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地点都能被称作“钉子户”,而在魔都,那些自诩为“钉子户”的地方,往往都会加上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前缀,诸如hK区“钉子户”、上只角“钉子户”、黄泥渡“钉子户”等。然而,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够直接以“钉子户”自称,无需任何前缀,那么大家心照不宣地都会知道是哪里。
当遇到不了解的外地人时,为了方便解释,只需在前面加上“魔都”二字,即魔都“钉子户”,这样的全称立刻就能让人不明觉厉。
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地标。
当魔都的其他“钉子户”们竞相争夺排名时,这个小区的居民们却往往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瞧瞧,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能跟我们比哇?”
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出家门,南京路的繁华景象便映入眼帘,抬头望去,外滩的壮丽风光尽收眼底,而背后则是市政府大楼的庄严矗立。
或许有人会对周边环境有所微词,尽管街道稍显狭窄,但这丝毫未减住户们享受这一独特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便捷与荣耀。
至于人民广场、博物馆这些声名远播的名胜,尽管吸引了无数游客不远千里而来,甚至需要提前数月精心规划行程、安排假期,颇为繁琐。但对于小区的居民而言,前往这些地方不过是步行一站路的距离,去与不去,不过是一个五分钟内就能做出的决定,超过五分钟,就已经走到了。
稍显遗憾的是,这一站路的距离,似乎略显遥远,也确实带来了些许不便……对于人民广场这样的“偏远之地”,我们实在提不起兴趣前往。我们更愿意留在自己温馨的小家中,在这繁华热闹的市中心,静静享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别致。
隔壁紧邻着医院,谁家看病有我们小区简单?住院部就在隔壁楼,看病时跟医生交流都是这样的场景:“指着医生办公室的窗外,对面那栋楼,二楼那边,哎,对了,我家就在那个房间旁边……”
“医生,这块地方也算是医院的地界,我们也算是医院的房客。物业费还是医院收的,前几年又涨了1毛5分钱......”
“那个钱都是小事情啦,看病的时候帮帮忙,可得给咱好好瞧,好哇?”
当然,地区的优越也离不开周边环境的烘托。小区周围遍布着众多历史遗迹,说不定转过街角,那家不起眼的小书店,就曾是哪位名人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至少,小区转角的邮局,在几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曾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交通站。它的传奇故事,被诸多畅销书所记载,流传甚广。
尽管那栋老宅因岁月的洗礼而时常大门紧锁,仅在定期清扫之时,后门才会悄然开启。然而,云钊在儿时却曾偷偷溜入其中。某次,不知何故,大门竟意外地敞开着,无人问津,他这样一个孩童便借此机会踏入了屋内。
迈进门槛的那一刻,他眼前展现的是墙壁上挂满的一块块斑驳的镜框,每个镜框内都镶嵌着一张照片,旁边则密密麻麻地镌刻着文字。由于云钊当时年幼,个子尚矮,只能仰望着阅读到最下方那些低矮处的故事。
他依稀记得其中一张黑白且略显陈旧的照片上,展示着一个小孩子。照片旁的文字,以密集的报纸5号字书写,讲述了一个无名英雄的故事。
这位英雄在文字中仅被提及小名——小囡囡,一个在魔都极为常见的名字,每年有数万人同名。他的事迹也称不上显赫,就是那种在典型的英雄故事里,都必然会发生且一笔带过的内容。
他,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人,每日重复着将报纸送至指定地点的简单任务。然而,就在他七岁那年,初谙世事之时,一次送报的经历却让他做出了非凡之举。为了保护机密信息免遭窃取,他毫不犹豫地跳入了江中。幸运的是,孩子精通水性,并未溺水,可惜在水中被围困,随后被抓。
面对审问,年仅七岁的他,一口咬定自己是因为害怕被抢劫才逃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曾吐露情报的来源。
或许,在孩子纯真的心灵中,只是秉持着一个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不出卖朋友。但这样的品质,怎能不让后人将他视为英雄?那张稚嫩的脸庞,那抹纯真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了他七岁的年华里。
事实上,云钊后来才得知,在那个旧社会,孩子们通常都按虚岁来计算年龄。因此,那个在酷刑下坚贞不屈、誓死保护组织的孩子,其实还只是个六岁多的幼童。
