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寂静笼罩的墓园里,松柏像是忠诚的卫士,终年常青,寒风吹拂而过,在墓园的每个角落穿梭,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亡魂在轻声低语,又似岁月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片松柏的针叶都像是在怀抱着过往的回忆,沉沉的,透着庄严肃穆。今天,是卫雨氲大学哲学老师李逸风的周年忌日。天空中飘着淡淡的阴霾,似乎老天也在为这位已逝的学者而哀伤。
卫雨氲身着一身素黑的衣服,那黑色如同深沉的夜幕,凝重而哀伤。她迈着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就像每一步都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和追忆。她的手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束洁白如雪的百合花,百合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宛如恩师那纯净高洁的灵魂。她缓缓地朝着李逸风的坟墓走去,脚下的小径铺满了落叶,每踏一步,都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是大地在轻声叹息。
那座墓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是用一块深灰色的大理石制成的,质地坚硬,却又透着一种岁月的沧桑。碑身经过了细致的打磨,在黯淡的光线下泛着微微的光泽。碑上刻着李逸风的名字,那字体刚劲有力,是他生前一位挚友亲自镌刻上去的,仿佛要把恩师的名字永远地烙印在这世间。名字旁边还有他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诗像是恩师一生的写照,他总是那样淡泊宁静,在大学哲学的讲台上悠然前行,不为世俗的浪潮所干扰。
卫雨氲来到墓前,轻轻地蹲下身子,动作轻缓得如同怕惊扰了墓中的恩师。她把百合花放在墓碑前,那百合花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洁白的花朵在深灰色的墓碑前显得格外耀眼,宛如恩师在她心中那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
“老师,我来看您了。”卫雨氲的声音有些哽咽,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声音里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那泪花在眼眶里打转,随时都可能夺眶而出。“老师,您以前在大学的课堂上总跟我说‘愿你在哲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这句话就像一盏明灯,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在每一个我感到迷茫的时刻给我力量。”
卫雨氲的思绪飘回到大学时光,那些与恩师在课堂上、校园里相处的日子如同电影一般在她的脑海中放映。她仿佛看到了老师那和蔼的面容,那面容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像是能驱散世间一切的阴霾。老师的眼神中总是透着鼓励,无论她在哲学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看到那眼神,就仿佛有了无尽的勇气。李逸风生前在大学的哲学系是备受尊敬的老师,他在学术上的见解就像星星之火,点燃了无数学生对哲学探索的热情,而卫雨氲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她当初带着对哲学懵懂的热爱走进了恩师的大学课堂,恩师就像一位引路人,带着她一步步走进哲学那深邃而迷人的世界。
“老师,这一年里,我常常想起您的教诲。每当我在钻研哲学着作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您在大学时对我说的‘愿你在哲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您知道吗?在研究那些晦涩的哲学理论时,我无数次想要退缩。有时候,那些古代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的思想就像一道道迷宫,我在里面迷失了方向,感觉自己永远也找不到出口。但是只要一想到您这句话,我就又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我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那曙光引领着我不断地去尝试,去破解那些思想的谜团。”卫雨氲喃喃地诉说着,她的声音在墓园里回荡,仿佛恩师能够听到她的倾诉。
风似乎更大了些,吹起了卫雨氲的衣角。那风像是来自远方的思念,带着冷冽的气息,呼啸而过。这时,卫雨氲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她的闺蜜林竹晓打来的。卫雨氲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林竹晓的名字闪烁着,她轻轻按了拒接,她想先和恩师静静地待一会儿,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她不想被外界的任何事物打扰。
“老师,我还有件事想跟您说。您在大学时一直教导我们要心怀天下,回馈社会。我和竹晓商量好了,我们打算把我们在城里企业的利润投入到乡村发展中去。您知道的,我和竹晓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您在大学时的教导。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每次想到您说的话,就又有了动力。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来时路,是您的大学教育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成功。乡村有许多地方还很落后,那里的孩子们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老人们需要更好的医疗保障,我们想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学校,让那里的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像我当年受到您在大学的启发一样,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想建立医疗站,让老人们不用因为一点小病就长途跋涉去城里看病。我们想把现代的文明和资源带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就像您把哲学知识传授给我们一样。”卫雨氲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仿佛她已经看到了未来乡村因为她们的努力而发生的美好变化。
