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当和小槐花站在一旁,怯生生地看着何雨柱。何雨柱蹲下身,摸了摸她们的头,笑着说:“小当,小槐花,别怕,以后叔叔就是你们的亲人,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秦淮茹听到这话,眼泪流得更凶了。她紧紧抓住何雨柱的手,哽咽着说:“柱子,谢谢你……谢谢你还愿意接纳我们……”
何雨柱叹了口气:“傻话,我怎么可能不管你们?从今往后,这个家就是你们的。别哭了,淮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秦淮茹靠在何雨柱的肩膀上,哭得肝肠寸断。此时此刻,她心里既感激又愧疚。她知道,她欠何雨柱的情,这辈子怕是还不清了。
第二天一早,四合院又炸开了锅。贾张氏把秦淮茹赶出家门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院子,邻居们议论纷纷。
“这贾张氏可真够狠的,连秦淮茹这种劳苦功高的媳妇都赶出去,也不怕遭报应!”
“哎,秦淮茹这下彻底完了,没了工作,又没了家,她以后可怎么活啊?”
“何雨柱倒是挺仗义的,居然愿意收留她们娘仨,不过你们说,这事儿以后能有好下场吗?”
……
贾张氏把秦淮茹赶走后,心情好了一阵子。毕竟,院子里再也没有人能跟她对着干了,棒梗也被她牢牢攥在手里。可这几天舒坦劲儿刚过,她又生出新的念头。
“棒梗现在跟着我,可咱这贾家住的地方也太破了点。”她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盯着自家屋顶那几块裂了缝的瓦片,嘴里咕哝着,“这房子下雨天漏,冬天漏风,我贾张氏守着贾家这么多年,也该住得体面点了吧。”
正琢磨着,贾张氏听到院子里几个大妈在嘀咕:“听说许志远搬到对面三进四合院去了,原来的小跨院空了出来……哎呦,那院子可真不错啊,地方虽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索,住着多舒服!”
贾张氏的眼睛顿时亮了:“小跨院空出来了?”
她立刻来了精神,脑子飞速转动起来。小跨院虽然不大,但独门独院,住着舒心,关键是还有个小厨房,日子能过得像模像样。对比自己现在住的破屋子,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小跨院空着就是浪费,许志远那书呆子也不回来住,干脆让我贾张氏占了得了!”一想到这里,贾张氏的心里就像猫抓一样,怎么都坐不住了。
贾张氏不是个喜欢按规矩来的人,但她也知道,这小跨院想拿下,得先把邻居们的嘴堵住。于是,她开始挨家挨户地游说。
这一天,她特意穿上了一件看着更“可怜”的旧棉袄,挎着个篮子,挨着敲邻居家的门。一进门,她就摆出一副眼泪汪汪的样子:“哎呀,我这老婆子命苦啊!你们也知道,我守着贾家这么多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现在棒梗还要上学呢,咱家这房子又破又挤,哪能住得下啊。听说许志远搬走了,小跨院空着,正好让我住进去安度晚年,你们说是不是有道理?”
阎埠贵听了这话,嘴角抽了抽。他一向看贾张氏不顺眼,但这种事也不好当面怼人:“贾张氏啊,这小跨院可不是咱说了算的,那是许志远的地方。你别瞎折腾,万一弄出事儿,街道办可不会轻饶你。”
“折腾?我这叫折腾吗?”贾张氏一听这话,立刻翻了脸,叉着腰嚷嚷起来:“我贾张氏在四合院住了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现在许志远都不回来住了,空着也是空着,凭啥不能给我?你看咱院里,谁比我更需要住那地方?”
阎埠贵心里冷笑:“你需要?四合院里谁都觉得你是个祸害,巴不得你搬远点!”可他嘴上没敢多说,只是摆摆手:“反正我劝你悠着点,别闹出啥事。”
贾张氏却根本不听,心里已经认定了:“小跨院就是我的!我贾张氏要住,谁也拦不住!”
贾张氏觉得邻居们靠不住,干脆直接找街道办的管事“讨说法”。她一大早跑到街道办,见人就哭诉:“同志,你得给我做主啊!我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婆,住的房子破得跟猪圈一样,棒梗还得上学,咱院里空着的小跨院不如分给我住吧!”
街道办的管事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姓王。老王听着贾张氏一通哭诉,差点没笑出声来。他揉了揉太阳穴,耐着性子说道:“贾大娘,小跨院是许志远同志的私产,归他个人所有。咱街道办可没权力决定谁住进去。您要是觉得房子破,可以申请修缮,咱们会帮您报备,但您要想住小跨院,那可不行。”
贾张氏一听,立刻跳脚:“许志远都搬走了,那院子空着就是浪费!我住进去还能帮着看守院子,您说,这不是为四合院着想吗?”
老王无奈地叹了口气:“您别闹了,这事儿我们说了不算,您还是回去吧。”
贾张氏碰了一鼻子灰,气得直跺脚:“这帮人真是狗眼看人低!行,街道办不管,那我就自己动手!”
贾张氏回到四合院,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行动了。她悄悄收拾好自己的破被褥和几个装杂物的竹篮子,趁着月色,摸进了小跨院。
“这地方真不错!”她站在小跨院里,打量着周围,眼里满是贪婪。院子里铺着青砖,墙角还有一株矮矮的桂花树,屋里干净整洁,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相比她那又破又乱的屋子,这里简直是天堂。
“许志远那家伙真是糟蹋东西,这么好的地方竟然空着!”贾张氏一边嘀咕,一边把自己的东西往屋里搬。床上铺好被褥,桌子上摆好茶壶,她甚至还点了个煤油灯,看着屋里亮堂的样子,顿时心满意足。
“从今天开始,这小跨院就是我贾张氏的地盘了!谁敢让我搬走,我就跟他拼命!”贾张氏得意地拍了拍手,脸上挂满了得逞的笑容。
第二天一大早,四合院的人就发现了贾张氏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