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墨夷雨按照訑儿的指点,很快就找到了被捆绑和堵住嘴巴的青阳蕾。
当墨夷雨为她解开捆绑并去掉封口后,青阳蕾埋怨道:“我在这里受罪,你不管不问,反倒跟人家风流快活起来啦!?”
墨夷雨强撑着,以开玩笑的口气试图缓和气氛,道:“那么,我就跟你风流吧!?”
“你也就是欺负我行。”青阳蕾回应道。
“不欺负你不行啊!?”墨夷雨勉强说道。
“为什么?”青阳蕾问道。
“我难受啊!”墨夷雨几乎失控道。
说话间,墨夷雨解开了青阳蕾的衣服,并顺势趴在她身上,青阳蕾也就不吭声啦!
可是,让青阳蕾猝不及防的是,一股强劲内力随即涌入体内,使得她不禁“哎吆”起来。
墨夷雨放出这股内力后,轻松了不少,马上警示道:“訑儿传给了我太多的内力,赶快打起精神消化掉吧!”
“嗯!”青阳蕾应承道。
接下来,二人开始了双修。
用李商隐《花下醉》形容当前景象道: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耕地虎”“天毕星”訑儿的猼訑特质内力果然非同凡响,最终导致墨夷雨、青阳蕾功力大涨,使得墨夷雨跨入了一流境界而让青阳蕾也摸到了“后主”大门。
青阳蕾兴奋之余,问道:“訑儿干嘛要传给公子内力啊?”
“一起对付基山门魔鬼子鸡、子髦叔侄。”墨夷雨说道。
“这是怎么一回儿事啊!?”青阳蕾说道。
随即,墨夷雨开始给青阳蕾介绍子鸡、子髦的情况。
青阳蕾听完介绍后,又问道:“接下来,我们去哪?”
“訑儿失去内力后,我担心她会有危险,想追上去看看。”墨夷雨直言不讳道。
青阳蕾受到訑儿极大恩惠,当即赞赏道:“理应如此啊!”
“那就走吧!”墨夷雨说道。
于是,他们起身去追訑儿。
再说青阳轸携蒲晓、西陵肆荷循迹去追渚潇、熊姜途中,西陵肆荷总感觉心潮汹涌、忐忑不安,于是建议道:“我总感到心绪不定,此行吉凶如何还是算一卦看看吧!?”
蒲晓一手将西陵肆荷拉到青阳轸身边,自感有责任消解西陵肆荷的担心和不稳定情绪,于是鼓动道:“那就劳烦公子打卦吧!?”
“好嘞!”青阳轸答应道。
言毕,青阳轸开始卜算起来。
结果,青阳轸得到雷水解,卦辞曰:“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解卦象征解除困难,意思是说:“对西南方向有利;无路可走的时候,沿着来的路返回吉利;有路可走的时候,早到吉利。”
蒲晓见到卦象后,说道:“此行要为肆荷解除困难,肆荷就放宽心吧!”
西陵肆荷听罢,没有细想就顺口问道:“怎么单为我解除困难啊?”
“因为利西南啊!这里只有你来自西南,我和公子可是来自东方啊!”蒲晓答道。
“我能有什么困难啊!?”西陵肆荷嘴硬道。
“那就看你是‘无所往’还是‘有攸往’啦!”蒲晓回应道。
西陵肆荷若承认“无所往”,就要承担“其来复吉”或者说打道回府的责任,这自然会让要追回子瑖的青阳轸、蒲晓为难,于是赶快选择道:“我当然是‘有攸往’啦!”
“既然‘有攸往’,自然是‘夙吉’啦!”蒲晓说道。
西陵肆荷见蒲晓占理,担心落下拖后腿的嫌疑,赶快催促道:“那么,我们就快追吧!”
“走。”青阳轸决断道。
于是,他们继续追了下去。
也许是心诚则灵的缘故,青阳轸携蒲晓、西陵肆荷循迹去追渚潇、熊姜居然奇迹般地在桃花洞追上了子瑖。
《广宁县志》载:“桃花洞在闾山中,洞不甚深而桃株无数,花开时灿若锦绣,烟云护之,士人目曰小桃源。辽西野阔山风冷,春尽桃花尚未开。争道逢时应烂漫,相期载酒共徘徊。云封古洞无人到,霞起新枝有蝶来。遥忆故园千万树,莺天红雨点青苔。”
附宋人石应孙《桃花洞》道:
桃花五色四时开,片片香随涧水来。
况是轩辕曾手植,紫烟深处有楼台。
青阳轸见状,急不可耐地追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啊!?”
西陵肆荷待要问话,被蒲晓拉走啦!西陵肆荷随蒲晓走开后,问道:“我们干嘛走啊!?”
“我们追了子瑖一路,他们应该有好多私密话要说啊!”蒲晓感叹道。
西陵肆荷听罢,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啦!
回头再说子瑖与青阳轸说私密话的情况,还真让蒲晓说对了,子瑖含情脉脉地对青阳轸说道:“霞起新枝有蝶来,莺天红雨点青苔。”
接下来就更简单了,因为子瑖见蒲晓拉走西陵肆荷后,直接扑进了青阳轸怀里。
小别胜新婚,青阳轸也就不管不顾了,当即就跟子瑖重温旧梦啦!
对于桃花洞发生的这一“桃花”事件,用五代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赞叹道: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奇怪的是,青阳轸跟子瑖上次同房的情况不同,不仅越来越兴奋,还有使不完的劲啊!
反观子瑖,被青阳轸整治的几乎昏厥过去啦!不得不告饶道:“轸公子,快放手吧!我们这样,容易遭受渚潇的攻击啊!”
“怕什么!”青阳轸不以为然地说道。
“看来,公子吸了奴婢的内力就像吃了九尾狐一样,不受邪气侵害啦!”子瑖解释道。
回顾前面所说,九尾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游戏作品中。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