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就在这一天,太后降下了一道谕旨,责令李红章速速前往山西,选拔新任统帅以接替左祖棠之位。
接到旨意后的李红章不敢有丝毫耽搁,日夜兼程赶往太原。待他到达目的地并安顿下来之后,便立刻以钦差大臣的尊贵身份开始行动起来。
首先,他精心地给左祖棠麾下那些并非左系出身的将领们逐一写信。这些信件言辞恳切,字里行间透露出种种深意和诱惑。
其中,在写给河南嵩武军领袖张曜的信中,李红章更是直言不讳:“如今湘帅已是气力竭蹶,难以支撑大局。倘若阁下能够顺应时势,即刻接受招安投降,那么依次平定局势自然也就成为众人所愿之事啦!”
紧接着,李红章又果断地下达命令,调遣那支在南方战场上被革命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淮军名将刘铭传,以及驻守在荆州一带的郭松林和周盛传等部。
他们率领着足足三万名装备精良、堪称武装到牙齿的淮军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向着太原进发。
这支强大的军队原本肩负着驱赶湘军出晋的重要使命,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的到来竟然对正欲进军山西省的革命军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原本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赫连城等人,面对如此气势汹汹的淮军劲旅,也不禁心生怯意,再也不敢轻易有所举动。
马岱见形势危急,当机立断下达命令,让所有革命军迅速撤离晋省。
他们决定凭借黄河这一天然险阻来抵御清军的进攻。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淮军已经在太原驻扎了整整两个月之久,但左祖棠却始终未曾调遣过哪怕一兵一卒出城作战。
这些士兵们整日无所事事,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别无他事可做。
更过分的是,左祖棠居然还向太后上奏弹劾淮军,称其为奸诈狡猾之徒,打起仗来只喜欢依仗人多势众。
再说那甘肃地区本就是一片贫瘠荒芜之所,想要在此地筹集足够的粮草和军饷可谓困难重重。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淮军所享受的待遇与楚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果让这两支军队一同上阵杀敌,那么士兵之间必然会相互攀比、心生不满,如此一来便很难做到公平对待、“一碗水端平”了。
就在此时,天津突然爆发了严重的教案问题。
刘铭传深感自己继续留在西北地区也是徒劳无益,毕竟左祖棠根本不可能对他委以重任。
恰逢听闻法国扬言要攻打京津地区,刘铭传毫不犹豫地立即率领部队向北进发。
慈禧得知此事后,心中颇为感动,随即下旨命李红章带领淮军前往天津处理这场棘手的教案纠纷。
因为她深知,若想妥善解决与洋人的争端,没有一支强大且可靠的武装力量作为后盾是万万不行的。
同治九年,风云变幻之际,湘军少帅刘锦棠初登高位,尚未站稳脚跟,便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狡黠多谋的赫莲儿瞅准时机,果断下令三万革命军兵分两路,如汹涌潮水般向老湘营驻地吴忠堡垒扑来。
这两支精锐之师迅速将吴忠堡垒围得水泄不通,犹如铁桶一般严密。
与此同时,其他各路清军主帅也未能幸免。陶茂陵所率部队在与敌军交锋时惨遭重创,只得狼狈败退;张福齐和黄鼎亦是如此,他们在激烈战斗后,无奈地退至宁夏府一带。
而原本指望前来增援的金顺和张曜两部军队,同样在途中遭遇强敌白二虎的伏击。
一番激战过后,金顺和张曜的援军铩羽而归,败走宁夏。
至此,从宁夏到吴忠,这条至关重要的陇东通道门户大开,毫无防备地暴露在了敌人面前。
更糟糕的是,远在南疆的阿古柏此时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了驻守乌鲁木齐的妥明势力。
阿古柏的军队士气大振,一路高歌猛进,大有席卷整个西域、称雄一方之意。
此时此刻,清廷在广袤西域地区的军事力量已极度削弱。
唯有总兵何倌率领着区区两千名残兵败将,坚守在巴里坤这座孤城之中,苦苦支撑着最后的防线。
然而,面对敌方强大的攻势,这点兵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形势岌岌可危。
这些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惊天大逆转犹如一道惊雷般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整个朝野都为之震撼不已!各种各样冷嘲热讽、阴阳怪气的风凉话更是如潮水一般此起彼伏地涌现出来。
然而,就在众人皆惊惶失措之时,那位久居深宫却始终掌控着朝政大局的太后,心中却是燃起了熊熊的好胜之火。
只见她面色凝重地颁布了一道谕旨:责令左宗棠暂时留任原职,并对其工作表现进行密切观察,以待后续成效显现。
同时严令他必须尽快整顿战场局势,将最新情况如实呈报上来,若有丝毫延误或差错,必将严惩不贷!
此外,太后还特别强调,自今日起,任何人都严禁再提及招安马潮轻之事,无论是生是死,都务必要找到此人的确切下落。
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左祖棠军队的战斗力,清廷竟然不惜耗费巨资,从国外紧急采购了整整一万支性能卓越的哈奇开司后膛枪以及当时最为先进的克虏伯 1867 后装线膛炮十尊!
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明明刚刚遭遇了一场大败仗,但太后不但没有怪罪左宗棠,反而还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力度。
面对这样的局面,那些原本对左宗棠心怀不满、伺机而动想要扳倒他的官员们此刻全都噤若寒蝉,再也不敢轻易妄动了。
毕竟,如今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如果有人胆敢不识时务地继续起哄闹事,那无疑会成为太后的心头之恨、眼中之钉,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说不定哪天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位权倾天下的西太后直接发配到西北前线去吃苦受累。
所以说,这场战争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般田地,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走投无路的时候,否则又有谁敢心甘情愿地主动站出来接过这个烫手山芋,去收拾眼前这副混乱不堪的残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