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司令,第三驱逐舰分队发现三艘英吉利商船,航向正东,正在穿越爪哇海。”
“他们拒绝接受检查,第三驱逐舰分队来电询问该如何做。”
福靖号舰长兼任第一驱逐舰队司令陈杜横中校将电报递给了驱逐舰队司令邓正卿。
邓正卿疑惑的皱了皱眉:
“英吉利人?我们在这里警戒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出去了吧?”
陈杜横点了点头:
“根据总参谋长发的文件,三天前国内应该就发出了警告。”
“但仅仅三天,他们可能并没有靠岸,并不知道这件事。”
英吉利人现在是世界霸主,海洋霸主,掌控海权上百年。
商船嚣张一点,在公海拒绝检查,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们有说自己是干什么的吗?”
邓正卿也不敢让驱逐舰靠上去强制检查。
舰队出门在外,还有战斗任务。
如果和英吉利发生冲突,让英吉利有了借口能大规模干涉。
也不用打,就堵着对峙,他们也耗不起。
“他们声称自己是运输布匹、日用百货和人员的商船,同时去苏拉威西装载香料。”
“我们来的仓促,并没有相应海域的通过申请,不能确定真伪。”
陈杜横想了想自己要是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答案是他也不知道。
“让第三分舰队派一艘驱逐舰伴随航行,其余各舰继续巡逻。”
“发电询问总参谋长,主力是否完成补给。”
“补给完毕后,请调第二驱逐舰队二三分队向我集结。”
“我总有不好的预感。”
邓正卿觉得,英吉利人作为商船最多、航道最多、补给点的国家,不应该不知道这边的情况。
而且来一艘也就罢了,还是三艘。
英吉利生产香料的土地可不少,没必要来荷兰人的地盘买香料。
但他也不能轻易的拦下英吉利人的船,除非有实锤的证据。
而且这个连基本的脸皮都不要的时代,有时候证据也没用。
实际上后世也不要脸,洗衣粉也能成为发动战争的武器。
真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联合国大会上用一个小管子拿出来左右摇摆。
是不是太危险了些?
若是沙林毒气,一不小心联大就要这样被一锅端了。
另一边,完成了海上加煤补给的龙威号上,李和收到了邓正卿传来的电报。
他也和李和的判断一样,英吉利人肯定想搞事。
“让第二驱逐舰队二三分队去邓司令那儿,他们那儿更需要我们。”
李和收起电报,看了一眼挂历。
四月三十日,英吉利的反应应该没那么快,邓正卿那边最多只需要应付一下附近巡逻的英吉利皇家海军战舰。
英吉利并没有在海峡殖民地大规模部署舰队,只有一个停泊点,能够修理一下。
在这里停泊的战舰都是隶属于印度舰队的战舰,基本没有大型战舰常驻。
直到同东瀛的战争结束后,英吉利才开始加强在远东的力量部署,将hongKong维多利亚港的舰队从印度舰队中分离出来。
不过此时还在建设初期。
这次演习英吉利派了战舰来观摩,但演习结束后就撤走了。
讲道理问题应该不大。
“这样的话,主力的防御是不是太松懈了,我们身旁只跟着四艘驱逐舰,其中只有福清吨位超过一千吨。”
驱逐舰编队的驱逐舰都是当初面对东瀛舰队威胁时赶工的设计。
标准排水量只有325吨,只有2门76毫米主炮,四挺机枪,一套四联装鱼雷发射管。
航速倒是能达到30节。
用于驱逐敌方战舰,或者给商船护航倒是好用,用来雷击也十分强大。
但用于承担主力舰队的防卫,而且是重要防卫力量,就显得十分力不从心了。
原本的计划中,战列舰队应该还有中大型巡洋舰参与,但目前还没造好。
而福星和福宁还没回来,原北洋舰队的巡洋舰和福安一起在琉球陪着定远镇远防备东瀛。
最后只能让驱逐舰上。
数量多还好,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一支驱逐舰队十二艘,两支加在一起二十四艘。
加上福靖福清两艘驱逐舰领舰,二十六艘小型战舰,一次性能放出上百枚鱼雷。
不管是驱逐地方鱼雷艇,还是打乱敌方部署给战列舰争取时间,或者给重伤战舰补刀都好用。
但现在不断的被调动,主力舰周围的防御已经很稀薄了。
龙威相较于其他前无畏舰密密麻麻的副炮群,主炮占据了太多位置,对小型战舰的自卫能力较弱。
现在很危险了。
“最近有些太平静了,荷兰人表现的过于镇静,没有派人来交涉。”
“他们可不知道我们的船上有无线电。”
只要没有叛徒,法兰西人的保密能力还是挺好的。
李和通过逆向思维去思考。
在此时,船上没有无线电的时代,传递信息给舰队只能靠通报舰。
荷兰人不管是想妥协还是想打,怎么也应该派一艘船来送信,或者谈判。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计划有变,不去马辰了,方向西南,目标巴达维亚,发报给陛下。”
“另外,让邓司令维持我们还在这儿的假象。”
李和他们原本的目的地是马辰,或者说是沿着婆罗洲南岸寻找。
寻找合适的港口,寻找兰芳遗民。
但李和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便决定更改计划,直接南下。
经过了十个小时航行后,他们抵达了距离巴达维亚不过二十海里的海域。
只需要再航行一个半小时,李和就能把炮弹打到巴达维亚城中心。
但天色已晚,为了防备偷袭,不得不航行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等第二天再逼近。
天色蒙蒙亮,龙威号上的水兵就换上了干净的衣服,顺便还剃了头发。
这都是为了减小受伤后受到感染几率。
也就是说,他们在进行战斗准备。
福清走在最前面,一艘驱逐舰跟在他后面,剩下两艘在战列舰两侧。
向着巴达维亚驶去。
五月一日上午八点十五分,舰队在距离巴达维亚港入口5000米的地方减速。
“鸣礼炮,告诉他们我们来了。”
李和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海面,巴达维亚港还比较繁荣,港外有十来艘商船,还有更多刚刚离开或者进港的。
因为华夏帝国战舰的出现,现在显得有些混乱。
“向陛下汇报,我们于金陵时间上午八点十五分,抵达巴达维亚。”
“如果荷兰人拒绝我们的最后通牒,臣将在两小时后开始炮击巴达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