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卫雨氲和她的团队决定将研究范围拓展到跨文化领域。他们希望探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在国际视野下的传播与影响,以及与其他文化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卫雨氲深知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她开始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那些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研究和传播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和美国。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卫雨氲申请了一项国际学术交流项目,获得了前往国外一些着名学府进行访问学习的机会。她首先来到了日本的一所古老大学,这里收藏着许多关于东亚文化交流的珍贵典籍。
在日本的图书馆里,卫雨氲发现了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的独特解读。这些解读融合了日本本土的文化观念,呈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她与日本的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其中一位名叫佐藤教授的学者对她的研究启发很大。
佐藤教授说:“卫女士,在日本文化中,我们也有对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接纳和转化。比如杨贵妃的形象,在日本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她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还被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如命运的无常和美的悲剧性。这种跨文化的解读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卫雨氲点头表示赞同:“佐藤教授,您说得很对。我发现这种跨文化解读在不同国家都存在,但每个国家又因为自身的文化背景而有所差异。我希望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共性。”
在日本的学习交流期间,卫雨氲还参观了许多博物馆和文化展览,观察那些以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为蓝本创作的艺术品。她惊讶地发现,尽管这些作品已经带有浓厚的日本文化特色,但仍然能够追溯到中国文化的源头。
离开日本后,卫雨氲又前往法国。法国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中国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在法国的一所大学图书馆,卫雨氲接触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的翻译和研究。
她发现法国汉学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某些女性文学形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这些偏差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的见证。卫雨氲与法国的学者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讨论。
一位法国学者提出:“卫女士,在我们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往往被视为神秘和顺从的代表。这是因为我们最初接触到的一些翻译作品中,强调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但随着我们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其实中国古代女性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反抗精神。您对此有何看法?”
卫雨氲回答道:“您的观点非常正确。这种初期的误解是跨文化交流中的常见现象。中国古代女性在封建礼教下确实面临诸多限制,但她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了智慧、坚韧和反抗。我们现在的研究就是要还原这些女性形象的真实面貌,并探讨她们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多重意义。”
在法国期间,卫雨氲还参加了一些文化活动,其中有一场关于中法文化交流中的女性形象专题讲座。她在讲座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广泛兴趣。一位法国艺术家在讲座后找到她,说自己正计划创作一系列以中国古代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希望能从卫雨氲这里得到更多的灵感。
从法国回来后,卫雨氲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自己的学校。她将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与研究小组的成员们分享。
小苏兴奋地说:“卫老师,这样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真是太有趣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感觉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卫雨氲笑着说:“没错,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更加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文化元素。我们要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随着研究数据和资料的不断积累,卫雨氲和她的团队开始撰写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跨文化研究的专着。这本书的结构很复杂,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的原始形态到在不同国家文化中的传播与演变,再到对现代文化和女性意识的广泛影响等多个方面。
在撰写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使这本书具有可读性,能够被不同领域的读者所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卫雨氲组织了多次读者反馈会,邀请了校内的学生、其他专业的教师以及一些对文化研究感兴趣的普通民众来阅读初稿,并提出意见。
一位来自中文系本科班的学生说:“卫老师,我觉得有些章节的理论性太强了,对于像我这样本科水平的学生来说有点难以理解。能不能增加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故事呢?”
卫雨氲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她回到研究小组后,和成员们讨论了这个问题,决定在一些复杂的理论阐述部分加入更多生动的实例。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这部专着终于完成了。当他们把厚厚的书稿交给出版社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和自豪。
这部专着出版后,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引起了轰动。它被许多大学列为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目,一些文化研究机构也邀请卫雨氲去做专题讲座。同时,媒体也对这部着作进行了报道,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的跨文化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卫雨氲也面临着一些外界的质疑。有人认为她的研究过于专注于古代女性,对现代社会中的其他女性问题关注不够。还有人质疑她这种远离婚姻家庭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幸福。
对于这些质疑,卫雨氲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她知道自己的研究是有价值的,而且她在学问中所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是真实的。她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我选择在学问的领域里探索,是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够为女性文化的发展、为跨文化交流做出一点贡献。至于我个人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雨氲的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拓展。她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在当代数字媒体时代的新传播形式,如网络小说、动漫、短视频等。
她发现,在网络小说中,很多作者会借鉴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进行现代重塑。这些重塑后的形象有的保留了古代女性的传统美德,如善良、智慧、坚韧,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追求平等的特质。
卫雨氲和她的团队成员开始对一些热门的网络小说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其中出现的古代女性文学形象原型的频率、特点以及读者对这些形象的反应。
在研究一部热门的穿越小说时,研究生小李发现:“卫老师,这部小说中的女主角穿越到古代后,她用现代的女性意识去改变古代女性的命运。小说中的古代女性形象在女主角的影响下,开始反抗封建礼教。这可能反映了现代读者对古代女性的一种美好期望,也体现了现代女性意识与古代女性文学形象之间的互动。”
卫雨氲认可地点点头:“确实如此。这种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是如何通过对古代女性形象的重塑而传播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大众对于古代女性形象的心理期待。”
他们还研究了动漫作品中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在一些动漫作品中,古代女性形象被赋予了超能力或者奇幻元素,如花木兰变成了拥有魔法力量的女战士,这使得古代女性形象更加符合现代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
卫雨氲思考着说:“这些动漫形象虽然与传统的古代女性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在吸引年轻观众关注中国古代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商业化可能带来的对传统文化的曲解。”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女性故事的短视频内容。这些视频往往以简洁生动的方式讲述古代女性的事迹,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卫雨氲和她的团队分析这些短视频的叙事手法、背景音乐的使用以及观众的评论互动,试图找出短视频这种传播形式对古代女性文学形象传播的独特价值。
在这个新的研究阶段里,卫雨氲仍然保持着她一贯的认真和执着。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她对学问的热情丝毫未减。她知道,学问的道路是无尽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她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探索和发现的道路上前行,不断挖掘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语境中的丰富内涵,为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她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卫雨氲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她被邀请担任一些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参与更多的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并指导年轻的学者和研究生。她的生活依然围绕着她所热爱的学问展开,她依然享受着这种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宁静与充实,坚定地走着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远离了婚姻却在学问中找到了永恒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