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卫隐不明白,皇后为何这样说,想到,皇后可能会给自己与二公主赐婚,心里就有一阵慌乱。
躲在屏风后面的张南荛闻言却是羞得小脸通红,她没想到, 卫隐竟然会这样和皇后说。
想到这,张南荛又想着,皇后说要做媒人的话,心不禁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毕竟有什么事,比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来得让人心生欢喜呢?
特别是,如今,可是当着皇上与皇后的面说出来。
这肯定不会是假的,毕竟,这若是撒谎的话,便是欺君之罪了。
“皇上,您看,这两孩子男未婚,女未嫁的,不如,今日臣妾做主,给两人赐个婚?”皇后笑着问向一旁的楚渊明道。
“卫大人与张小姐倒是十分般配,皇后眼光不错。”楚渊明近日也听说了太子妃与太子闹腾之事,只是,太子没说,皇上也不好过问。
“既然皇上也觉得,这两孩子十分般配,那今日本宫便做主,给卫大人与张小姐主个媒,给你两赐婚。”皇后笑着说道。
“皇后娘娘......”卫隐却是有些担心,毕竟,上次不是说张南荛要嫁人了吗?
万一张南荛已有婚约,自己这般做,实在不太光明磊落。
“怎么,卫大人和皇上与本宫说喜欢张小姐是假的?”皇后看着卫隐,有些不悦地问道。
“回皇后娘娘,微臣不敢口出妄言,微臣的确心仪张小奶,只是,张小姐,想是已有婚约,臣......”卫隐心里又何尝不希望,自己与张南荛能结成正果。
“出来吧。”皇后没理会一旁的卫隐,反而冲身后喊了句。
卫隐之前是有注意到屏风后有人,但是,只以为是什么不方便与自己碰面的哪个官员家的女眷。
可是,这个时候,皇后竟然让人出来,就让卫隐有些不解了,既然不是自己不方便见的人,刚刚为何又要躲起来。
娴妃和乔安安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喝茶,显然,如今这情况,他们也不适合多说什么。
再说了,皇后都打算给两人赐婚了,已经是皆大欢喜的画面了。
等卫隐看着从屏风后走出来羞红着脸的张南荛的时候,先是一愣。
卫隐没想到张南荛也在这,想到自己刚刚说那些喜欢她的话,心里有些不自在,更担心,自己的言论,会给张南荛带来困扰。
“张小姐,卫大人说,你已有婚约?”皇后看着张南荛,不解地问道。
“回皇后娘娘,臣女没有婚约,是上次,臣女骗卫大人的。”张南荛脸通红,通红的,说完,还有些羞恼地瞪了一眼卫隐。
心里又羞又急。
但是,一旁的卫隐却是嘴角的笑意藏也藏不住,张南荛没有婚约,皇后娘娘说要给他们赐婚。
张南荛看着卫隐嘴角的笑意,也忍不住轻扯了唇角。
“皇上,看这样子,根本不需要本宫做什么了呢。”皇后在一旁看着这两小年轻的样子,瞬间也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几岁一般。
“皇后娘娘,要的,臣恳求皇上与皇后娘娘替我两赐婚。”卫隐这会也不管张南荛同意不同意,拉着她的手就跪了下来。
张南荛羞红着脸,却是乖乖地跪着。
“张小姐,你可愿意嫁给卫大人?”皇后笑着问道。
“臣女但凭皇上与皇后娘娘做主。”张南荛红着脸说道。
“嗯,行了,你俩先回去,一会本宫便让人去府上宣旨。”皇后觉得,这也算是将太子妃的心中刺给拔了。
自己又做了个好人。
不过,她今日还有事,想问问乔安安,便让两人先离开。
毕竟,接下来的事,也不适合张南荛和卫隐在场了。
“嗯,朕御书房还有点事,便先去处理公务了。”楚渊明此时,也站了起来,要离去。
“臣妾恭送皇上。”皇后与娴妃站了起来说道。
乔安安也站起来,想要行礼,却是被楚渊明制止了。
“行了,你就不用行礼了,没啥事,早些回去。”楚渊明赶紧说道。
乔安安看着大家都走了,可皇后却依然老神在在地坐在那,想来,也是有什么话想要和自己说才是。
皇后看着众人都走了,然后挥退了众人。
这才一脸愁容地看向乔安安与娴妃,虽然她也不是很想留下娴妃,可是,皇后十分明白,只要乔安安在自己这坤宁宫,这娴妃定不会自己事先离开的。
“安安,说起来,不怕你笑话,本宫今日叫你进宫,也的确是有一事想要让你帮我拿个主意。”看人都走了后,皇后此时,便直接和乔安安说道。
“皇后娘娘,这事和张小姐有关?”乔安安不解地问道。
毕竟,若是与张南荛没关系,今日皇后定也不可能邀请张南荛一块进宫了。
“其实,这事,也称不上与张小姐有关,毕竟,这事,许是太子妃乱想的,想必娴妃妹妹近日也有听说,东宫那边,太子与太子妃闹腾的厉害。”皇后说到这,也叹了口气。
乔安安听到皇后这话,先是一愣,太子的东宫也就只有太子妃一人。
太子妃还和太子闹什么?
不过,想到,之前太子妃的娘家将小皇孙给换了,太子也没有要立侧妃的意思。
想来,两人也应该是情比金坚才是啊。
怎么还会闹腾呢?
不过,想到,太子妃刚生产后,遇到的种种事,没有得到很好的疏解。
特别是太子对她的态度,可能会与之前有区别,太子妃难免不会多想。
这便是和后世的产后抑郁类似吧。
“皇后娘娘,太子妃精神状态还好吗?”乔安安小心询问道。
娴妃原本皱眉地想着,太子妃分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听了乔安安的话,却是将自己的思绪先收了起来。
她也想听听乔安安怎么说。
毕竟,乔安安也快生产了,到时候,自己也不至于和乔安安无法沟通。
“成天疑神疑鬼的。”皇后说到这,叹了口气。
又想起了张南荛,人家压根就没看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