四面八方冲出来的持枪便衣侦查员迅速跑到交货点。】
【老李所在组冲在最前面,看着编导乔保刚一边紧紧的跟着侦查员,一边看摄像机,脚下还在飞跑。老李真担心他一头栽倒。短短几分钟,毒贩被全部抓获,而在伪装成茶叶的卡车里,竟然足足藏着28公斤的海洛因和55万元人民币。】
“好”,天幕下,人们看到这种成绩,不由得发出喝彩。
“都是勇士啊,那些个“文官”居然也如此勇猛”。
【《中华之剑》首播后引发国内外强烈震动。在国内,其真实性与批判性突破了传统宣传片的尺度,促使公众重新审视禁毒紧迫性;国际上,该片推动金三角地区部分贩毒武装倒戈,间接削弱了毒品供应链。尤为重要的是,片中首次公开缉毒警察的“马赛克人生”。】
【正如开头所说,这部纪录片是一座里程碑,其赤裸的真实与人文关怀,已经超越了普通纪录片的范畴,成为了一部镌刻时代伤痕的史诗。它既是对吸毒者悲惨命运的悲悯记录,也是对缉毒英雄的崇高礼赞,更是对全社会拒绝毒品的庄严呼吁。近30年后的今天,尽管中国禁毒形势已大幅改善,但该片的现实意义仍未褪色——它提醒我们,禁毒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而每一次对毒品的零容忍,都是对英雄鲜血的最好告慰。】
天幕下。
“给缉毒警察上马赛克是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吧”。
旁人说出自己的看法:“我想更多是为了他们的家人,深陷前线已无安全可言,只能尽可能保护好他的家人”。
“那这样公开缉毒警察的画像岂不是很危险,这样....”,话还没说完,此人突然想到一个可能,这样的英雄,已经无一亲人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