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新军装布料后,先生和军长两人准备召开会议讨论领章加黑边的事。
就在这天晚上,我军已经迅速拿下了龙岩,并按照预定计划安全的将缴获以及俘虏带回。
但刘安恭却认为,按照毛熊的经验,就是要占领城市发动群众,他强烈反对打下龙吟却不去守的行为。就在他想介入时,军长站出来告诉刘安恭,在没有上级明确回复前,他没有权利指挥军队。
画面来到先生带领一批积极分子宣誓加入组织。负责站岗放哨的就是那位小号手。小房间里,战士们进行宣誓。
因为加入组织的都是各地的骨干,为了他们开展工作方便和个人安全,目前还不能公开他们的身份。
完成宣誓后,路上先生背着小号手回家,并夸赞到他的军号吹得越来越好了,特别是休息号,不过小号手更想要的,是吹好冲锋号。
岳飞:“军队的成长,犹如吹休息号,集合号,冲锋号的过程,要做到令行禁止,这里说小号手的成长,前面又是新人的加入,看样子是部队发展的还不错嘛,就怕刘强行介入了”。
“是啊,现在有正当理由,若是再来一封信,认可刘安恭对军队的指挥.....”
岳飞:“这....”。他也想不到什么办法了,毕竟他自己都处于这种情况中难以挣脱。
就在他们还抱有希望的时候,剧情里几方人又有了矛盾。先生始终认为军队的思想工作是一切的前提,明白自己为何而战以及发动群众是军队胜利的根本。
但是在当时的更多同志包括刘安恭眼里,单纯军事观点占据了主导,认为培养军队的战斗力才是头等大事。后来,虽然上级同意了先生和军长不离开第四军的建议,但同时也同意了刘安恭任参与军队的指挥。
之后,在讨论领章的会议上刘安恭直接否定了其他人的方案,强硬要求加粗黑边。但 101 首先不同意,其他的同志也不同意,这两个领章是象征着永远不倒的两面旗帜,加上黑边也想不出这是象征着什么。
对此,刘安恭却依旧固执的认为要加黑边,这是纪念lie ning 同志,他是我们的上级,如果不明白象征什么那就要向战士们宣传。
101 反驳道,我们的作战方针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发动农民兄弟闹革命,毛熊靠的是工人,他们国家最多的也是工人。我们情况就不一样,工人少,本来我们现在队伍就不稳定,都想去占领城市,一宣传那就更乱了。
天幕下。
刘禅对着诸葛亮问道:“相父,为何他们对一个领章讨论这么激烈这么执着啊”。
诸葛丞相:“孩子,这不是领章的问题,是那一句‘他们是我们的上级’,这里就是在争论的根本是,组织究竟是由毛熊来领导,还是坚持走自己道路的问题,要想建国,自己必须是独立的”。
刘禅点了点头:“明白了,对道的争论,路线之争”。
领章的讨论暂时搁置,到了下一个问题,会议上101 检讨自己开枪打了私自殴打俘虏的魏金帛,没打死,魏金帛随后把地址留下来,要求以后归还欠都军饷。
天幕下,人们听到这魏金帛趁着上厕所的时间跑去打俘虏,甚至把人头都打破了。
“留地址了,这是要走当逃兵了啊,怎么不直接打死他”。
“这人该死啊,这种人当兵就是那种兵匪,到处抢砸烧的土匪”。
101 检讨完,刘安恭就直接关了他的禁闭,而他自己则适时接管了各纵队并颁布了新的命令。从现在开始,不再让他们去替老百姓干活,别天天在那修房子打井,要日夜开展严格的军事训练。
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学习一个小时,刘安恭给他们讲故事,特别要讲毛熊是如何胜利的,并直言道:“我要看看,你们是会打井还是会打仗”。
刘安恭这样做终于让先生忍无可忍,他这样做会彻底破坏他们苦心建立的群众基础。为了迅速扭转错误的路线,众人召开扩大会议,打算整改。
先生在会前曾找到军长讨论,拿出了许许多多他从基层收集上来的意见,还有一个在起义牺牲的战士母亲送来的干粮。那位母亲心里一直念着军长,担心总是吃红薯会坏肚子。
天幕下。看懂了这一幕的人对着旁人解释道:“这在提醒他,他们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啊”。
“刘安恭这么搞要失去民心的,那就真成流寇,成上山的土匪了啊”。
剧情来到会议上,最终会议绝对多数通过了取消临时军委的决定。但是,争论的根本问题却仍未解决。
这些分歧意见在战士和指挥员里日益发展起来。刘安恭更是到处游说,坚持要成立军委,根本不认同什么前委(前敌委员会)。
此时,经过三战龙岩,我军全歼了敌陈国辉部2000多人。为了统一思想,众人决定利用这一短暂的稳定时间,召开大会,大会否定了在再设立一个军委的意见,并开始选举新的书记。
先生自始至终都坚持要深入农村,团结农民,但这在当时,先生的主张路线被那些主张军队只管打仗,习惯于旧军队领导方式的人抵制,加上他严厉的工作作风,有很多同志对他有意见,结果就是他没被选上。
[弹幕:让子弹飞的,有点不轻松。]
[有点不轻松。]
天幕下。
“这是什么意思?”
“不太懂”。
李世民此时也不懂,他问了问自己的智囊团,结果也没搞懂什么意思,各朝代的人都一下子没懂,为什么在这段会议剧情上发这个弹幕,发的人还不少。
虽然先生没有选上,但幸运的是陈主任担任了书记,至少还有些许挽回的余地。然而陈委员太老好人了,先生势单力薄,见自己已无法再阻止刘安恭在军队的行为,他选择离开这里,在这样搞下去,只会越搞越糟糕。
到了晚上,先生对着一墙之隔的陈委员说,替他向军长道个歉,他脾气不好,让军长他不要往心里去。
说完又拿起自己改好了的六项注意,里面增加了两条,成了八项,新增的分别是,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然而纸递过去,却发现隔壁的不是陈委员,而是军长。
天幕下,人们被陈委员和军长换了床铺事发后那副心虚又委屈巴巴的表情给逗乐了。
有人认为以他老好人的形象,这次也肯定是他主动找军长提的。但也有人认为这里真是委屈他了,应该真是军长提议换铺的。
“我觉得,能写出旌旗十万斩阎罗的人,这等豪迈之人不至于这点事还不敢认了,而且也没必要藏啊”。
“可这是他年轻时候啊,和以后不一样”。
“不对不对,这里肯定是真委屈他了,看他表情,那绝对是真的,而且军长和先生这么爱惜这支队伍,这么默契,这次肯定是军长真心想劝他不要走的”。
“这里军长还是站先生这边的,只是受限于上级命令”。
“我也这么认为,军长,陈委员还是站他这边的”。
人们听着电影里的对话,军长不想先生走,可他受刘安恭等人的排挤无法展开工作,就只能走,要留下,就必须要刘安恭走。话谈到最后,先生还是离开了。
“唉,受排挤了啊”。看着这一幕,人们还是不太敢相信,他就这么被挤出去了。
“但他选择去其他地方继续展开工作,始终没有放弃,这就是吾辈该学习的精神”。
电影里,画面来到上杭,邓子恢和群众以及当地被发动起来革命的进步地主就用江阳特色的板凳龙欢迎先生。这让他更加确信了一件事情,心齐方可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