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佐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不过片刻,就有两位衙役合力高举一大块木板在巡回展示,本场考试题目就贴在这张大板子上。
第一场正试,题为四书文二篇,五经义一篇,试帖诗一首。
其中四书一题为默写《论语.雍也篇》,这对熟背论语的宋良佐的来说不难。
不难归不难,他却异常认真,先在稿草纸上默写,默写好再检查一遍。
他只要在考试结束前交卷即可,所以他并不着急。
要是因为自己的一点的粗心大意污了试卷,那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容不得丝毫马虎不得啊。
这才把试卷在桌上铺好,他定了定神,开始认真的往考卷上誊抄。
第一题写好,他开始着手一题,另一题是制义,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强调一个真正的君子在处理人和事的时候,不应有固定的的亲疏远近之分,也不应有特定的好恶偏好,而应该以“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义”还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
此题在于:义之与比。
世间的任何事情都存在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分寸和度,都需要理性对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义”字一解太多,宋良佐直接从忘却私心,放下私情,秉义而行开始......
中午头,他已经把四书两题做完。
他的要感谢之前写小说时对自己的锻炼,板板正正坐了一上午,竟然也不觉得累。
不累归不累,他还是选择休息,一来放空下脑袋,二来把开始咕咕叫的肚子给打发上。
看着娘给他带来的饼子切成小块,就知道她娘和奶没少费心思。
因为他没和娘说过饼是要整张的还是切碎的,眼下饼子切碎肯定是昨天下午他去参加诗会时,娘和奶从别人那边听说的。
就像今早吃的状元粥。
吃了些饼子,又吃了一个凉鸡蛋,鸡蛋只要不皮壳 ,是允许带进考场的。
跟着把手上的油在衣服上蹭去,着手开始写五经。
诗经题出: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这道题难是不难,甚至算的上是县试的入门级别,但不得不让人去深究谢大人出这题的目的。
或者说出题者想看到什么答案。
因为这句话在《礼记.大学》中有出现,全句是: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大致意思是:和乐的君子,他是民之父母。民众所喜爱的东西你也喜爱,民众所厌恶的东西你也厌恶,与民众融城一体,这才叫做是天下民众的父母。
倒是可以用“絜矩之道”来破题。
但这话在《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也出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台》为一首招待宾客用的宴饮诗,单单这一句可以是歌颂君子祝寿张本。
但若是反扣《南山有台》全诗,‘乐只君子’在诗中反复出现,可以着重去解‘民之父母’,怎么样才是‘民之父母’?
思路可以从:君子不只要作百姓父母,更是作邦家之基,以朝中君子角度,从更高的位置看待百姓。
为民父母者,惟不以民视民而已......
这两题区别在,前一题用“絜矩之道”去破,主张内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是以推己度人为标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
后一题用‘为民父母者,惟不以民视民而已’去破,强调的是为官者应当真正地关心和爱护人民,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对待他们。
到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夫子对谢知县为人分析了。
知县谢润,字念之。
彰德府汤阴县人,早年属于落魄书生怀才不遇,直到三十岁才过秀才并接连中举,在三十三岁中乙科进士。
他经常与人说起的一句话就是“无父母倚仗,无以成今日之我”,此人极重孝道。
之前沈连楼去参加县试时,范夫子曾说过“押题”一词,后来夫子没对他再多说。
今年轮到他县试,夫子从新提说起这件事,他这才知道,夫子不单单是“押题”,他还押人。
用他的话说到了考场上你知道撞上主考官的喜好,闭着眼也能过。
撞不上,就老老实实答题,成败在自己学问。
宋良佐几乎是不假思索,以《南山有台》篇为题去破,因为用这题往大的写是歌颂朝廷,但初衷还是‘民之父母’为基础。
谢大人是极重孝道之人呐!
马屁都露出来了,你不拍?
出题不详,强者自强!
洒洒洋洋写了草稿,誊抄了三张纸。
就在宋良佐刚放下笔,注视试卷时,忽然有一股风刮过,他眼疾手快按住试卷一角,任由风过,这才险些没有酿成污秽试卷的大祸。
那知他这边刚送一口气,和他同一排,以及后一排考棚里突然传出两声惊呼,跟着就是一阵哭声,“完了完了,我的卷子污了。啊!”
一声惨叫后却是突然没有了声响。
跟着就是一声“有人晕过去了”。
不过片刻他就看见衙役拖着一个人从自己考棚前面过去,听他们的意思好像是刚刚那阵风刮过,考生的卷子被风刮起,手上激动导致毛笔出现一顿,墨汁污了试卷。
宋良佐应该高兴的,这个时候少了两人他就少两个对手。
他却也为他们感到惋惜,刚刚被拖出去的一人,看起来已经有三十出头,错过了今年,他又要等一年。
世事无常!
他稍微歇息片刻,便开始做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道是试贴诗。
夫子说过,试贴诗只要不求写出光彩,只要不出错就好,他想了片刻便按着题诗写了一首。
至此,他的试卷全部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