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山小荒岛上,一个小茅草屋里。
曾经的鲁王监国政权,四个大佬们,还是围在一起,嘀嘀咕咕的,紧急商议对策,跟密谋似的。
没错的,刻不容缓啊,外面的大明皇帝使者,肯定等着回复大西南。
这其中,涉及到江浙军队改编,粮饷北上押送,江南人入朝,都是大事件,得来回折腾啊。
“不行”
“云卿兄不能走了”
此时此刻,为首的张苍水,眉头紧皱,环顾三个大佬,态度坚决的摇了摇头,反对派出徐孚远的提议。
“云卿兄”
“就是因为,你是松江徐首辅的嫡系后人”
“所以,才要留下来,上岸去各州府,联络那些世家豪门,孤臣遗老”
“你们要知道,江浙,南直隶,整个大江南,才是咱们的根本”
“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即便是入朝了,咱们的人,也是难于立足的”
“再有一点”
“老夫的义军,孤悬海外,更需要云卿兄的支持,居中联络,内外呼应,方能有一番大作为”
说完后,张苍水还对这徐孚远,拱了拱手,以示自己的歉意。
开玩笑,这种联络江南各州府世家的任务,可不是谁都能完成的。
如果是普通的人,别说是联络了,进大门都是个大问题,直接赶走了事。
徐孚远,本来就是松江世家的代表之一,祖上又是大明的徐阶首辅,身份够了,地位也足够的。
“再有一点”
“诸位老兄长啊,一个人太少了”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既然要派人入朝,至少也得三个以上,才能攻守相望,彼此呼应”
是的,一个怎么够啊,那个朝廷不是龙潭虎穴啊,冲进去以后,还不得被西南人吞掉啊。
所以说,老辣的张苍水,也想通了,干脆多安排一些人吧,去大西南任职,替大江南人站台。
“三个?”
“是不是多了点?”
“陛下怕是难办啊”
“也对,一个太少了”
“仓水兄,有什么好人选?”
、、、
三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卢若腾,徐孚远和沈佺期,也被吓了一大跳,惊诧不已。
当然了,三个老家伙,也是很快反应过来了,纷纷开口,想知道张苍水有什么好人选。
“嗯”
已有定计的张苍水,胸有成竹,点头嗯的一声,环顾三个老前辈,最后目光放在卢若腾身上,郑重的说道:
“第一个,当然是闲之兄了”
“你老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出身,才是真正的德高望重”
“历任过崇祯朝的兵部主事,兵部侍郎,鲁王监国朝的兵部尚书,资历深厚啊”
“闲之兄,今年的贵庚,好像是六十有二吧”
“如果陛下,或是西南朝廷,有意实施真正的内阁制,以闲之兄的年纪和资历,也是刚刚好的”
说完后,张苍水又是双手抱拳,对着卢若腾,拱了拱手,以示心中的敬意。
是的,他身上的东阁大学士,其实就是一个名义头衔,不是真正的内阁大臣,不算数的。
而且,大明朝廷,也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出身,不得出任六部尚书和阁老。
徐孚远是一个举人出身,因为那个时候,崇祯朝亡了,天下大乱,根本没有机会继续考试。
所以说,徐孚远并不是一个好人选,容易被人踢出来,尤其是争夺后面的阁老位置。
“哎”
“仓水兄啊”
“这如何使得啊”
听到张苍水提名自己,老翁卢若腾猛的吓一跳,眼中精光一闪,面不改色,心不跳。
半响后,深叹一口气,指了指自己的手脚,又摸了摸发白的头发,极度谦虚的回道:
“你看看”
“老夫这都一把年纪,两鬓斑白,垂垂老矣”
“云贵大西南,沿途几千里,道阻且长,山高水长,又要翻山越岭”
“老夫这个,老胳膊老腿的,如何吃得消啊”
又顿了一下,脸色一正,继续开口道:
“不过啊”
“如果是,为了大江南朝堂上的未来”
“老夫也愿一试,去称一下,张佐宸和龚彝几人的分量”
是的,说到最后面的时候,这个白头翁,也就不再谦虚了。
甚至,放出豪言壮志,打算去大西南,会一会朱皇帝的六部大佬,张佐宸、龚彝扶纲等人。
没错的,刚才的时候,为何是他第一个提出来,要派人去大西南啊。
其实,他是很有想法的,进士出身,德高望重,又是资历深厚,是这里面四人当中,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了,文人嘛,讲究的是面子,毛遂自荐的事情,太跌份了。
开玩笑,谁不想啊,一旦插进去了,六部侍郎肯定是稳得,将来更有机会入阁。
而且,年纪上也是刚刚好,62岁了,也是入阁的好年纪。
同样,这个年纪,再不拼搏的话,就要入土为安了,永无出头之日。
“闲之兄”
“说的好,都是为了大江南”
话声刚落,徐孚远就站出来,大声赞赏卢若腾的豪言,勇于挑战大西南的领头人。
没错的,自家事自己知,他的威望,确实是不如卢若腾,差的太远了。
