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秀发起的那场进攻,的确成功地将建虏的粮草焚毁了一批。
然而,局势的发展也正如刘玄初事先所预料的那般,此番行动并未能够给予清军致命的一击,比如说将其粮草全部焚烧殆尽这种理想中的状况根本就没有达成,实际上被刘文秀烧毁的粮草尚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 “击退” 了刘文秀的袭扰之后,清军那边旋即下令鳌拜继续向凤阳进发。
待鳌拜率军抵达凤阳时,却发现这座城中早就已经空无一人了。
黄昏那昏黄的光线笼罩着整座凤阳城,鳌拜带着手下的士兵们如潮水般冲进城中,他进了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神色冷峻地大步走向城头,一把拔掉了那杆象征着清军统治的黄龙大纛旗,随后士兵们便开始在城中四处寻找合适的民房,准备生火造饭。
而此时的朱由榔,压根就没有心情去等着看凤阳城中是否会起火冒烟。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马上清军的那些游骑哨探就会如鬼魅般游荡过来,到时候情况可就危急了。
更为重要的是,朱由榔心里一直盘算着,就是要趁着多尔衮和多铎还没有从这一连串的变故中反应过来的绝佳时机,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许昌城下。
那么朱由榔为何要如此执意地亲自前往许昌呢?
其实并非是他不信任刘玄初,而是在这样一个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作为大明的皇帝,深感自己责无旁贷,必须要亲自出马才行。
他不知道大明的这支“联军”到底能不能将清军的主力一举歼灭,或者哪怕只是将其成功击败。
但是,他这位大明皇帝心里明白,自己必须要在天下汉人面前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这里所说的风采,可绝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面子问题。
要知道,清廷推行的那一系列诸如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法等政策,无一不是汉人从内心深处就深恶痛绝之事,可百姓们在清军的残暴统治下,却又都只能敢怒不敢言,稍有一丝一毫的非议,那面临的将是灭门之灾,全家性命不保。
所以,一旦朱由榔这位大明的皇帝的身影能够出现在中原大地之上,那对于天下汉人来说,无疑就是最大的鼓舞。
只要有了这份鼓舞人心的风采,就算这一回不能成功歼灭清军主力,可等下一回大明的人马再次踏上北伐之路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出现那种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的令人振奋的局面。
再说鳌拜等人马进了凤阳城后,城中确实也起火了,只不过并没有学子们想象中的那般满城皆是熊熊烈火的壮观景象,即便如此,那四处乱窜的火苗还是烧伤了一百多清军士兵。
朱由榔在派出了两名骑兵,一名骑兵朝着刘文秀和高一功的军中疾驰而去,另一名则是向着李过的军中飞奔后,便率领着六百骑兵风驰电掣般地往西急进。
当朱由榔一行人一路疾驰,进入了郾城地界,就是当年岳武穆痛击金兀术的地方后,只见朱由榔骑在马背上,身姿挺拔,目光坚毅地望着前方。
此时,随着那鲜艳的黄龙大纛旗在郾城地界的上空徐徐展开,继而高高飘扬起来,一场奇妙的氛围变化也在这片土地上悄然蔓延开来。
起初,当朱由榔一行人的身影刚刚出现在那些所过之处的村庄时,村民们的神情满是狐疑。
他们偷偷地从自家门缝里、窗棂后,或是躲在墙角处,小心翼翼地张望着这支队伍。
眼神中透露出的是疑惑与不确定,毕竟在这动荡的年月里,谁也不敢轻易相信会有什么重大的转机降临。
然而,随着队伍的缓缓前行,村民们的态度渐渐有了转变,从最初的狐疑开始过渡到观望。他们不再仅仅是躲在暗处窥视,而是壮着胆子站到了路边,远远地打量着这支打着黄龙旗的队伍,心中暗自揣测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脸上依旧带着几分谨慎与保留。
直到朱由榔在某个村庄停下马来,准备稍作歇息之时,情况一下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原本还心存疑虑的百姓们,仿佛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纷纷围拢了上来。他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七嘴八舌地开始向朱由榔以及随行的士兵们攀谈询问起来。
“您真的是大明皇帝吗?”一位老者颤巍巍地挤到前面,满脸皱纹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着,浑浊的眼睛紧紧盯着朱由榔,似乎想要从他身上找出能证明其身份的蛛丝马迹。
朱由榔面带微笑,神色庄重地点了点头,那身上散发出来的皇家气度让周围的百姓们心中不由得一震。
此时,周围的百姓们这才终于核实了,眼前之人真的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大明皇帝啊!
这一消息如同春风拂过湖面,瞬间在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明的皇帝来了呀! 一个年轻的后生兴奋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手臂大声呼喊着,声音都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了。
而此刻,在商丘一带,大明的雄师正与建虏展开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战场上硝烟弥漫,鲜血染红了大地。
大明的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他们怀着对家国的满腔热血,与敌人拼死厮杀,只为了守护这片汉家的土地。
就在这战火纷飞的时刻,大明皇帝竟然亲临此地,这让百姓们心中燃起了无比炽热的希望之火。
他们仿佛看到了大明中兴的曙光,仿佛看到了那驱逐建虏、恢复汉家衣冠的美好愿景即将成为现实。
“大明中兴有望了啊!”一位中年汉子热泪盈眶,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声音哽咽地说道。
“是啊,终于能把那些可恶的建虏赶出去,恢复咱们汉家的衣裳和头发啦!”一位妇女也跟着附和道,眼中满是憧憬的光芒。
紧接着,这股激动与兴奋的情绪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迅速蔓延至整个郾城。
刹那间,整个郾城就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瞬间沸腾了起来。
而此时,郾城的城墙上,守城的清军们也陷入了一片慌乱与迷茫之中。
这些清军多半是汉军,他们远远地就瞧见了那飘扬的大明黄龙大纛旗,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他们其实并不清楚大明皇帝此行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只是呆呆地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那热闹非凡的景象,心中满是疑惑。
他们当然是不愿意去对朱由榔进行抓捕、拦截或者围杀的。
首先,就从实力上来说,他们这守城的清军总共也就只有一千多人,而且其中真正的满人仅仅只有那么寥寥三五个而已。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其中大部分的汉兵打心底里就不愿意去做这种事情。
在他们内心深处,对清廷推行的那些诸如剃发易服、圈地等残酷政策本就心怀不满,如今看到大明皇帝亲临,心中那潜藏已久的民族情感被瞬间点燃。
而那些为数不多的满人,他们心里也明白,要是强行逼迫这些汉人兵去对付大明皇帝,弄不好的话,这些汉人兵马上就会提着他们的脑袋去迎接大明皇帝进城。
所以,权衡再三之后,他们也就只能是选择紧闭城门,在城墙上死守了。
可即便如此,城上不少的清兵在看见了那鲜艳的大明黄龙大纛旗之后,眼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满是激动与惊喜。
那是一种深埋在心底的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他们身处在清军的阵营之中,但那份对大明的眷恋与向往却从未真正消逝。
“大明的旗帜,大明皇帝的旗帜,大明的皇帝到中原了!”一名清兵忍不住小声地念叨着,声音虽然不大,但那话语中的激动之情却清晰可闻。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清兵也跟着呼喊起来,那欢呼声、叫嚷声交织在一起,如同雷鸣一般,在郾城的上空回荡着,久久不散,仿佛在向这片古老的土地诉说着他们内心深处那复杂而又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