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殷太相在其管辖期间,大闽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国家秩序井然有条。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稳定,殷太相都功不可没。
站在这座孤坟前,叶令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过去对殷太相的看法或许过于片面和狭隘了。朝堂之上,殷太相只怕也有着太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
对殷太相,叶令勉这是第一次没有全是厌恶之情,而是平添了很多的无奈及感叹。怀着复杂的心情,他开始动手拔掉坟头上的杂草,看着没有那么荒凉了后,对着墓碑发了很久的呆,才缓步离去。
刑部派遣的官员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常白县,当他们在县衙大堂宣读圣旨,要将于同和捉拿归案时,犹如一道晴天霹雳,震得整个常白县衙嗡嗡作响。从上到下,无论是县丞还是普通的衙役们,一个个都瞠目结舌,满脸的难以置信。在他们的心目中,于同和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父母官啊!
别看于同和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而且所处之地乃是极为偏僻的常白县,但他为官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怨言。平日里,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想方设法为民众排忧解难;对待公务更是一丝不苟,公正廉明,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如此一来,他在常白县的官声可谓是如雷贯耳,人人称赞有加。如今却突然接到这样一道圣旨,要将于同和打入大牢,怎能不让人惊愕万分呢?
然而,此时的于同和却宛如一池静水般波澜不惊,又似一座巍峨泰山般沉稳坚定。其实对于这道圣旨的降临,他心中早有预料。自从决定前往拜见叶令勉的那一天开始,于同和就已经预见到了可能出现的种种后果,并为此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只是,这个最终的结局来得比他预想中的还要迅速且猛烈。原本,他以为自己最多不过是遭贬谪罢官而已,但没想到如今竟是直接被捉拿入狱,甚至还有可能面临极刑。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圣上之心难以揣测啊!
尽管如此,于同和依旧坚信自己已竭尽全力。在为官期间,他问心无愧,既对得起头顶的这片青天白日,也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尤其是对待常白县的黎民百姓们,更是倾尽所能地去造福一方,履行了当初科考入仕时所立下的誓言。
想到此处,于同和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只见他气定神闲地走上前去,恭敬而又坦然地接过圣旨。随后,他缓缓地伸出双臂,毫无反抗之意,任凭刑部的官吏将冰冷沉重的铁链与枷锁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于同和被暂时押入了常白县大牢,等待三日后动身押送入京都。
昏暗阴冷的大牢里弥漫着一股发霉和压抑的气息,于同和被单独关押着。县丞忧心忡忡地嘱咐狱卒们万万不可为难他,随后便匆忙离去。
不多时,县丞带着几位衙门中的头头脑脑返回牢房。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提着精致的食盒,里面盛放着各种美味佳肴。这些食物都是他们精心挑选并亲手准备的,只为了能给身陷囹圄的于同和带来些许慰藉。
当众人来到牢房前,只见于同和正安静地背靠冰冷的墙壁,端坐在那张破旧的木床之上。他双目微闭,神情肃穆,仿佛正在打坐冥想一般;但微微皱起的眉头又似乎暗示着他心中有着无尽的烦忧和思绪。
县丞望着眼前这一幕,心头不禁涌起一阵酸楚和难过之情。面对如此淡定从容的于同和,一时之间竟不知该从何说起去安慰对方。反倒是于同和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缓缓睁开双眼,脸上露出一抹平静而释然的微笑。
“你们不要为我忧心,”于同和轻声说道,“自从我决心踏入官场那一刻起,就知道仕途之路到处是荆棘。只要能够真正为常白县的百姓谋福祉、做实事,即便最终落得个丢官甚至丢掉性命的下场,我于同和亦无怨无悔!”
几个官吏都低下了头,说不出安慰的话来。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安慰的话都是空洞的,于同和很清楚自己要面临什么样的未来了。
在那个注定不平凡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于同和略显苍白的面庞上。这一天,正是他动身前往未知明天的日子。
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于同和在两名刑部差役的押送下,缓缓走向囚车。由于叶令勉事先的嘱托,刑部来使对于这位罪官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他们并没有让于同和站立在囚笼之中,而是允许他以坐姿待在其中。
于同和平静地盘腿而坐,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坚毅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恐惧或不安,只有如湖水般深沉的平静。囚车开始缓缓启动,车轮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如同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
当囚车驶出县衙时,县丞带领着衙门内大大小小的官员早已等候在此。他们默默地站立在衙门口,目送着于同和离去。尽管没有人开口说一句话,但从每个人饱含深情的眼神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深深的不舍。
为了避免因自己的牵连给这些同僚带来麻烦,于同和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众人的目光。他始终保持着挺直的身姿,双眼坚定地直视前方,然而内心却早已像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翻腾不息。
随着囚车继续前行,很快便来到了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这里早已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他们自发地分列道路两旁,用满含泪水的眼睛注视着囚车上的于同和。人群中不时传来呼唤声,表达着他们对于同和的感激和抱不平。
面对如此情景,于同和再也无法抑制住心中涌动的激情。他微微颤抖着抬起那双戴着沉重锁链的双手,向着街道两旁的百姓抱拳行礼,深深地回谢着那些真心爱戴他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