之所以,能混到这个位置,还是跟祖上有很大的关系,沾了徐阶的光辉啊。
更重要的一点,他是举人出身,限制了他的上限,入阁肯定没希望了。
还不如留在江浙,说不定还能跟着张煌言,立一些战功啥的,拉拢更多的人脉。
“嗯”
看到卢若腾同意入朝了,张苍水满意的点了点头,也就不废话了,继续开口说道:
“第二个”
“就是顾宁人,亭林先生”
“宁人兄的大名,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他的名气才气,完全可以媲美衡州的姜斋先生,余姚的太冲先生”
“他的一句名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响彻宇内,震惊天下”
他口中说的顾宁人,亭林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清初三先生,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都是铁杆的抗清义士,至死不渝。
所以说,抗清大英雄张苍水,跟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也都是老朋友了,惺惺相惜。
这个时候,既然要举荐大江南的人才,入朝大西南,于公于私,张煌言也会大力举荐的。
“再有一点”
“亭林先生,也是抗清义士,抗清十几载,矢志不渝,忠贞不二”
“陛下圣明”
“既能重用姜斋先生,以宁人兄的才华和名气,肯定也会得到重用的”
“更何况,无锡顾氏,也是江南名门世家”
“其祖上,是三国东吴的丞相,顾雍老先生”
“万历年间,顾东林老先生,他创建的东林,更是响彻天下,是无锡顾氏的代表人物”
“宁人的太祖父,舟卿老先生,是正德年间的进士,做过朝廷的刑部给事中”
“宁人的祖父,行之老先生,是嘉靖年间的进士,万历年间,做过南京的兵部侍郎”
“凡此种种,身份,世家,才气,名气,宁人都有了,入朝后,肯定有一番大作为的”
是的,大名鼎鼎的顾炎武,也是名人之后,世家豪族的嫡系后人。
没错,这也是江南世家的底蕴,状元进士举人,数不胜数,一代接着一代,基本上被世家垄断了。
就像这个顾炎武,他的祖父和太祖父,都是进士出身。
如果,不是因为崇祯王朝崩亡了,以顾炎武的才气,惊人的意志力,肯定也是进士出身了。
所以说,这个忠臣义士顾炎武,有足够的威望,才气名气,立足大西南的朝廷。
“第三个”
“就是如皋冒氏,辟疆先生”
眼看着,三个老头子,也没人反对了,老辣的张苍水,又开口了,提出第三个人选。
辟疆先生,就是冒襄,也是江南大名鼎鼎的人物之一。
没错,这个冒襄,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花花公子,跟秦淮名妓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广为人知。
“辟疆先生,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了”
“江南四公子,复社领袖之一,争斗阉党,响彻大江南,德高望重,资历深厚”
“如皋冒氏,也是江北豪门世家,更是名门之后”
“辟疆先生的祖父,官至云南宁州知州,也算是渊源颇深了”
“辟疆先生的老父亲,是崇祯元年进士,历任山东兖西道,升山东按察使,督理七省漕储道”
“再有一点,是辟疆先生的民族气节,忠贞不二,毁家纾难”
“鞑子霸占江南后,他们的督抚御史,屡次举荐,想拉拢重用辟疆先生,都被他断然婉拒,不再出仕”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公无私,尽忠报国”
“当年,满清鞑子南下,把冒氏家族的家产和田产,洗劫一空”
“即便是如此,辟疆先生还是义不容辞,筹措粮饷,暗中资助义军,接济抗清义士的遗孤”
“老夫相信,以陛下的圣明,是绝不会错过这种,忠贞不渝的抗清大才”
没错的,这个如皋冒氏,也是江南豪族,家财万贯的名门望族。
是的,这个冒氏家族,祖上是元太祖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的后代。
元朝的时候,冒氏的祖宗,世袭两淮盐运司丞,积累了大量的钱财和人脉。
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冒氏的盐业,当然做不下去了,于是,开始转型,往文坛上面发展。
冒辟疆的老子,就是进士出身,做了一辈子的朝廷官员。
当然了,这种豪族,在乱世中,满清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南下的时候,顺手扫荡一遍。
历史上,整个江南士族,名门望族,之所以反清抗清,家产被满清劫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