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内,朱雀城门方向此刻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韦太后带着小皇帝赵构,身后簇拥着宗泽、王进一众文武百官站立在城门口等待着武植大军的到来。
“轰轰轰”,沉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众人抬头远眺前方的官道,只见一面威风凛凛的龙骧大旗映入眼帘,旗面上斗大的“武”字在日光下煜煜生辉。
“是秦王殿下归朝了!”群臣见状,顿时脸上露出喜色。
而在韦太后与朝廷文武百官的一侧,正是武植家眷所在之地。李清照、李师师、王静殊三人皆身怀六甲,行动极为不便,所以并未现身于此。
此时,方百花、赵淑慎、李明珠三女并肩而立,身旁围聚着武植己年满三岁以上的子嗣,他们此时的目光也被前方的动静所吸引,紧盯着远方,期待着武植归来。
官道之上,武植与身后众将远远便望见汴京城门口方向人山人海,其中有朝廷文武百官,最前方还站着韦太后及小皇帝。
“驾!”武植一夹马腹,与众人策马前行,很快便抵达城门口。
他刚到城门前,朝廷文武百官在宗泽、王进的带领下,纷纷拱手抱拳,齐声高呼:“恭迎秦王殿下凯旋!秦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与此同时,一旁围观的众多百姓,望着武植及身后大军,脸上满是敬仰与激动,也振臂高呼,与百官的呼声交融在一起:“秦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声音震耳欲聋。
百官前列,小皇帝赵构望着眼前这番热闹非凡的场景,不禁满心好奇,转头望向了一旁的韦太后。
韦太后瞧着赵构懵懂的模样,微微俯身,轻声在他耳畔说道:“构儿,还不快快拜见你的义父。”
赵构乖巧点头,依言而行,学着百官拱手的样子,恭恭敬敬地躬身,仰起头,对着武植脆生生地说道:“孩儿拜见义父。”
武植看着眼前的景象,目光又顺势转向百官一侧,只见几个孩子被护卫守护着,方百花、赵淑慎、李明珠三人也在那里,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
随即,武植神色温和,朗声开口道:“诸位不必多礼。”
朝廷百官听闻武植之言,原本俯身的身姿这才微微直起。
百官前方,宗泽与王进心有灵犀,二人目光交汇后,又一同投向了韦太后,韦太后留意到他们的眼神,轻轻颔首回应。
此时周围百姓与将士们的欢呼声、议论声交织一片,韦太后待眼众人的激动情绪稍稍平复,她才抬起目光,神色庄重地望向武植开口说道:“秦王殿下为我大宋南征北战,不辞辛劳,功绩赫赫。此番更是向北开疆拓土,新增数万里广袤之地,这般功绩,堪称不世之功 。”
微微停顿,她目光悄然转向一旁的小皇帝赵构。刹那间,眼眸深处闪过一丝极为复杂难辨的神情,似有眷恋,又含无奈,一闪而逝。
她迅速调整思绪,将目光移回,再度面向武植继续说道:“然我皇儿尚处年幼,实无能力驾驭如此广袤地业,难当这社稷重任。因此,本宫与朝中诸位重臣,经商议权衡,终决定替皇儿将皇位禅让予秦王殿下。”
言毕,韦太后缓缓地从袖中掏出那象征着皇权传承的禅让诏书,递到了左相宗泽手中 。
宗泽双手郑重地接过诏书,神情肃穆。他抬目着眼前的武植,双目中闪过一抹难以抑制的激动。
随后,他将手中的诏书展开,声音洪亮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秦王武植,于内平定叛乱,保我大宋安稳太平;于外开疆拓土,使我朝版图大增。自秦王殿下辅政以来,大宋国事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然我赵宋皇官家尚幼,难以掌控如此大局。为江山社稷计,特将皇位禅让于秦王武植。望殿下登基之后,延续盛世辉煌,庇佑天下万民。钦此。”
汴京城门前,朝廷百官听到禅位诏书,神色平静。即便部分忠于赵宋皇室的大臣,也没有过激反应,毕竟他们早已知情。
至于城门一旁的百姓听闻诏书内容,个个面露喜悦,纷纷高声叫好。
