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主公,五州兵马已经集结完毕,共计十五万大军。\"马良向刘备禀报军情,\"各路粮草辎重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东进。\"
刘备立即召集众臣商议出征事宜。诸葛亮首先进言:\"主公,此次东征事关重大。东吴不但水军强大,还与魏国暗中勾结。我军必须万分谨慎,不可轻敌。\"
法正也提醒道:\"而且东吴已经在荆州经营多时,地方世家大多已经倒向他们。我军若要东进,必须先解决内应问题。\"
刘备却显得异常坚决:\"朕意已决。传令三军,明日拔营,即刻东征!云长在天之灵,也定然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李铭见状,立即献策:\"既然主公决意东征,末将建议采取疑兵之计。可以先派小股部队在江面上活动,干扰东吴水军部署。同时暗中调集主力,等待战机。\"
诸葛亮赞同道:\"此计甚好。东吴水军虽强,但也不敢轻易与我军决战。若能打乱他们的部署,就能为主力创造机会。\"
刘备当即下令:命黄忠、魏延率领前锋部队,在长江上游活动;张飞统帅主力,准备从陆路进攻;水军则由李铭协助指挥,伺机渡江。
然而就在大军准备出发时,探子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魏国大军已经开始在汉中边境集结,似乎准备趁机南下。
\"果然如此!\"马良叹道,\"这必定是东吴与魏国商议好的。他们要联手对付我们。\"
法正分析道:\"如今我军面临两难:若全力东征,后方必定空虚;若分兵把守,又难以对付东吴。\"
刘备却道:\"无妨!朕已经想好对策。命庞统率军守卫汉中,严防魏军南下。其余部队按原计划东进,为云长报仇!\"
诸葛亮见劝阻无效,只好建议:\"既然如此,至少要做好完全准备。一方面要确保粮草供应,另一方面也要防备东吴的诡计。\"
李铭补充道:\"东吴此前能够攻下荆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内应。这次我们东征,必须严防细作。建议设立巡查部门,专门负责军中安全。\"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立即下令加强军纪,严查可疑人员。同时,他也命令各路将领严格保密,不得将军情泄露出去。
就在大军准备出发的前夜,又有细作带来消息:东吴已经得知蜀汉要东征的消息,正在江边加紧布防。他们不仅调集了大量水军,还在沿江各处设立烽火台,构筑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看来想要突然袭击是不可能了。\"法正说道,\"必须另想办法。\"
李铭却道:\"这未必是坏事。既然东吴已经有所防备,我们反而可以利用这一点。可以先派小股部队在各处试探,消耗他们的兵力,等他们力疲时再发动总攻。\"
刘备同意这个建议,立即调整部署:先由黄忠、魏延率军在江面上频繁活动,干扰东吴部署;同时派出斥候,仔细打探敌情,为主力进攻创造条件。
然而,东吴的反应也很迅速。他们不仅加强了防务,还派出使者,声称愿意谈判。使者带来孙权的亲笔信,说愿意归还部分荆州土地,以求和解。
\"休想!\"刘备看都没看那封信,直接将其撕得粉碎,\"云长的血仇,岂能用几块土地来化解?传令三军,明日一早,即刻出发!\"
大军开拔的场面蔚为壮观。十五万大军分成数个军团,有条不紊地向东推进。刘备亲自送行,向将士们宣示必胜的决心。
然而,行军途中就遇到了第一个挑战。东吴派出大量轻骑,不断骚扰行军队伍,企图延缓进军速度。虽然这些骚扰并未造成重大损失,但确实影响了军队的士气。
\"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李铭向刘备建议,\"与其处处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可以派出精锐骑兵,专门追击这些骚扰部队。\"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命马超率领骑兵,专门负责清剿敌军骚扰部队。马超果然不负众望,连续击退了东吴的骚扰部队,保证了大军的顺利推进。
就在大军即将抵达长江岸边时,探子又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东吴不仅在江面上部署了大量战船,还在沿岸设置了拒马鹿砦等防御工事。显然,他们早已料到蜀汉会从这里进攻。
\"看来要渡江并不容易。\"诸葛亮说道,\"东吴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我军若强行渡江,必定会付出惨重代价。\"
李铭分析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东吴完全掌握了江面的控制权。我军若想渡江,必须先打破他们的水上优势。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寻找突破口。\"
刘备沉思片刻,下令道:\"传令全军,明日起开始强渡长江。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让孙权付出代价!\"
大战一触即发。十五万大军已经到达预定位置,随时准备发起进攻。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