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看着震惊中的大家,叹了一声,“我也快70岁了,没想到一辈子没得病,老了老却病成这样。”
老蔡第一个反应过来,“老王,你说什么呢!”他眼眶微微泛红,“咱们可是一个集体,幸福食堂少了你可不行!”
宋秋荣也着急地开口,“王哥,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你不能走。”
董秀兰拍了拍王松林的肩膀,“咱们一起想想办法,你的病会慢慢好起来的。”
王松林苦笑着摇了摇头,“你们别劝我了,我心里有数。我这病只会越来越严重,留在食堂,只会给大家添麻烦。”
他看向王月萍,眼神里满是愧疚与慈爱,“闺女,爸爸以后可能也帮不了你什么了,你自己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遇到事情多跟魏星商量。”
王月萍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爸,您今天说这些干什么,一会儿我们就出院了,我接您回家休息。”
谭凤英走上前,握住王松林的手,“老王,你这决定太突然了,我们都接受不了。幸福食堂是我们一起的心血,你要是不当管家了,这食堂就像少了主心骨。”
但王松林心意已决,他望着这些朝夕相处的老朋友们,缓缓说道:“我知道你们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离开。可我更不想看着幸福食堂因为我变得不一样。这是我能为咱们这个幸福食堂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咱们小区离幸福食堂也不远,到时候我还去咱们餐馆吃饭,你们可不能收我的钱啊。”
“不会的,你还有分红可以拿呢。”
“到时候我还给你做好吃的,各种你想吃的,我都做一遍。”
大伙很想让王松林心情好一些,可病房里还是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大家都知道王松林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而这个决定,也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没了王松林的幸福食堂,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
谭凤英几人一起离开医院后,几个人回到餐馆,坐下来商量着这件事儿。
想到医生同事跟自己说过的话,谭凤英皱着眉头开口,“他的病情发展得还是挺快的,他现在是记忆力混淆,之后可能就要忘记很多人和事情,到时候连自己都不记得。”
董秀兰抬头望向收银台的方向,眼泪闪着泪光,“人到年纪以后都会这样吗?那我会不会也会有一天这样?”
宋秋荣拍了她一下,“说什么呢,不可能的,你和老金都长命百岁。”
提起这些宋秋荣内心也跟着伤感,她拿出手机给李建国发了消息,没多会儿李建国就来到幸福食堂。
谭凤英和蔡思源交换了一个眼神,算是达到了一种默契。
谭凤英清了清嗓子,看向李建国,“建国啊,老王这不在食堂工作了之后,咱们幸福食堂的账就没人管了,你之前不是在厂里干过会计嘛,有没有兴趣来咱们这儿接着干?也算是咱们再就业天团添一员猛将。”
宋秋荣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她下意识地坐直身子,“不行,建国他……他还有自己的事儿呢,哪能说来就来。”
她的声音有些急切,话语里带着明显的阻拦意味。
李建国微微一愣,看看谭凤英,又看看宋秋荣,挠了挠头,“这……我也找个工作,就在小区当保安,每天和秋荣的上下班时间差不多。”
谭凤英和蔡思源见此情况,没有再劝下去。
几人商量一番,决定公开招聘一名会计。
第二天,招聘启事一贴出去,就引来了不少人。
一大早,幸福食堂门口就排起了队。
有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戴着老花镜,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简历,眼神里透着对工作的渴望;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穿着笔挺的西装,自信满满地谈论着自己的专业优势。
第一个进来面试的是头发全白的赵大爷,他扶了扶眼镜,说道:“我干了一辈子会计,退休之后闲得慌,就想再找点事儿做。我看你们这再就业天团就挺有意思,我也想加入。”他的声音洪亮,透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头。
谭凤英笑着问道:“赵大爷,您经验肯定没的说。不过咱们这小食堂,有时候会遇到些突发情况。比如说,有顾客吃完饭说钱包丢了,非说是在咱们这儿丢的,要从饭钱里扣,这账该怎么算才好?”
赵大爷略作思考,沉稳地回答:“先别慌着扣钱,得先安抚顾客情绪,帮忙一起找找。要是实在找不到,也不能直接扣饭钱,这不合规矩。可以先记录下来,等后续有线索再说,饭钱还是得正常收。要是顾客不乐意,就给打个小折扣,当作是店里的一点心意,可不能坏了规矩。”
几人听了,纷纷点头。
接着,刚大学毕业的小刘走了进来,他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充满热情:“我知道你们这是一帮老人开的店,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虽然经验不多,但我学习能力强,也想为这个温暖的小集体出份力。”
蔡思源问道:“小刘啊,要是有一天,店里突然来了好几桌客人,都争着要结账,你怎么快速又准确地处理,还能保证不出错呢?”
小刘眼睛一亮,自信地说:“我会先跟大家说稍等片刻,然后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用收银系统快速记录每桌的消费明细。同时,为了不让大家等太久,我会一边操作一边告知顾客大概的等待时间,要是有需要开发票的,也提前问清楚,这样就能提高效率,保证不出错啦。”
面试一个接着一个,谭凤英他们认真地询问着每一个人的情况,内心也在纠结。是选择经验丰富的老人,延续幸福食堂的温馨氛围;还是大胆启用年轻人,为食堂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