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风水地势的特点以及作用,一年之中各个时辰生的人各自有什么命格。
各种命格的人、各种死亡方式不同的人需要选择何种墓穴最合适,在这本书中记录的清清楚楚。
只要王修缘能把这本书中的知识吃透,毫不夸张的说,但凡王修缘能学以致用,他就能成为当世最牛叉的“卜地师”。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王修缘学好这本书的知识之后,他要是去参加考古的话,没人能比他更牛了。
用替死者卜地的知识去寻找古墓,成功率不是高的离谱吗。
现在有关?卜卦、风水、卜地之类的知识断层太严重了,不能怪现在的?卜卦先生、风水先生水平差劲,而是知识断层太严重他们没地方学真本事。
放下手中的【寻龙卜地术】书册,王修缘拿起一旁的【元十大帝王陵图谱】翻看起来。
这不看不要紧,看了之后王修缘更高兴了,因为这十位元朝帝王埋葬的地方分别位于鄂特冈腾格里山、德伦宝立德格山和不儿罕山?这三个地方。
这三个地方全部都在蒙古国境内,是蒙古国非常重要的三处圣山。
鄂特冈腾格里山在蒙古国西部,是杭爱山脉的主峰,海拔四千零八米。
这座鄂特冈腾格里山是一座被冰雪永久覆盖的山峰,同时也是一处佛教圣地。
德伦宝立德格山位于蒙古国斡难河上游,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多部族的过程中,许多足以改变草原历史的大事件都在这附近发生。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不儿罕山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侧的特日勒吉国家公园内,在元朝时期它叫不儿罕山,现在它叫肯特山。
不过在元朝以前,它有一个几乎所有华夏人都知道的名字,狼居胥山!
所有华夏武将心目中的最高成就封狼居胥就是指的这里。
既然这十座元朝帝王墓全都在华夏境外,那么王修缘也就没必要客气了。
此刻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将这十座元朝帝王陵墓里的宝贝搬空了,怎么能便宜蒙古国那帮狼崽子呢。
他未来一年的行程中又多了一个地点,蒙古国。
放下手中的【元十大帝王陵图谱】后,王修缘拿起最后一本【夺天术】翻看起来。
这本【夺天术】想必就是姚二叔口中周文王姬昌编撰的风水秘籍吧。
还好眼前这本【夺天术】是用隶书编写的,要是用甲骨文的话那王修缘就抓瞎了,毕竟这本风水秘籍是周文王的作品。
商周时期可都是用甲骨文或者金文的,王修缘虽然现在开始学习甲骨文了,但是目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认识的甲骨文数量不多。
而这本用隶书编写的【夺天术】必然是三国时期的风水术士翻译好专门给孙权看的。
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风水大阵的妙用,其中就包括孙权、李昇和李璟三人合力布置的一百零八诸天星斗大阵。
以及诸葛亮企图向天借命的七星灯续命阵。
王修缘对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不过他还是将【夺天术】放了回去,因为他还有事情要处理呢。
将箱子内最上层的隔板取了出来之后,随即十二卷玉简出现在王修缘的面前。
这些玉简全部都是由整块的玉石打磨成长三十三厘米、宽两厘米的玉笺。
再由金线将三十片玉笺编串在一起制作成一卷玉简。
其中六卷玉简的玉笺上刻着【易经 卷一】【易经 卷二】....【易经 卷六】
另外六卷玉简的玉笺上刻着【易传 卷一】【易传 卷二】....【易传 卷六】
看到这里王修缘哪还能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这是《周易》啊。
他急忙查看这些玉简的光圈情况,玉简上显示出了极为耀眼的五层紫色光圈以及三层红色光圈。
也就是说这些玉简有两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这些玉简不是周文王在世的公元前1056年之前的版本。
但是这套公元前八百多年的《周易》版本年代已经足够久远了,这时周文王姬昌才去世一百五十年,周天子手中的权力足以号令天下。
所以王修缘面前的这套《周易》最起码能保证内容原汁原味、绝对是真实的。
不至于传着传着里面的内容就被完全传变了样。
《周易》与《连山易》《归藏易》合称三易。
其中《连山易》是由夏朝的连山氏编撰完成,《归藏易》由由商朝的归藏氏编撰完成,《周易》则是周朝的周文王姬昌编撰完成。
不过很可惜的是《连山易》和《归藏易》在秦汉之前就已经失传了,仅剩《周易》完整传承了下来。
也不知道《连山易》和《归藏易》是不是被周王室毁掉了。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和记录表明,但是王修缘怎么着都觉得非常有可能。
《周易》则又分为《易经》和《易传》上下两经。
其中上经《易经》是《周易》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里面包含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
卦辞是对卦象的解释和判断,爻辞则是对每一爻的解析。
而下经《易传》则是对上经《易经》中的每一爻做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王修缘敢拍着自己胸脯说,他手中的这套《周易》绝对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一个版本了。
也绝对是最正宗的一个版本,就拿老子的《道德经》来说。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主人是公元前168年去世,两千一百多年时间过去。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道德经》与现代版本的《道德经》简直是天差地别。
在西汉时期,《道德经》甚至都不叫这个名字,当时的名字是【老子五千言】。
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在流传两千一百多年之后竟然出现了七百多处不同。
那么流传了三千年的《周易》呢?恐怕不同之处只会更多吧~
反正王修缘回家后有得研究咯,最难搞的是这些玉简都是用甲骨文写的,他现在才初步开始学习甲骨文,字都还没认全呢。
而且好多甲骨文文字现在已经失传了,不认识的字他只能靠猜,他这怎么看得懂最古老版本的《周易》呢。
看来只能结合现代版本的周易好好推理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