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太湖根据地扩大会议 下
许立他们派遣精明强干的手下深入到各个角落,严厉打击那些妄图趁乱作恶的不法之徒。
无论是盗窃抢劫还是欺压良善,一旦被发现,都将受到严惩不贷。此外,他们还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巡逻制度,确保大街小巷时时刻刻都有守卫人员的身影,不给任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除了这些强硬手段外,丘处机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因此,他和王凌以及许立一起推出了一系列政治安抚措施,旨在赢得当地百姓的真心拥护。
他们对根据地实施了前期定下的各种措施,有减免部分贫困家庭的赋税负担,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还有组织兴修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开办学堂,让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教育等等。这些措施的很好的落实到位,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使得当地百姓对许立他们根据地的领导工作的支持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丘处机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太湖根据地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民众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往日的繁荣景象又一次展现在大家眼前。
街头巷尾充满了欢声笑语,商铺生意兴隆,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劳作场景。
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丘处机以及王凌和许立那卓越而正确的领导才能和他们作为领导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着,许立他也慢慢发现,对于局势的把控正变得越发得心应手、坚如磐石。
此时的金国内部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其中的抗金活动日益猖獗;而南宋朝廷内部因为战争的原因亦是暗潮涌动,各种割据力量不断涌现,纷争四起。
然而,这些看似混乱不堪的局面,在给双方势力的社会带来动荡不安,但同时,也为许立及其所在的势力创造出了越来越多难得一遇的机遇。
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许立独自一人静坐在一间偏僻幽静的书房之中。他微微皱起眉头,目光穿过那扇敞开的窗户,遥望着远方波光粼粼的水面。
只见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如同当下错综复杂的局势一般令人难以捉摸。
许立轻启双唇,喃喃自语道:“如今的局势真是愈发扑朔迷离、变幻莫测!但我深知,要想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胜出,最为关键的便是精准地把握好出手的时机。无论是面对与金国联军争夺资源以及地域,还是应对南宋的潜在威胁,我们都需要在这汹涌澎湃的暗流中寻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并稳稳当当地一步步前行。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棋局之中,成功走出那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一步,从而一举奠定胜局。”
他心中十分明白,太湖根据地的不断扩张以及逐渐稳固下来,这仅仅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然而,接下来所需要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则将会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为这些决策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在这场激烈无比、错综复杂的战争当中,真正地夺取所需的资源,并最终成功夺取一个更为巨大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果实。
毕竟,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之上,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或者错误的判断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所以说,每一步棋都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方可落子,绝对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这一天,阳光明媚,但屋内气氛却略显凝重。
许立、王凌与丘处机正围坐在桌前,认真商议着太湖根据地发展途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就在这时,一名神色匆匆的探子疾步奔入房中,单膝跪地抱拳禀报:“将军!大事不好,我方人手传来消息,称慕容家族的四大家臣正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信州,眼看就要攻下来了!”
许立闻听此言,眉头瞬间紧皱起来,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沉默片刻后,轻轻摆了摆手,示意探子先退下。待探子离开房间,许立缓缓转过头去,目光依次扫过王凌和丘处机二人。只见他的双眸之中,隐隐闪过一缕沉思之色。
稍作沉吟,许立压低声音开口道:“诸位,眼下形势愈发严峻啊。那慕容家族在此次叛乱中的所作所为真是越来越大胆了。”
“这信州乃是南宋的富饶之地,向来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倘若真被他们攻破拿下,对于咱们的整个战略布局而言,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要知道,信州一地拥有极为丰厚的资源,如果落入敌手,敌军便可借助这些资源迅速补充其在战争中的消耗与损失。”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够更快地从战败中恢复元气,甚至还可能腾出更多精力,转而对付南宋的其他周边地域,以及我们太湖根据地在南方的物资供应线路。届时,局面恐怕将会变得难以收拾”
王凌目光如炬,迅速做出分析:“此次慕容家族派出其四大家臣联合出兵,目标明确且直指信州这块战略要地。众所周知信州地理位置险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慕容家族在整个西南地区的势力不断扩张,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倘若此番战役他们能够大获全胜,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他们必然会借此机会更进一步巩固对于信州的掌控权。如此一来,信州便会成为他们在西南地区坚不可摧的军事堡垒和战略支撑点。”
“其次,信州作为南方重要的粮草运输枢纽,一旦被慕容家族所掌控,那么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切断南宋的粮草供应线路。这无疑将会给南宋的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使其陷入困境。”
“而对于我们的太湖根据地而言,失去信州这样一个重要的货源地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