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那就这样耗着吧!
因此普鲁士的国力不仅没有因为战争而受损,反而还因为战争而逐渐强大了起来。
但是,这一场战争跟之前的战争完全不同。
西线的战事已经持续了大半年了,这一时间完全超出了德意芷人的预期。
而准备不足的他们,此时已经出现了物资匮乏的现象。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之内结束战争的话,这场战争对他们国力的消耗将空前巨大,整个国家都将因为一场战争而一贫如洗。
他们积累了数百年的财富,很可能会因为一场战争而被洗劫一空。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堑壕战出现之后,双方谁也推不动谁,战争进入到了僵持阶段,双方只能在前线各自摆下上百万的重兵,然后彼此之间干瞪眼,干耗着。
一开始的时候双方还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可如今见识到了堑壕战的威力之后,傻子才会主动进攻。
这场战争已经从谋取军事胜利,变成了比拼谁能坚持的更久,双方大有一副要熬死对方的架势。
历史上的第二帝国坚持了四年,最终被耗光了国力,坚持不住,这才战败投降。
而这一时空的第二帝国比历史上要弱,所以他们肯定坚持不了那么久。
因此,他们才如此急切的想要用进攻来取得胜利,以免因为自己坚持不下去,被活活耗死。
“嗯,贵国的处境我想我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只是,不知道贵国方面打算发动多大规模的进攻,在哪里发动进攻,由谁来主导这次进攻呢?”
孙德胜也不想在柏霖待着无所事事,所以他很乐意去前线帮助德军出谋划策。
只是这一仗不仅关乎德意芷帝国的生死,同样也关乎汉军的声誉。
要是他们这群军事顾问没能帮助德军取得胜利的话,那对于德军的声誉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
所以他的态度非常认真,力求能弄清楚每一个细节。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听完德军将领的介绍之后,孙德胜等人了解到,原来德皇是打算以卡尔亲王的第二军团为主力,在比荷卢国这边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
撕开敌军正面防线,从而威胁到高卢人的首都铁塔城,继而逼迫高卢人投降!
普法战争已经证明了,高卢人不过只是徒有其表,真实的实力完全配不上称之为一个欧洲强国。
更何况他们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新组建的,士兵作战经验缺乏,军官的能力也很堪忧。
总之,这支法军怎么看都像是一枚软柿子,至少看起来比英军要好对付多了。
而高卢是协约国的两个主要国家之一,再加上高卢的地理位置,一旦他们退出战争的话,协约国的军队就无法利用高卢国作为前进基地来进攻第二帝国。
如此一来,英军只能集中于比荷卢这三个狭窄的国家,到时候战线会大幅度的收缩,德军的兵力就能集中起来对付英军。
失去了高卢这个巨大的战略后方,仅靠比荷卢这三个低地国家,英军基本上位于战略绝境之中,因此只要德军在正面战场上突破他们的防线,那就有机会将比荷卢等地的英军全部歼灭!。
这一招在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成功的被第三帝国的德军证明过了。
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从阿登森林中突然杀出之后,高卢人兵败如山倒,结果让盟军失去了立足之地,被困在比荷卢地区,差一点就被德军包了饺子。
若不是日不落人转进如风,见势不妙跑得快,然后还动用举国之力,派遣了大量的船只来运回部队,上演了一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好戏的话,这支四十多万人的英军就成了德军的战俘了。
如果这个时空德军也能成功的话,那就完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闪击高卢的翻版了!
