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勋贵集合
甲辰年八月二十五日。
钦天监并礼部,共同商讨出黄道吉日,先皇御龙归天,新皇继位。
一大清早,北京城各个街道,百姓及各路官差纷纷清水泼街。
得益于徐闻对北京城的整修,主要干道皆为青石铺就,无需黄土垫道弥补各种车辙印。
许久没有动静的越国公府,今天正门大开。
徐闻身着绯色国公朝服,腰间斜挎尚方宝剑,端坐于朱棣御赐西域汗血宝马之上,由岳冲牵马,缓缓走出。
在他身后,徐华和徐谦,一左一右,皆是高头大马,朝服打扮,庄严郑重。
父子三人同时出门,左右邻居也多为朝中勋贵,此刻也纷纷避让。
英国公张辅,更是早早就守候在门前。
一见徐闻,便下马行礼道:“见过越国公。”
徐闻也下马,快步上前,将人扶起,然后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你也是国公了,都是几个老兄弟,彼此毋须多礼。”
两人之间的情谊已经无需过多的客套,张辅只是躬身道:“越国公请。”
待徐闻上马后,他才动身,跟在身后。
如果不是岳冲抢了自己的位置,张辅很愿意为徐闻前驱。
朱高炽对徐闻屡次相邀,皆未公诸于世。
京中闲汉甚多,又有庞大的底层吏员,他们看到的是太子回京后,越国公只是在大行皇帝发丧时露过一面,便再没有消息。
尽管知道徐闻乃太子师,也难怪会有些风言风语。
有些还传至张辅的耳中,新朝新政,越国公乃永乐朝旧人,天子心腹,恐不为新皇所喜,故一直被冷落。
这些小道消息,也只在底层有市场。
但凡有些品级的官员都很明白,越国公,依旧是那个第一勋贵,第一朝臣。
他没有露面,但徐华和徐谦,在整个新皇登基过程中,忙前忙后,文武二事,皆有参与,到处都能看到二人的身影。
就这样的圣眷,哪来的失势?
不过是乡村野夫嚼舌头罢了。
徐闻也根本不在乎这些。
但是张辅在乎,这些话都能够让自己听闻,可见已经有了一定市场,将乱传谣言的家仆重责十杖后。
今日他也是全套国公仪仗齐全,等候徐闻。
他堂堂大明朝英国公,京营主帅,要让天下知道,越国公始终是那个越国公,大明朝的定海神针,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置喙!
两位国公领头,其他勋贵也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无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大家都是跟随着先皇,在靖难之战,北伐南征中一步步靠战功封爵,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
也是看着徐闻如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率领或者帮助大家拿下一次次胜利。
现在北京城所有因战封爵的勋贵,几乎没人敢说自己没受过徐闻的恩惠。
越国公想要避嫌,他们理解。
但是他们不允许这面勋贵中旗帜被人质疑!
庞大的勋贵队伍在京中穿城而过,引人侧目。
早起干活的平民们,也纷纷低头路边躲避。
新皇登基,里长甲长都反复交代过。
今日乃大典之日,除了带领大家清早起来清水泼街外,还着重交代避开贵人。
京师之地,天子脚下,百姓也算见多识广。
但除了永乐帝御驾亲征,得胜回京时,也没见过这么多勋贵聚集在一起。
满眼的红色,张牙舞爪的各式补子,晃花了他们的双眼。
为首的那位留着三缕长须,雍容尔雅的中年人,稍微有点见识百姓们都认识。
永乐大帝班师回朝,出巡,他永远都是站在最靠近皇帝身边的那位。
越国公、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师,兵部尚书,领东宫詹事府詹事,前朝擎天柱,徐闻!
升斗小民得感谢徐闻,四海商会全力运转后,打通了全部南洋商路,日本的朝鲜也纳入了小三角贸易中。
整个东亚商业圈被全部盘活,海量的利润及商税,让大明朝也愈加富裕。
普通百姓尤其是京师之地的居民,也能喝喝小酒,吃吃小肉,谈天说地一番。
私下他们谈论越国公如何如何,可今天真正得见大明第一勋贵的威视,无不两腿颤颤,几欲下跪,只能低着头,不和那些目光如狼似虎的沙场悍将对视。
此刻他们才明白,贵人们只是不想和他们计较而已。
勋贵和文臣当初在规划时,就有不同的分区。
徐闻虽然想要一个其乐融融的朝廷环境,大家同心协力,努力为天下黎民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文武勋贵混居,大家彼此熟识,联络感情。
但他也清楚,这不过是穿越者的美好幻想。
且不论皇帝会怎么看待,大臣们私自串联,光是文臣武将勋贵们的各种的思想,利益诉求就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所以徐闻也只有按照工部的计划,进行传统的划分。
文臣武将们最终在承天门前汇合,内阁本应以金幼孜为首,但他身体染病,不同于徐闻的装病,他是真沉疴在身。
所以朱棣病重之时,一直都是杨士奇在处理事务,今日也未能出现。
文臣们还是隐隐以杨士奇为首,一见徐闻,杨士奇恭敬地打招呼。
“恩师近段时间身体不适,士奇国事在身,未能前往探视,还望恩师原谅。”
徐闻笑了笑:“国事为重,不过偶感风寒,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哪能不清楚,杨士奇这是在给自己找补,帮自己称病不出背书。
有首辅开口,其他人再无需多言。
文官后排那些新晋低阶官员,因为徐闻长期巡边,朝会都很少参加。
对于鼎鼎大名的越国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每当朝中大佬提及越国公时,不自觉地换上恭敬语气,声音也会降低不少。
虽为勋贵,但各位言必称当朝第一文臣。
年轻人总是有些好奇,何人能当如此名号?
还有心中有些不服气,年轻气盛,总是以为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到那一步。
今日得见,心中只有一个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