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开口说道:“王爷有所不知,一直以来虽然圣武大陆上的各个国家的统治者对儒学都十分的重视,可是这些统治者只是想要把儒学当作巩固自身统治的工具而已。
还有一些国家的科举,虽然名义上是科举可是普通百姓家庭出身的学子很难真正的通过科举获得官职,有很多国家名义上说的冠冕堂皇,可是背地里却是有着许多不为外人知的操作。”
楚正林饶有兴趣的开口询问道:“哦?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嘛?本王爷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内幕,程大儒能否给本王讲讲这其中的门道?”
程耀苦一声说道:“王爷,你认为巨鹿书院没有足够多的武者,为什么能够在圣武大陆上立足千年而不倒?就是因为我们巨鹿学院一直都和圣武大陆上各个国家都有着合作。
在过去相对和平的时候圣武大陆上的各个国家的权贵和世家大族都会把家族当中的子弟送到巨鹿学院来进行学习,然而他们本来就是权贵子弟又怎么可能会真心去学习儒学呢?
这些人加入巨鹿书院这不过是需要一个巨鹿书院毕业学子的身份而已,到时候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就能包装成为一个儒家学者,到时候便能凭借这一身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程耀的解释让楚正林恍然大悟,毕竟在陛下进行教育改革之前魏国也有许多的权贵子弟通过类似途径来做到名正言顺的进入朝廷为官,而且还不会受到普通百姓的质疑和反对,反而能够借助儒学的外衣掩盖其权力的本质。
楚正林开口询问道:“科举考试应该没有这么的黑暗吧?要知道科举考试可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机制,再怎么也不可能在这个上面做手脚吧?”
程耀就知道在其他人眼中科举考试是公平的,可是是否真的公平也就只有他们这些学院当中的大儒知道。
程耀开口回答道:“科举考试对比其他选拔制度只是相对的公平一点而已,但是里面也是暗藏着各种猫腻和操作的。
就拿乾国来说,乾国的科举虽然表面上公正公平,可是真正能够通过科举进入朝堂为官的都是那些达官显贵的子弟。而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即便是有真才实学,也很难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这是因为乾国的科举考试内容早已被那些达官显贵所掌控,他们会让自己的子弟提前学习考试的内容,从而使得他们在考试中占据优势。
而那些贫寒的学子,根本没有渠道获得这些考试内容,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能看到科举考试的具体题目,这使得他们在考试中处于劣势。
而且即便是普通家庭的学子有幸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入了朝堂为官他们根本没有背景和靠山,也会受到那些达官显贵的排挤和打压,很难在朝堂上有所作为。
这样的情况在圣武大陆上的其他国家也是普遍存在,这使得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贫寒学子很难有出头之日。
巨鹿书院的学子当中大多出身贫寒,却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
楚正林没有想到即便是科举考试也如此黑暗,心中不禁为普通学子的命运感到悲哀。
此事在回头看陛下所设立的学位制度,虽然看上去不算太公平。但是至少一切都需要按照规矩来办,有着朝廷和皇家政务处理处的监督很难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当然楚正林也不敢说绝对不会出现徇私舞弊,因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情这种东西存在,但相较于科举的暗箱操作,学位制度至少能给予寒门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凭借真才实学脱颖而出。
或许巨鹿书院就是看上这一点,才会选择选择把巨鹿学院的总部搬到魏国来。
楚正林开口询问道:“那么巨鹿书院又是为何选择把总部迁移到魏国来?要知道魏国学位制度总体来说对于儒学其实并不友好,而且不管怎样的制度都是人执行的,都有可能徇私舞弊。
巨鹿书院为什么有敢肯定魏国会给哪些普通百姓家的学子机会,有怎么敢确保巨鹿书院就是绝对公平的?”
楚正林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猜测但是他还是想要亲口听到程耀说出巨鹿书院为什么想要把总院搬到魏国的理由。
程耀笑着回答道:“王爷难道还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嘛?”
楚正林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怎么可能做得到绝对的公平?就算是每个人出身的时候体重都不可能一样,相貌也不可能一样,只要是人就做不到绝对的公平。
程耀接着说道:“王爷也不信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而巨鹿书院的大儒们同样也是不相信的。可是我们知道相对的公平已经足够改变许多人的命运,魏国的学位制度正是如此。
这段时间的皇家日报我们都看过了,魏皇陛下一直在强调魏国大学的招生制度不允许任何外力打破,那么所有人都必须经过考试合格过后才能进入魏国的大学,在接受教育过后才能获得功名的考取资格。
而且魏皇陛下还强调了对于考取功名的学子人品的要求,因为有着大学这个过渡时间的培养和监督,学子们在品德上也能得到保障。这样一来,寒门学子虽不能保证绝对公平,却能在相对公正的环境中展示才华,这正是我们巨鹿书院所看重的。
而且魏国大学考的内容不仅仅是儒学,其中还包括了农学,算术,医学等多种实用学科,这为不同天赋的学子提供了更多选择。而这也和当初孔圣人提倡的“有教无类”思想不谋而合,让更多寒门学子有机会通过不同途径改变命运。”
程耀的话说完,楚正林拍手称好,同时开口说道:“看来程大儒对于我们魏国的学院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本王也知道了巨鹿书院的选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就本王的看法,本王是完全同意巨鹿书院的总部迁移至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