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不与民争利
“陛下万岁!”
今天是大朝会,沈炼按照历代的规矩。初一,十五大朝会。在京六品以上的官员都需要参加。
“各位爱卿!孙之财御史上的希望朝廷降低商税,不要与民争利的奏章,已经下发各部商议。大家现在都是什么意见啊?”沈炼拿着一本奏章微笑着说道。
听到沈炼点到自己,孙之财站了出来。他长得有些瘦弱,四十多岁的样子。
“臣附议!陛下,我朝新立,正是安抚民心之时。降低商税可以让商品价格降低,让百姓获利!”一个六品官员站了出来附议道。
“臣附议!”“臣也附议!”一下子站了五六个官员出来,都是一些五六品的小官。
“很好!”沈炼点了点头。
“孙御史,你可知朝廷的官员俸禄,军费开支,日常开支这些银钱从哪里来的?”沈炼淡淡的问道。
“自然是来自田赋,商税!”孙之财一拱手。
“那好!户部尚书,你告诉他们今年的田赋预计征收多少?”
“启禀陛下!陛下登基以来,感念百姓疾苦,多次减免田亩税赋。户部预计今年征收三千五百余万两!”
“那我们官员的俸禄支出一年预计要多少呢?”
“大约两千三百万两左右!”户部尚书明显是有准备的,张口就来。
“首相大人,今年我们预计军费开支需要多少?”沈炼转头看向王凯运。
“启禀陛下,前期朝廷已经筹集五千万两军费,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虽然前方战事顺利,但是预计至少还要花费三千万两。”王凯运出列说道。
听到军费开支达到八千万两,一众官员都上满脸震惊,要不是在朝堂上,可能早就纷纷议论起来了。
沈炼的新军军饷高,装备好。都是用钱砸出来的,当然比前清的时候军费开支多得多了。
“我们不说其他的就这俸禄加上军费就有上亿两。孙御史,你说如果我们不征收商税,这缺额哪里来?”沈炼冷笑道。
“陛下,不是不征!臣只是希望能降低一些!”孙之财脸色苍白,已经感觉到不妙了。
“好吧!那就按前清的税率来算。我这里有一份数据。一九零五年,清廷一年的海关税加上各种正杂税,收入大概是五千多万两。”
“照这样算的话,朝廷一年下来还要缺额近两千万两。我还没有计算可能的洪涝干旱需要赈灾。各地学子的补贴等等!该怎么办呢?官员的俸禄都不要发了吗?”沈炼突然板起脸道。
“臣,臣,,”孙之财摇摇欲坠,不知道该怎么说。
“陈爱卿,你告诉大家我们的商税收入情况!”沈炼没有理他,转头问户部尚书。
“启禀陛下!今年前三个月,海关加上各地商税,朝廷已经征收近五千万两,全年预计超过两亿两!”说到这个,户部尚书满脸激动。
老天,他也是在户部干了几十年的人。什么时候户部这么宽裕过。
其他官员也是满脸不可思议,没想到现在的商税收入居然这么多。看来以后大家的日子都要好过很多了!
“陈爱卿不要激动,工商银行那边还有几千万两没还呢!而且国库的钱不应该有太多积存,钱要花出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超支一部分也是可以的!”
沈炼摇了摇头,不管什么时候,好像每一个户部尚书都是出名的老扣。
“你们有人能告诉我,现在商税征收这么多,国内物价飞涨了吗?百姓是否生活艰难呢?”
“回陛下,自我新朝建立以来。百姓生活越发宽裕,虽然物价有些微上涨。但不是因为商税的原因,而是百姓手里的银子多了,购买的东西更多了。”王凯运拱手说道。
市面上的银子多了,看来是有些通货膨胀了。不过些微的膨胀是好事儿,说明市场活跃了嘛!
“各位爱卿,你们觉得前明灭亡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沈炼突然话锋一转。
众官员精神一震,陛下说起这个肯定是有深意。一个个都闭上嘴,不敢吭声。以免触霉头。
“你们不说我也知道!你们想的是不是天灾人祸,干旱,农民造反,满清入侵。当然肯定还有崇祯皇帝不会治国是吧!”
“在朕看来,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五个字;不与民争利!”沈炼啪的一声将孙之财的奏章扔到殿中地上。
吓得孙之财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刚才附和他的几个官员也纷纷跪在地上。
“崇祯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有多少?五百万两!”沈炼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这就是东林党们年年上奏不与民争利的结果!堂堂一个皇帝,几年舍不得穿做一件新衣服,穿打补丁的龙袍上朝。皇后还要织布补贴家用!每顿舍不得吃一个肉菜。”
“一个皇帝,过得还不如普通商户之家!真是天大的笑话!”
“崇祯对商人,士绅够好了吧!不与民争利啊!但是有人回报他吗?”
“李自成的大军都快打进京城了!堂堂的皇帝拉下脸给大家借钱,连几十万两军费都借不到!简直是奇耻大辱!”沈炼厉声说道。
“结果呢!农民军进城,在京城拷掠出七千万两白银!七千万两啊!哪怕就是拿出十分之一来,农民军都没这么容易打进来!”沈炼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朕为什么要清算山西八大皇商的后人!他们赚取着丰厚的利润,不但不上交税款。反而通敌卖国!这样的商人还算是人吗?啊!”沈炼怒吼道。
下面的一众官员面色凝重,孙之财等人更是吓得瑟瑟发抖!沈炼还从来没有在大朝会上发过这么大的火。
“东林党的大本营江南,每年海贸易流入白银数千万两。士绅田地阡陌纵横,却不上交一两税。”
“安国县是国内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一年的交易量上千万两。你们知道崇祯时期这个县一年交多少税银吗?”
“四十两!这就是东林党的不与民争利!”沈炼怒极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