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天色渐渐变黑。
阿莹将一盏灯笼交给燕辞晚,是很普通的纸灯笼,但在灯笼底部系有红绳和铃铛。
“凡是参加祈福大会的人,都必须提着一个这样的灯笼。”
燕辞晚接过灯笼:“我们现在就出发吗?”
“嗯。”阿莹手里也提着个灯笼,她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等下我们做什么,你只要跟着照做就行了,千万不要发出声音,也不要到处乱看,如果违反规矩的话,村长会以冒犯月神的罪名惩罚你,所以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两人走出家门,发现外面也有很多提着灯笼的村民。
他们见到认识的人,彼此也只是微微颔首,并未发出任何声音,全程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燕辞晚这个生面孔,他们都用一种惊诧的目光打量她,不明白她这个外人怎么会混进来的?
但因为顾忌到规矩,在场无一人开口询问。
燕辞晚和阿莹不约而同地放慢步伐,落在了队伍的末尾。
他们在夜色之中静静前行,离开村子后,来到了月水河边。
平缓的河面上,河边放着一张香案,案上摆满了祭祀用的香烛供品。
村民各自找到熟悉的位置站好,燕辞晚和阿莹仍旧是站在人群的后方,等所有村民都到齐了,村长方才拄着拐杖慢悠悠地出现在众人视野中。
他在香案后方站定,从袖中抽出一张纸,展开后开始慢吞吞地念了起来。
“乾元十九年,岁次癸卯,孟秋之月。谨以三牲五谷、清醴时果、香烛帛玉,致祭于月神。”
是很寻常的祭祀祝词,燕辞晚听着听着就开始走神,她环顾四周,见在场所有村民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村长念祝词。
夜空中的圆月倒影在河面上,但因为水流不息,那月亮的倒影始终无法完整。
燕辞晚的耳朵动了动,她感觉有人正在往这边靠近。
此时村长已经念完一段祝词,他拿起香案上放着的铜铃,轻轻摇晃,清脆铃声随着夜风飘荡开来。伴随河水流动时发出的轻微水声,颇有几分悠远绵长的意味。
村民们屈膝下跪,以首顿地。
燕辞晚见状,不得不和阿莹一起也跪了下去。
铃声停止,村长继续念道。
“祈月神:驭波安澜,免溺毙之患。布云施雨,解亢旱之忧。佑我乡民,舟楫平顺。护我水土,永续丰康。”
念完后,他将手中祝文放到香烛上方,让火苗将其点燃。
待祝文被焚烧殆尽后,村长将香案上摆着的三杯酒端起来,全部倒入月水河中。
待村长说了祭祀礼成,众人方才站起来。
燕辞晚抬头望去,看到原本空空如也的河面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架竹筏,竹筏上站着两个身穿黑衣的壮汉,他们将堆放在竹筏上的布袋们全部抬上案,最后被他们抬上来的,是一口黑漆漆、沉甸甸的瓦罐。
大瓦罐被放到香案的前面,另外那些布袋则被放在了香案的旁边。
村长拿出一本册子,冲村民们说道。
“老规矩,按顺序排好队,过来领取粮食和神水。”
村民一听这话,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对他们而言不管是粮食还是神水,都是无比重要的好东西。
他们迅速在村长面前排成一条长龙,燕辞晚和阿莹默默站在了队伍的最末尾。
燕辞晚发觉阿莹脸色不对劲,轻轻扯了下她的衣袖,用口型无声地问道,你怎么了?
阿莹摇了摇头,并朝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她不要发出声音。
她们两人的动作幅度很小,可还是引起了村长的注意,他暂停手下动作,让人把站在队伍最后面的两人带过来。
待看清楚两人的模样后,村长颇为意外,他问道:“萧娘子,你怎么会在这儿?”
燕辞晚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模样,略显窘迫地说道。
“我听说村里有祈福大会,就厚着脸皮央求阿莹带我一起过来,我想为阿娘祈福,希望月神能够保佑她早日康复。”
村长对她表示理解,满是褶皱的老脸上浮现出欣赏之色:“月神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有孝心的孩子。”
阿莹听到这话身体微不可查地僵了下。
她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每次村长挑选神侍时,说的就是类似这种话,以月神之名夸赞对方。
难不成村长这次看上了燕辞晚?
燕辞晚被夸得很不好意思,她低下头小声道:“只要能治好阿娘的病,不管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阿莹很想让她不要再说了,可村长就在眼前看着,阿莹是一点小动作都不敢做,只能在心里干着急。
村长越发满意:“不错,月神为你的孝心而感动,你愿意留下来,成为月神最忠诚的仆从吗?”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很惊讶,他们没想到村长竟然会让一个外村人成为神侍,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先例。
阿莹心里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村长果真选中了燕辞晚。
按照规矩,任何人不管是谁,有点被选中成为神侍就不能拒绝,否则将被视作藐视月神遭到极其严厉的惩处。
阿莹心跳得很快,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接下来该怎么办?
燕辞晚面露惊喜之色:“我真的可以吗?”
村长含笑道:“你各方面条件都很出色,是成为神侍的上上人选。”
燕辞晚想是想起了什么,面上的喜色散去,踟蹰道:“可我若是去了月神的身边,那我娘怎么办?她还病着,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
村长温声道:“这个请你放心,你可以带上娘一起前往月神身边,到时候你可以请月神为你娘赐福,想必你娘的病很快就能康复。”
燕辞晚转忧为安,欣喜不已地道:“太好了!谢谢村长,我现在就回去把阿娘带过来。”
“不必如此麻烦,你在这儿等着,我让人去把你娘接过来。”
燕辞晚很不好意思:“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们了?”
“举手之劳而已。”村长扭头对其中一名黑衣人吩咐道。“你去阿莹家中,把萧娘子的母亲带过来。”
“是。”
黑衣人转身急匆匆地离开。
阿莹心急如焚,可燕辞晚却一副捡了大便宜的模样,一直在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