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四个月,金碧辉煌的秦王府的书房内,杨起,这位权倾朝野的秦王,亦是神秘莫测的四象门门主,正伫立在一幅巨大的军事舆图前。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挺拔却又带着几分沉思的轮廓。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舆图上标注着“西山大营”与“虎威大营”的位置,
往昔那场惊心动魄的渗透大计,如同一幅画卷,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杨起身为大周陈皇朝唯一的异姓王,表面上对皇室忠心耿耿,
可内心深处,那龙袍加身的渴望如烈火般燃烧不息。
而西山大营与虎威大营,这两座拱卫京城的军事重镇,各拥十万雄兵,是他迈向皇位途中必须掌控的关键力量。
四个月前,在四象门那隐秘幽深的地下殿堂,烛火摇曳,光影交错。
一百多名内门死忠弟子整齐肃立,他们皆是四象门千挑万选的精英,
武功皆在一流之上,眼神中透着对门主杨起无条件的忠诚与赴死的决然。
杨起身着一袭黑袍,头戴斗笠,步入殿堂。他缓缓摘下斗笠,目光如炬,
扫视众人,低沉却又充满威严地开口:“诸位皆是我四象门的栋梁,此次任务,凶险万分,但成则青史留名,败则粉身碎骨。
我们的目标,是打入西山大营与虎威大营,成为实际掌兵的中层将领,为我等大业奠定根基。”
弟子们眼神坚定,齐声应道:“愿听门主差遣,万死不辞!”
首当其冲的是西山大营。
西山大营壁垒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巡逻士卒往来不绝。
杨起的弟子们深知,强攻绝无可能,唯有智取。
他们事先买通了大营中负责粮草采买的小吏,得知近期大营需从外地采购一批战马。
于是,数名精通相马之术的弟子伪装成马商,带着精心挑选的良驹,来到大营外求见采购官。
采购官被引至临时搭建的营帐,只见营帐内茶香袅袅,
一名弟子笑着迎上前去,拱手道:“大人,听闻大营需良驹补充战力,我等特来献上佳品。”
说着,示意手下牵来几匹毛色油亮、身姿矫健的骏马。
采购官围着马匹转了几圈,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这时,另一名弟子悄然凑近,低声道:“大人,此次马匹交易,我等愿给大人几分薄利,
还望大人在营中多多关照。”采购官微微一愣,随即嘴角上扬,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就这样,弟子们凭借着贿赂与精湛的伪装,顺利进入西山大营。
进入大营后,他们凭借高强的武艺,在几次与外敌的“偶然冲突”中崭露头角,引起了高层将领的注意。
这些弟子抓住机会,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忠诚不二的态度,逐渐赢得了将领们的信任,
被委以重任,一步步朝着中层将领的位置迈进。
与此同时,虎威大营的渗透行动也在悄然进行。虎威大营的主帅治军严谨,对营中人员把控极严。
但杨起的弟子们并未气馁,他们从主帅身边的亲信幕僚入手。
一名擅长医术的弟子打听到,主帅的幕僚身患怪病,四处求医无果。
于是,他乔装成游方郎中,带着精心调配的草药,主动上门问诊。
经过一番诊治,幕僚的病情竟有了明显好转。
幕僚对这名“郎中”感激不已,在主帅面前多次举荐。弟子顺势进入虎威大营,以军医的身份为掩护,暗中结交军中将士。
他利用自己的医术,为受伤的士兵精心治疗,赢得了士兵们的敬重与好感。
在日常相处中,他巧妙地展现出自己的军事见解,逐渐引起了主帅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弟子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手段,在虎威大营中站稳脚跟,同样向着掌兵的中层将领之位稳步前行。
如今,四个月过去了,杨起凝视着舆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那一百多名死忠弟子已成功在两大营中扎根,成为了他掌控这二十万大军的关键棋子。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皇位正缓缓向他招手,而这天下,终将会姓“杨” 。
………
马上将要进入新年也就是昌隆十八年了,整个京城依旧沉浸在美好祥和的氛围之中。
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张灯结彩。街边的小贩们扯着嗓子叫卖,此起彼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卖糖葫芦嘞,又甜又脆的糖葫芦!”
“糖人儿,好看又好吃的糖人儿!”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香气,诱惑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鹿,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紧紧握着各种色彩斑斓、造型精巧的玩具,
笑声清脆悦耳,为这繁华的京城增添了几分灵动。街边的茶楼酒肆座无虚席,人们或是围坐在一起,
一边品尝着香茗美酒,一边谈笑着家长里短;或是凑在一块儿,
兴致勃勃地热议着朝堂上的奇闻轶事,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杨起在秦王府中,与心腹谋士们日夜谋划。
他看着手中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着西山大营和虎威大营中死忠弟子的进展。
这些弟子已然在各自大营中结交了众多亲信,掌控了不少关键职位,只待他一声令下。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昌隆帝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这日,阳光明媚,昌隆帝带着一众妃嫔在御花园中游玩。
御花园里繁花似锦,牡丹、芍药争奇斗艳。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而停歇在娇艳的花瓣上,时而又轻盈地飞起。
昌隆帝身着明黄色龙袍,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金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头戴皇冠,
皇冠上的宝石闪烁着璀璨光芒,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
他漫步在九曲回廊之上,回廊的栏杆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是祥云朵朵,或是瑞兽奔腾。
昌隆帝欣赏着园中的美景,不时与妃嫔们调笑几句。
“陛下,您看那株牡丹,开得如此娇艳,真是美不胜收。”一位妃嫔指着一株硕大的红牡丹娇声说道。
昌隆帝微微点头,笑道:“爱妃所言极是,这御花园中的牡丹,每年都开得这般好,也算是我皇宫中的一大盛景了。”
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却有一人忧心忡忡,那便是兵部尚书俞廉图。俞廉图为人刚正不阿,对朝堂局势洞察入微。
近日,他隐隐察觉到了一股不寻常的气息,总觉得有一双黑手在暗中操控着一切。
这日退朝后,俞廉图独自来到书房,屏退左右,仔细翻阅着近期收集的各种情报。
他发现,西山大营和虎威大营近期人员调动频繁,且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混入其中。
联想到杨起这位权势滔天的异姓王,俞廉图心中一惊,莫非他有谋逆之心?
俞廉图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若不及时阻止,必将天下大乱。他决定进宫面见昌隆帝,将自己的担忧告知。
傍晚时分,俞廉图身着朝服,匆匆进宫。在乾清宫前,他被太监引入殿内。
昌隆帝正在批阅奏章,看到俞廉图前来,微微皱眉道:“俞爱卿,这么晚进宫,所为何事?”
俞廉图跪地叩首,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老臣近日察觉朝堂局势有些异样,
西山大营和虎威大营似乎有不轨之人在暗中活动,老臣怀疑有人心怀不轨,企图谋逆。”
昌隆帝听闻,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他扶起俞廉图道:“俞爱卿,此事不可妄言。如今京城一片祥和,何来谋逆之说?或许只是军中正常的人员调动罢了。”
俞廉图焦急地说道:“陛下,老臣绝非空穴来风。杨起身为异姓王,权势过大,且他暗中培养势力,不得不防啊!”
昌隆帝沉思片刻,说道:“俞爱卿,朕会派人暗中调查此事。你先不要声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俞廉图无奈,只得告退。离开皇宫后,他心中满是忧虑,深知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京城表面的美好祥和,恐怕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