这样年幼的孩子,究竟是如何拥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和勇气?我们不禁猜测,他的身边或许有着许多英雄人物的榜样,正是这些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塑造了他坚毅不屈的性格。
屋子被巧妙地分割成了几个温馨的房间和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每一面墙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故事画或照片,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听院子里的老人们讲起,在以前开放的日子里,曾承载着无数人的泪水。那时,天天都有人哭着从里面走出来,仿佛里面藏着什么难以言说的秘密或悲伤。很多人一旦踏入那扇门,就再也没能轻松地走出来,他们的心灵被那里的故事深深触动,久久不能自已。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实在无法接待大量客流,不得不选择了关闭。然而,作为历史的遗迹,它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与意义,必须得到妥善的保护。因此,尽管大门紧闭,不再对外开放,但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温度,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等待着有心人的聆听与感悟。
不远处的花杏楼,同样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遗迹。与前面已经沉寂的交通站不同,花杏楼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经营得如火如荼,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风华正茂的老者,可以算得上是活着的文物,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城市的繁荣。
这里有大名鼎鼎的花杏楼月饼。每当中秋佳节临近,花杏楼的月饼便成了人们争相品尝的美味。想要一尝这传说中的美味?那你可得做好排队等候的准备,因为那队伍之长,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花杏楼的总部就设在小区门口,位置之便利,让小区住户们尽享口福。只需站在自家窗前,便能清晰地望见排队的盛况。每当看到队伍稍显稀疏,他们便悠然自得地踱步过去,掏出月饼票,就能轻松包上一只今早新鲜出炉、香气四溢的美味月饼。这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岁月的静好与传承的力量。
月饼的美味自不必赘述,但是月饼票的“奥妙”,浓懂哇?
只需持有一张月饼票,将其赠予他人,这份人情便传递到位。随后,这张票可能会辗转至黄牛手中,黄牛再将其转售给回收者,如此一番流转,仿佛月饼票被赋予了某种金融属性,形成了一种类似“月饼证券化”的现象。
小区里家家户户都是此道高手,限购时,爷叔阿姨们总能拿出一堆孩子们的身份证,一叠一叠地从花杏楼搞到月饼票。若能深刻理解这一过程中的运作机制,那绝对堪称经济学领域的行家里手。
“月饼经济学家”或许真有资格去角逐诺贝尔经济学奖,只不过撰写相关论文确实有些难度,最大的挑战在于,向外国人阐释这一概念颇为棘手。就拿抢月饼找黄牛这事儿来说吧,为何会牵扯到一头“神奇的牛”?这“神奇的牛”可真够让翻译们伤透脑筋,耗费无数脑细胞。
反正我们小区的大爷大妈们,那档次绝对是拿得出手的,每天与那些站在华夏经济学最前沿的非着名“经济学家”一同跳着广场舞,场面甚是和谐。
而这些非着名的“经济学家”们,每天收月饼票时坐着的小凳子,还是向咱们小区住户借的呢,如若不然,他们恐怕就只能委屈自己,蹲着忙生意了。
至于“月饼经济学家”们的梦想还是有的,最多的梦想就是,能住在我们小区。他们天天打听着小区有没有房子出租,不知道还以为是和医院的病人家属呢。这无形中赋予了小区住户一种住在“罗马”般的尊贵感。
当然,小区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设施略显旧,加之道路阻塞,使得交通出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停车问题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拆迁重建似乎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唯一出路。然而,遗憾的是,医院因资金匮乏,无法进行拆迁与重建。更为关键的是,目前的物业费是由医院自行收取的,一旦进行拆迁,这个地方优先用于扩建道路,医院也就失去了这一收入来源。
正所谓“蚊子腿也是肉”,与其轻举妄动,不如保持现状,日子也就这样一天天平淡地流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