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宫上,吐蕃君臣已经如堕冰窟,包括赤松德赞。
赤松德赞预料到了西卫戍部会吃亏,却还是没想到,会败得这么惨!
八年前的大斗拔谷之战,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四大卫戍部和通颊东岱虽然也败了,可好歹还保住了精锐,只是损失了四万多奴从。
可是这次,出击的西卫戍部却落了个全军覆灭。
甚至就连西卫戍部的两千多桂勇也没能逃回来。
怎么可能?安西军怎可能有这么强悍的战斗力?
八年前吐蕃军之所以在大斗拔谷之战中吃那么大亏,全拜地形所赐,要不是那一小股安西军阻塞道路,四大卫戍部和通颊东岱能逃回更多。
可是这次,西卫戍部跟安西军却是河谷会战啊。
正面会战,没有打成击溃战,居然打成了全歼?
赤松德赞觉得一定是自己看花眼了,怎么可能?
那囊太后同样如堕冰窟,甚至比赤松德赞还冷。
除了恐惧,那囊太后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正是因为她的一意孤行,才导致西卫戍部全军覆灭。
不过,让那囊太后认错是不可能认错的,错了也不会承认。
身为掌握权力的统治者,知错改错不认错是最基本的修养。
但是,吃了这么大的亏,只一战就损失了足足一个卫戍部,这么惨烈的失败肯定要有人出来背锅,不然的话方方面面都没办法交代。
像吐蕃这样的部落联盟制国家尤其如此。
其实,就是没办法给苯教一派的贵族一个交代。
时至今日,吐蕃的佛苯之争仍然没结束,只是转入了地下。
许多贵族,包括上勇部的帅臣达札路恭,虽然表面上已经由苯教改信佛教,但也只是表面上信奉而已,骨子里信奉的依然还是苯教。
发端于古象雄国的苯教,在雪域高原之上绝对是根深蒂固。
乞力热藏、盆达延赞松、论泣藏等几个大相也是态度暧昧。
一旦掌权的佛教贵族做出了让雅拉香波山神都震怒的错事,信奉或同情苯教的贵族立刻就会卷土重来,将佛教一派的贵族踩在脚底。
所以这次,必须得拿一个佛教派的重要人物给苯教派泄愤。
最好的选择当然还是当今赞普赤松德赞,因为佛教最铁杆的支持者就是赤松德赞,只要废黜赤松德赞,苯教派的贵族就会放弃闹事,转而支持悉补野氏死守逻些,等待象雄、悉诺罗驿以及拉里岗的大军回援。
不然的话,佛教派贵族跟唐军里应外合,逻些就不用守了。
然而,那囊太后回头看了几眼赤松德赞,还是不忍心下手,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
当初她的一母同胞的弟弟玛祥仲巴杰与赤松德赞起了龃龉,几乎整个那囊氏的贵族都支持玛祥仲巴杰,但是那囊太后却选择了儿子,为了保住她儿子的赞普宝座,她甚至不惜背刺那整氏和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这次,那囊太后还是不忍废黜赤松德赞。
既然不能废黜赤松德赞,那就只能拿莲花生大士来献祭了。
因为了除了赤松德赞这个吐蕃赞普之外,就只有从天竺来的莲花生大士才算得上佛教的领袖人物,也只有拿他献祭,才能平息众怒。
当下那囊太后命人把莲花生大士请了过来。
莲花生大士长了张方脸,慈眉善目,一副有德高僧的样子。
“南无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向那囊太后稽了个首,又道,“太后召贫僧见来,却不知有何见教?”
那囊太后面无表情的道:“大士,我不是让你用六字真言护持西卫戍部的勇士,可是为何在方才与唐军的大战中仍然落败了?是因为你的法力不足,还是六字真言徒有虚名?或者你们这些天竺来的佛教大士都是骗子?”
“这?”面对那囊太后这番责问,饶是莲花生大士舌灿莲花,一下也回答不上来。
用六字真言或者其他佛门咒语护持吐蕃军队的勇士,让他们上了战场后无惧死亡,原本就只是做个仪式而已,贫僧就不信太后你不知。
可是现在你把战败的责任怪到贫僧的头上,这是哪门子道理?
然而,这种话是不能摊开来说的,摊开说,倒霉的就是佛教。
当下莲花生大士只能够打碎牙往肚里子吞,合什道:“贫僧的道行尚浅,让太后、赞普还有诸位大相失望了,罪过,罪过。”
莲花生大士原本以为他认个错,这件事情就揭过了。
然而那囊太后接下来的一席话,直接让他如堕冰窟。
那囊太后阴恻恻的说道:“一战就殃了一万两千余名吐蕃桂庸,一句罪过就行了?莲花生大士想得未免太简单了吧?”
“啊?”莲花生大士彻底傻眼,这话又是怎么说的?
那囊太后却直接下令道:“来人,在大昭寺前大广场集拢柴堆,拿天竺佛教大士莲花生浴火献祭,请求雅拉香波山神的宽恕!”
“啥?”莲花生大士惊恐的瞪大眼睛,拿贫僧献祭?
赤松德赞也吓了一跳,赶紧出来阻止:“母后,莲花生大士乃是有道高僧……”
“闭嘴,什么有道高僧,有道高僧念的六字真言咒能让西卫戍部全军覆没?”那囊太后却根本不听,直接令扈从将莲花生大士给架了下去。
只不过,莲花生大士还是有点东西的,竟然没有求饶。
莲花生大士不仅没求饶,反而借机给赤松德赞上起了最后一课。
“我佛有四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不过最要紧还是因果论和轮回转世,人死后会经历六道轮回,只有皈依我佛苦修十世方能够超脱轮回之苦,赤松德赞,你是个有大慧根、大福缘以及大毅力之君,且已经苦修了九世,切记休要放弃修行,切切!”
然而莲花生大士最后的努力却只换来那囊太后冰冷的一句决断:“休听他胡言乱语,吐蕃今起灭佛,所有佛院尽毁之,所有僧众若不肯改奉苯教,尽诛之!”
“太后英明!”一众大相顿时齐声称颂。
然而赤松德赞却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