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琴又一次回到娘家了,我想,这当中最高兴的人,无疑应该是我和秀琴。
因为这意味着我又能够见到她了,这种期待让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她家。
我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终于见到了秀琴。
我看到她凹陷的脸颊上似乎浮现出了两片红晕。
那模样就如同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带着几分娇羞与妩媚。
我们见面的那一刻,她的眼神中再次流露出女人那种羞涩而又满溢着幸福的光彩。
紧接着,她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
开始收拾起家里的东西。
自从秀琴离婚以后,她回娘家的次数变得频繁起来。
每次回来,她都会悉心打扫这个只有父亲独自居住的家。
以往,东西总是乱七八糟地扔得到处都是,屋顶上还吊着肮脏的灰线。
整个屋子显得杂乱无章又陈旧不堪。
可如今的秀琴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头上戴着草帽,充满干劲。
她用了整整一天的功夫,把父亲住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秀琴心里寻思着,如果能做通父亲的工作,说不定很快就能和我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其实,我和秀琴怀着一样的心情,我们都在竭尽全力地讨好秀琴的父亲,生怕让他感到一丝心烦。
此外,秀琴又打开箱子,细心地把她以前和云云两个人盖过的铺盖,毫不犹豫地全部拿去扔了。
只留下那床从来没有沾过身的新被褥。
她下定决心,再也不想让前夫的任何东西影响到自己现在的心情。
在短短几天之内,秀琴就把所有以前的被子和衣服,统统烧掉了。
秀琴很清楚,有些事情急不得,要等两个还在上初中的孩子考上高中以后,再去商量着办。
所有这一切,她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
她心里明白,村里头的人谁都知道我和她的关系,就连前夫家的人也心知肚明。
秀琴不准备给前公婆和前夫留下任何把柄,所以每次被人问起,她总是矢口否认。
我和秀琴都知道,他们是阻挡不了我们的,或许也并不会去阻挡。
事情明摆着,他们清楚前夫云云是怎样的一个人,也知道秀琴是迫于无奈才离的婚。
总不能让她就这样孤孤单单一辈子,这可不是旧社会了。
我们有权利重新为自己建立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庭。
当然,在她正式和我确定关系之前,一定得给婆家家里的人说清楚。
因为孩子是秀琴和婆家人永远割舍不断的纽带。
孩子不仅仅是秀琴的亲生骨肉,也是云云的。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跟孩子商量之后才能进行,还有我们双方的父母。
但是这样漫长的等待,起初我还没有感到十分焦急。
我和秀琴都明白,要说服父母和孩子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农村,那些没有结婚的少男少女有时候想要说服父母都困难重重。
更何况我和秀琴都各自有孩子。
在秀琴的眼中,像我现在这样的家庭条件,在农村算是上等人家了。
我家不仅有拥有正式工作的弟弟,我还有在矿上的股份。
不是我找不到对象,那为什么会选择她这样一个可怜巴巴的女人呢?她经常会提到这样的问题。
不过,秀琴始终相信我对她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切的。
我们甚至已经在一起同宿过夜,彼此的身心都更加贴近。
三个月以后,我开始有点儿焦急起来。
正在我惶惶不安、坐立难安的时候,秀琴给我发来了信息。
秀琴在信息除了像往日一样表达对我的热烈爱恋和深深思念之外。
还告诉我说,“孩子很快就要考试了,只要考完试,很快我们就能正大光明地谈论我们之间的事情了。”
只要父母和孩子都没有意见,这件事办理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然而,整整一个秋天过去了,秀琴那边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冬天又在寒风中悄然的来了,可依然不见秀琴的身影。
日月如同流水般匆匆流逝,转眼间,时光就这么过着。
现在的秀琴依旧孤单地一个人照顾着两个上学的孩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生活着。
我苦心等待的秀琴最终还是失去了音讯,可怜的我再一次陷入到绝望的深渊之中。
心头刚刚复燃的火焰重新熄灭,也不知道秀琴脸颊上曾经泛出的那两片红晕是否还在。
我再一次又重新堕入了往日那一片凄风苦雨的境地之中。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这或许就是你的命运吧。
既然从一开始你生来就注定要和她无缘无分。
那你究竟为什么要去相信,那仅仅在偶然一瞬间出现在你面前的她呢?
你就永远、永远也不要再抱有任何的幻想了。
命运已然注定,你就应该如此这样孤独地生活下去。
那种曾经由希望所带来的短暂幸福。
以及这幸福被无情粉碎后的无尽痛苦,都很快就如同烟雾一般消散了。
然而,却日复一日地反复上演着,那痛苦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我、折磨着我。
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我都会在黑暗中独自咀嚼这份痛苦。
回忆着那曾经的美好瞬间,然后又被残酷的现实拉回深渊。
希望的火苗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被无情扑灭,这种煎熬让我的心千疮百孔。
我试图挣扎,试图摆脱这痛苦的纠缠,可命运的枷锁似乎太过沉重,让我无力挣脱。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尽头的黑暗隧道。
看不到一丝光亮,只有痛苦如影随形,不断地侵蚀着我的灵魂。
曾经的那些期待和憧憬,如今都已化为泡影,只剩下满心的疮痍和无尽的悔恨。
我质问自己,为何当初要如此轻信,为何要让自己陷入这无法自拔的困境。
但无论怎样的自责,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一切,痛苦依旧在每一个细胞中蔓延,永不停息。
秀琴在婆家的日子里,全心全意地照看着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
每天,她都忙碌于琐碎而繁重的家务,要准备一日三餐,能让孩子们吃饱吃好的饭菜;
要给圈里的猪喂食,保证它们能茁壮成长;
还要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种子,依旧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