卫雨氲静静地坐在墓前,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她从包里拿出一本破旧的相册,相册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但照片上的画面依旧清晰。那是她和恩师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合影,照片里的恩师笑容满面,她站在恩师的身边,眼神里充满了对恩师的敬爱。“老师,您还记得这张照片吗?这是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拍的。当时我很迷茫,不知道毕业后该何去何从,面对未来的哲学研究,我也充满了忐忑。可是您对我说:‘雨氲,相信自己,你在大学打下的哲学基础会让你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顺。’就是因为您这句话,我才鼓起了勇气,决定继续深入研究哲学。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坚定了在哲学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卫雨氲轻轻地抚摸着照片,仿佛想要透过照片再次感受到恩师在大学时的温暖。“老师,您的学问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我穷极一生可能都无法登顶。但是您知道吗?我在努力地攀爬,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也充满了收获的喜悦。我现在开始带一些学生了,我也像您在大学时教导我一样教导他们。我想把您在大学时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哲学的魅力,让他们在思考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又从包里拿出一本已经有些破旧的古籍研究着作,这是恩师李逸风生前写的关于大学哲学教学与研究的书。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也微微卷起,但是书里的每一页都承载着恩师无尽的智慧。“老师,这是您写的书,我看了无数遍,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收获。我在书中做了很多笔记,每一个标记都是我对您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我现在也在努力做研究,希望有一天能像您在大学的学术成就一样,在哲学学术上有自己的建树。我知道这也是沿着您说的在哲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一部分。这本书就像是我的宝贝,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它。有时候夜深人静,我还会在灯光下细细研读,感觉就像是您在大学的讲台上亲自指导我一样。”
就在这时,卫雨氲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很轻,像是有人在小心翼翼地靠近。她回过头,看到一个穿着破旧衣服,头发蓬乱的老人正慢慢地朝她走来。老人的衣服上布满了补丁,颜色也因为长时间的磨损而变得黯淡无光。他的头发像是很久没有梳理过,乱如枯草,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沧桑。
“你是谁?”卫雨氲警惕地问道。她的身体微微前倾,做好了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老人在离卫雨氲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抬起头,用一种沙哑的声音说:“我曾经也是李逸风的朋友。”他的声音就像破旧的风箱拉动时发出的声音,干涩而低沉,仿佛带着岁月的尘埃。
卫雨氲有些惊讶:“你是老师的朋友?我怎么从来没听老师在大学时提起过。”她疑惑地看着老人,试图从老人的面容上找到一些熟悉的痕迹。
老人叹了口气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当年,我和逸风在大学的时候一起研究一个课题,那是关于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应用的课题。我们充满了热情,日夜钻研,想要挖掘出一些新的东西。可是后来因为我太过于追求名利,在研究中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为了自己能够更快地在大学学术界出成果,抄袭了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试图把它伪装成自己的发现。逸风知道后,非常生气,他与我大吵了一架。他说大学是传播知识、追求真理的地方,学术是神圣的,不容许有任何的玷污。从那以后,我们就断了往来。” 老人的眼神中充满了懊悔,他看着墓碑,就像在看着自己曾经犯下的不可磨灭的错误。
卫雨氲静静地听着老人的诉说,心中不禁对老师的为人更加敬重。她无法想象,在那个她未曾亲身经历的大学时光里,恩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学术底线的。“老师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在大学时就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卫雨氲说道。
老人继续说:“这一年来,我一直很愧疚,想要弥补我的过错。今天看到你在这里,就像是看到了过去的逸风。他如果还活着,看到你这么用心地传承他的理念,一定会很欣慰的。”
卫雨氲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老师的精神永远活在我心中,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
老人看着卫雨氲,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羡慕,也有欣慰:“你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坚守着哲学的纯粹,真的很难得。在大学的时候,逸风就总是希望能教出真正热爱哲学、有操守的学生,他做到了。”
卫雨氲轻轻叹了口气:“可是,我总觉得还不够。我想要做更多的事来纪念老师,不仅仅是传承他的学术,还要把他的为人准则传递出去。”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本子:“这是我当年和逸风一起做课题时的一些笔记,虽然我犯了错,但这里面也有逸风的很多心血。我想,它应该放在你这里,你比我更有资格拥有它。”
卫雨氲有些惊讶地接过本子,眼神中充满了感动:“谢谢您,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老人摆了摆手:“我只是希望能为过去的事情做点补偿。”
说完,老人转身慢慢地离开了,卫雨氲望着老人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在大学时代就与恩师有着纠葛的老人的出现,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恩师的伟大。
过了一会儿,卫雨氲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老师,我该走了,但我会经常来看您的。我会带着您在大学时给予我的期望,在哲学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光芒,同时也会和竹晓一起践行我们对乡村发展的承诺。”
卫雨氲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墓碑,然后缓缓地走出了墓园。
然而,当卫雨氲回到家时,她却发现自己原本放在包里,那本李逸风写的书不见了。她开始焦急地四处寻找,突然她想起了那个神秘的老人。她意识到,那个老人可能并不是来忏悔的,而是来偷走老师最珍贵的遗物的。卫雨氲懊悔自己的大意,同时也对人心的复杂有了更深的体会。但她也暗暗发誓,即使没有了这本书,她也会永远铭记老师在大学的教诲,在哲学道路上继续前行,并且和林竹晓一起将利润投入乡村发展的计划也不会改变。
一周后,卫雨氲正在书房整理恩师的笔记时,门铃突然响了。她打开门,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那个在墓园出现的老人。
老人看起来很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解脱后的轻松。他把那本李逸风的书递给卫雨氲,说道:“姑娘,对不起。那天我看到这本书太激动了,一时鬼迷心窍拿走了它。但这几天我想明白了,这本书放在你这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卫雨氲接过书,心中满是惊喜:“谢谢您,我以为再也找不回来了。”
老人摇了摇头:“我这一辈子犯了很多错,但不能再错下去了。希望你能好好地传承逸风的精神。”
卫雨氲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这次她看到的是一个在努力救赎自己灵魂的老人。她回到书房,将书放在桌上,看着窗外那片正在被阳光照耀的大地,她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更加明确了。她要在哲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将恩师的精神撒播到更远的地方,同时也要着手去实现与闺蜜对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