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之后,跌倒在地的朱由检是又惊又怒,但更多的是茫然,自己不是在做梦,也不是出现了幻觉。
然后,竟然有人穿着大明皇帝的龙袍,还掌掴了他?
“这真的不是在做梦?”
朱由检喃喃自语道,如果不是脸上传来的火辣辣疼痛感不断的刺激着他,他真的会认为这会的他正在做梦。
就在昨天,他登上了景山,从山上往下俯瞰京城,周围黑压压一片,闯贼的人马已经将整座京城团团围困住,京城内人荒马乱,乱糟糟的,他已经没办法走出京城了。
更令他无比痛心和懊悔、愤怒的是,当天的朝会,钟声响起之后,只有寥寥两三个大臣赶了过来。
等了半个多时辰,才勉强凑够朝会的人数,而且乱糟糟的挤成一团,个个衣冠不整,神情慌乱。
看到这一幕,朱由检知道,朝野上下人心离散,已经到了灭亡的时刻。
一十七年的治世,勤俭节约,殚精竭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懈怠,没想到却是如此结局,实在是荒谬绝伦!
今天一大早,睡不着的他醒了过来,想找个人也找不到了。
除了跟随在他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他已经找不到一个能用之人了。
朝会的钟声响起,无一人前来。
悲愤之下,朱由检当场暴走嚎叫,沸腾的情绪几乎让他胸腔爆裂,晕倒当场。
一通发泄之后,情绪依旧沸腾的他丢掉了翼善冠,披头散发,转身就要回后宫。
他做出了决断,为了避免皇后、皇子皇女落入贼人之手,他要去将他们全部杀死,然后他自己再自杀。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曾经多少次,他都有过迁都、南巡的念头,也暗示过臣工行动起来。
但到了最后一刻,他心灰意冷了,这个天下他是治理不好了,有那些抛弃了他,抛弃了大明的文武大臣,他再拼命也无济于事。
他最后能做的,就是自杀殉国,落一个有尊严的死法!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刚跨过大门,眼前忽然闪过一道白光,自己竟然出现在了一处奇异场所,入目所及的一切都无比的陌生。
瞬间,他怀疑自己还在做梦,还没有睡醒。
但现在,他清醒了过来,疼痛告诉他,他不再做梦!
所以,这里是哪里?
“现在能好好说话了吗?”
朱棣冷哼一声。
朱由检回过神来,眼神又惊又惧的看着他:“你~你到底是何人?此地又是何处?”
阴森恐怖的地府不像,莫不是神仙之地?
周飞在一旁看得又是暗暗摇头,朱由检就是生于后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软弱皇子,耳根子软,心性软,意志软,多疑又冲动。
这种皇帝,如果脑子不聪明,被大臣和宫中之人蒙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堂堂大明皇帝一身的补丁,是大明没钱吗?
一枚鸡蛋三十两,道光吃不起,是大清没钱,鸡蛋真的很贵吗?
都不是,都是被蒙蔽了而已!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朱由检明显是方向错了,所以越做越错,越错越做,结果大明提前崩溃了,被满清捡了便宜,从此中华陆沉,中华文明历史性大倒退上千年!
朱由检当上皇帝开始,到明朝灭亡,总共十七年的时间。
这十七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忠心为国、而且能力极强的人,但都白死了。
这些人当中,有名将,有名臣,结果要么是被人卖了,死在了战场上,要么是被朱由检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杀了。
卢象升、熊文灿、杨嗣昌、曹文诏、孙传庭、孙承宗……等等等等。
哪怕是毁誉参半的袁崇焕、陈新甲等人,不杀的话也能挽救一时,甚至挽救大明危亡的。
譬如袁崇焕,他的确夸海口说五年平辽,结果诺言没实现,反而让皇太极再次入关劫掠,还一度打到了京城外面,以至于卢象升等诸多名将明军战死,酿成了己巳之变。
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为一次的失利就将袁崇焕直接杀了?
说什么袁崇焕和皇太极勾结,是满清的内奸,这种话也能信?
前面袁崇焕守城之时,可是一炮把努尔哈赤给打死了。
就算不提这个功劳,袁崇焕好歹在辽东经营了一段时间,有了经验了,再给个机会不是能有更好发挥吗?
直接把袁崇焕一杀,一了百了,的确解气了,但辽东局势怎么办?又派一个新人过去?
新人过去又要重新来一遍当年袁崇焕熟悉情况的操作?
确定新人会做得比袁崇焕好?
朱由检迷之操作,一杀了事,辽东局势彻底糜烂了。
其实到这里,大明局势还是有救的,孙传庭、孙承宗等人,哪个不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一样大才?
重用他们,全权信任他们,大明依然可以延续。
结果朱由检要么不用,要么用了就反复,一会下狱,一会微操,一会又将对方拿下赐死。
没错,朱由检也喜欢微操,动不动发圣旨去催促前线的将领发动进攻。
然后没然后了。
在周飞看来,朱由检一点也不值得同情,朱由检就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他就不该当这个皇帝,他哥木匠皇帝朱由校比他厉害多了。
只用一个魏忠贤,朱由校就牢牢控制了局面,朝堂局面被控制,辽东局势被控制,天下局势也被控制。
朝野沸反盈天,大量的人在骂魏忠贤,在反对魏忠贤,也没用。
朱由校在这点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事实就是他重用了魏忠贤,稳定了局面。
朱由检就不同了,他看不清局势,以为朝野的沸反盈天就代表天下的局势在沸反盈天。朱由检不知道,朝野大臣和民间读书人的叫嚣其实一点用也没用,他们代表不了天下,天下其实很沉默的。
而等到他登上皇位,把魏忠贤给杀掉,他听到的是朝野的盛赞,一片海晏河清,于是想当然的认为天下安定了。
殊不知,这种朝野的盛赞不过是表象而已,实际上天下已经在迅速的向深渊滑落。
崇祯十七年的朱由检,应该是明白了过来,知道当年自己杀魏忠贤是杀错了,但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