武植身后的一众将领,连同虎贲军、雄武军的将士们,更是一脸喜色,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武植目光扫过汴京城门旁的文武百官,又转向周遭那些翘首以盼的百姓,心里清楚,他继承皇位,实乃众望所归。
于是,武植没有矫情,不像历朝历代受禅之人那般惺惺作态、三辞三让。而是朗声应道:“既如此,本王便担起这重担。在此,本王向诸位承诺,往后定当带领诸位臣民,开创一个远胜汉唐盛世的辉煌时代。”
他看向眼前的韦太后和小皇帝,和声说道:“至于赵宋皇室,本王会赐予公爵之位,让其与国同休。并且只要赵氏一族不生谋反之心,爵位便会世代传承,富贵绵延不绝。”
韦太后听到武植的话语,脸上终于有了喜意,武植既已在大庭广众之下许下承诺会善待赵氏一族,有眼前百官与众多百姓为证,此后他必然也不会食言。
因而赶忙带着小赵构朝武植说道:“多谢秦王殿下。”
其身旁的小赵构也有模有样地跟着道:“多谢义父大人。”
而城门前的文武百官听到武植爽快应下继承皇位,一时间,众人不禁面色一滞。
按照以往惯例,他们预想中的场景,应是武植假意推辞三次,而后在群臣极力劝谏之下,才“勉强”登上皇位。
可眼前武植这般直截了当地应承下来,简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令百官们竟有些不知所措。
反观周围的百姓及武植身后的一众将士,反应却截然不同。
在武松、卢俊义、林冲等将领带头下,众人“唰”地一声,单膝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围百姓见此也跪地向武植高呼“万岁”。
听到武植身后大军及周围百姓的高声呼喊,如梦初醒的文武百官,也赶忙纷纷单膝下跪,高声喊道:“我等拜见官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刻整个朱雀门旁唯有武植一人端坐于马上。周围尽是无数向他下跪叩拜之人,场面庄严肃穆,一幅历史的画卷在此刻定格,宣告着一个全新朝代的开篇。
武植目光温和地扫视众人,朗声说道:“诸位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起身。”
听闻武植的话语,单膝跪地的十万将士、满朝文武,以及汴京城的百姓,这才缓缓起身。
看到众人起身,武植正打算开口引领众人往京师走去。这时,百官一侧的李明珠,带着李书翰等几名西夏臣子,步伐匆匆地快步上前,来到武植面前。
李明珠抬眸望向武植,眼中飞快闪过一抹眷恋,随即便拱手对着武植禀道:“西夏女王李明珠,拜见大宋皇帝陛下。从今往后,我西夏愿摒弃国号与尊位,将西夏以及所掌控的西域之地,一同并入大宋版图,以此恭贺大宋新帝登基。”
说完,李明珠抬眸凝视武植,脸上毫不掩饰地写满爱慕之意。
原本她打算等武植正式登基大典之时再宣告此事。但此刻武植于城门便应下皇位,形势突然变化,望着眼前群情激昂的场景,李明珠心中念头一转,为了进一步提升武植的威望,她当机立断,决定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将此事公之于众。
果不其然,朱雀城门处,朝廷百官及周边百姓,还有武植身后的众多将士,听到李明珠这番话,瞬间群情激奋,情绪愈发高涨。
虽说武植的心腹们大多清楚西夏以及西域全境早就在武植掌控之中,可普通百姓及绝大多数朝廷百官,还有那些基层将士,对此并不知情。
如今看到武植登上皇位,西夏便甘愿并入宋国,众人真切感受到武植那无与伦比的威望,心中对武植的敬仰与尊崇又添几分。
武植看着眼前的李明珠,听着她所言,也明白了她此举意在提升自己在大宋百官与百姓心中的威望。
武植双目温柔地凝视着李明珠,微微颔首,开口说道:“既然西夏王愿率西夏群臣归入我大宋,那本王便应下此事。从今往后,世间再无西夏一国,唯有我大宋广袤无垠的疆土。”
瞬间,“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喊声排山倒海般再度响起。
文武百官与普通百姓,每一位大宋子民都心潮澎湃,此时,一个疆域广袤、远超汉唐的庞大国家已然诞生,一个繁华程度亦远超汉唐的盛世,正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