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年七月,将来的萨珊王朝创立者,此时波斯湾东岸实际掌控者阿尔达希尔,宣布脱离帕提亚帝国,并宣布华夏共和国为同盟国,向罗马宣战。
与此同时,贾诩在吕布留于阿拉伯半岛的驻军帮助下,于阿拉伯河河口西岸登陆,并聚集数万奴隶开始建城,名曰定西。
不仅如此,贾诩于地图上将阿拉伯半岛定名为西土半岛,并将其上的高原称西土高原。
自此,定西城将成为整个西土半岛,两河流域东面的雄城重镇,与西都亚历山大城相隔1000余公里遥相呼应。
随着帕提亚最强者阿尔达希尔在罗马帝国宣战,并应盟约起兵五万北进底格里斯河上游,攻打罗马帝国领土时,罗马帝国内外交困,陷入剧烈动荡之中。
与此同时,贾诩又传出消息,华夏大军自阿拉伯河河口登陆,二十万大军准备东进苏伊士运河,将卡拉卡拉封锁于埃及境内。
卡拉卡拉闻之大惊,终于下定决心撤军。
其在渡过苏伊士运河时,果然遭遇炮火埋伏袭击,损失惨重,最后,仅仅带着五万残兵逃离。
此战之后,华夏大军算是在这片地域打出了赫赫威名。
不过对于华夏国为何不远万里来抢夺阿拉伯半岛这高原沙漠,罗马也好,帕提亚也罢,都莫名其妙。
是的,阿拉伯半岛乃罗马和帕提亚两个帝国都遗弃之地。
罗马帝国大军撤退,贾诩便开始在吕布大军的配合之下,开始征集奴隶,开挖苏伊士运河。
仅仅一个月时间,他们便征集到了三十余万奴工,加上十余万罗马俘虏,四十万人挖一条百公里长的运河,进度自然奇快。
与此同时,华夏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电报诞生了!
首功当属庞德公。
王垕仅仅只是提了一个概念,那就是电线既然能够将电传输到极远之地,那是否可以通过电的断续,来表示不同的意思,以达到传输消息之目地。
结果庞德公大受启发,先是在短距离内进行实验,确定可行之后,便通过时通时断和长短不一信号,来表达不同的简化字、数字和标点符号。
最后,庞德公竟然花了一年多时间,整理出了一套代码。
王垕不知道摩尔斯密码是如何传递信号,但想来应该也大差不差。
在看了演示之后,他当即给这套信息传递编码定名为“庞德公密码”。
不仅如此,他还立刻下令,立刻成立邮电署,将此前所有驿站改为邮局,并开始铺设电线。
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但是此工程,将会开始根本改变这个时代的时空网络。
至于庞德公,此人淡泊名利,王垕提出让其入长老院,他也是委婉拒绝了。
时间转眼来到华夏六年。
正月,东牟体育馆,新年音乐会之后,便是职业足球联赛总决赛。
王垕携家人,并十三名子女参加。
正月十五,他已经出现在金陵,准备参加正月十八的建国大典。
此次典礼,曹操、刘备二人被邀请为名誉长老列席。
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另一位重要人物。
汉帝刘协!
曹操和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王垕竟如此不避讳,竟将刘协也列为名誉长老之一。
名誉长老虽无执政之权,但却有监督基本法之权,也算是举足轻重之人。
建国大典之后,天下振奋,举国欢庆七日。
而王垕却并未停歇,而是乘坐飞艇,直飞长安。
此时的关中,已经聚集了三十万精兵,并有飞艇500艘,由王垕亲自调度。
其身边聚集的大将,以张绣、赵云、牵招为三路大军主帅,另有曹彰、张合、李典、李通、夏侯惇、夏侯渊、匡运等将领数十人。
而空军副统帅,任谁也想不到,竟然是许褚!
二月,30万大军西出萧关,司马懿亦领羌族、丁零族各六万兵马,自己二十万兵马,另有贵霜国援军五万,总计精兵三十七万迎战。
谁都知道,这是大凉存亡之战,绝对不可撤退。
但人力有时尽,双方并未交锋,王垕仅仅只是以飞艇铺天盖地投下炸弹,整个大凉兵马根本无法靠近华夏兵团,就已经崩溃。
这不是一个维度的较量,无需描写,只需想象。
而另一边,高顺为主帅,周瑜为总参谋将军,另有郭峻领南洋舰队,魏延领东海舰队各自陆战队,又有黄忠十万兵马,总共20万人,登陆恒河平原。
迦腻色伽波脱为带路党,一路往西,攻城掠地。
六月,贵霜帝国主力剩下二十万兵马,于迪里城被尽数歼灭,贵霜帝国名存实亡。
另一路,八月份,王垕站在玉门关上,眺望着罗布泊方向。
玉门关、阳关在飞艇与火炮面前形同虚设,大凉已经被迫西迁。
大凉皇帝司马防经历丧妻丧子之痛,悲愤而亡,司马懿、司马孚率领剩余的十万兵马,一路西逃,径直出了玉门关。
“奉孝!司马懿送来修和书,依你之见,是否接受?”
“仲谋!此事无需问我,你心中早有定计。
而且依我看,司马懿此乃缓兵之计,只为其撤退争取时间而已。”
郭嘉与王垕乃连襟,加上此前关系亦师亦友,二人之间也无隔阂,在称呼上,自与他人也不同。
“哈哈哈哈!其他人倒无所谓,不过这司马氏,我想赶尽杀绝。
他可以往南逃往贵霜,或往西去帕提亚。
不过不管他往哪跑,我都有办法将其抓住。
谁要是包庇他,我便灭谁!”
郭嘉道:
“若其往北,逃往北亚呢?”
郭嘉这一反问,倒是把王垕给问住了。
“不至于吧?此人竟如此果断?你倒是提醒了我,他无论是西撤还是南逃,我必不会放过他。
但他若北撤,翻过天山,去往极北之地,我还暂时真拿他没辙。”
“仲谋!事已至此,这世上能够适合他生存之地,他都不会去,因为他能去之地,你也能去。他必反其道而行,去往极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