当然了,因为德军没有装甲部队,要推进的那么快难度很大。
再加上堑壕战的强大防御能力,所以此战的难度比历史上德军面对马奇诺防线的时候还要困难一些。
因此,在听完了对方的要求之后,汉军的军事顾问团身上的压力也不小。
德军的这个作战目标制定的有点太激进了,孙德胜跟汉军这边的人研究了一番之后,觉得对方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考虑到普法战争中他们已经从阿登森林中打过一次了,所以高卢人势必会有所防备,而他们选择从符腾堡地区出发的话,这里大部分都是山区,攻入高卢境内之后,距离高卢的首都铁塔城也比较远。
很难在第一时间向铁塔城进军,继而无法快速的逼迫高卢投降。
因此,即便是他们成功的撕开了法军的防线,很大概率也只能向前推进几十公里或者是上百公里,基本上不可能拿下高卢首都。
不过汉军的职责是帮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对付协约国军队的堑壕战。
至于他们制定的这个战术能否成功,这就不是他们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卡尔亲王,针对堑壕战,我们准备了一种新的战术,名叫渗透战术,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了解?”
卡尔亲王听到孙德胜的话,眼前一亮,对方看起来还真的有办法!
“渗透战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呢?”
于是他连忙开口问道。
孙德胜于是简单的将渗透战术给卡尔亲王介绍了一遍,后者听完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破解堑壕战居然这么简单吗?
亏得他们跟德军的总参谋部的那些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解决办法,结果到了汉军这里,轻而易举就想到了破解的方法。
不愧是天朝,不愧是发明了堑壕战术的国家,看来这一次请他们过来,真的是请对人了!
卡尔亲王对于天朝变得更加向往了,他暗暗下定决心,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一定要去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家走访一次,看看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看看他们的军队究竟是如何训练的!
德军这边在从汉军军事顾问团这边得知了渗透战术之后,立刻对协约国把守的一处阵地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以检验这种战术是否成功。
被他们选中的这个地方位于德法边界地区的萨尔布吕肯,萨尔布吕肯位于孚日山脉的北方,身后就是第二帝国的莱茵地区,而身前则是高卢梅斯地区。
对于双方而言,谁能拿下这里,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可以威胁到对方的腹地。
因此,这里是目前双方重点争夺的地方。
德军选择在这里进行试探,一来是想要检验一下看看渗透战术是否有效。
二来也是希望能从这里打开局面,为将来全面反攻创造有利的条件!
跟阿尔萨斯和洛林一样,在协约国初次的进攻之中,萨尔布吕肯也落入了协约国之手。
原本驻守在这里的是英军和西班亚的军队,但是此时协约国换防,驻守在这里的全部都是法军。
这给了德军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
法军并不知道对面的德军盯上了自己,毕竟在上一次卡尔亲王主导的进攻结束之后,双方的边境线上已经持续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平静了。
虽然双方的士时不时还会朝着对方打两枪,开几炮,但是大家都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意图。
毕竟之前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可都吃过很大的亏,有过很惨痛的教训。
巨大的伤亡让双方的将领都保持了理智和冷静,不敢贸然开战。
否则的话,要是万一己方在进攻中伤亡过大的话,那搞不好他们连自己的阵地都守不住。
因此,局势就此平静了下来,既然大家都想不到破局的好办法,那就这样耗着吧!
反正只要不打仗,该头疼的就是那些坐在议会和皇宫里面的大人物们,跟他们这些炮灰们没多大的关系。
相反,要是那些大人物决定开战的话,那他们反而要开始担心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了。
毕竟,对面的机枪和铁丝网可不是吃素的,任何一个参加了上一次进攻的人,脑海中都非常保留了那令他们永生难忘的惨烈印象。。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一辈子都不想再去进攻敌军的堑壕阵地了。
不只是前线的法军这么想,后方的法军将领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跟普通的士兵相比,他们的职位更高,接触到的情报也更多一些,所以知道了一些士兵们不知道的最新情报。
根据铁塔城那边的情报显示,德军目前并未向前线增派军队。
而且他们后方运往前线的物资也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规模增运物资的迹象。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在冷兵器时代,粮草的重要性就已经这么高了,在这个热兵器时代,后勤补给的重要性更是被大大的拔高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断持续,交战双方都铆足了劲的将本国的工厂转变成军工厂,拼了命的生产大量的武器,运往前线。
这使得双方此时在前线堆积的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西线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双方的炮兵数量都不算很多,平均每公里的阵地上大约只有1015门火炮,双方的火炮总数加起来大约在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