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
《赤壁·下》登陆院线。
吴白鸽还在做着票房再创新高的幻梦。
现实告诉他,许多观众已经知道他拍的是什么玩意儿了。
不过,吴白鸽的赤壁系列在日本大卖,两部电影加起来超百亿日元,按照此时的汇率,大概7.2亿华币。
估摸着湾湾娱乐资本想要压制住李元青的光芒。
对外的通告里写道。
<《赤壁》系列已经超越《超体》华国两部曲,成为华语电影最卖座的商业电影!>
只要范围限制的越多,总有战胜敌人的角度。
《超体》三部曲加起来票房太高,那就限定国内华语两部,《大叔》加《魔女》也才四亿多,《赤壁》上下两部票房合起来五亿多,这就是湾湾电影界的巨大胜利!
于是,网络平台开始出现大量吹捧吴白鸽的通稿,尤其是以前辈的姿态教育“李元青及其粉丝”——吴白鸽闯荡好莱坞比李元青要早、成绩也更好!
《碟中谍5》全球票房5.46亿美金,《超体》的全球票房也才4.6亿美金。
无论哪一点,李元青在吴白鸽面前都没有足以自傲的资本。
工作室眼看湾湾资本还是想要把李元青摁下去,就像拉赵燕子给林志玲作配一样,让李元青沦为他们的陪衬。
徐薇毫不客气!
你买通告,我也能买!
辩解是无力的,攻击对方才最有效!
于是吴白鸽在好莱坞闯荡的往昔细节被一一扒出。
他确实取得过成功,但他的失败更严重。
就在李元青第一次拍电影那年,米高梅投资1.2亿美金,由吴白鸽执导的《风语者》,上映三周才3300万美金票房,最终全球票房也才七千来万美金。
票房惨败逼得米高梅的管理层引咎辞职。
在经历一系列失败后,现在的米高梅已经半死不活,随时准备破产清算。
客观来说,《风语者》顶多让米高梅伤筋动骨,它最终的结局还是因为失败的电影太多了。
但这个时候,徐薇买的通稿里绝不会为吴白鸽说任何好话。
仅是让民众知道吴白鸽灰溜溜从好莱坞滚回来还不够,还得揭露他拍电影的险恶用心。
一份湾湾香江电影界的“十年计划”被披露。
要点就一句话。
“利用内地的资金为冤大头,联手港台电影人,再用新一代港台艺人压制内地明星。”
内地出钱,让港台幕后电影人吃饱,内地再出人,用大牌明星给港台新生代作配抬咖。
文章中,作者挑破了他们歧视、压制内地人的心理。
想狡辩?
《赤壁》就在那摆着,一群内地家喻户晓的明星去给林志玲一个新人作配,一个不该有多少戏份的小乔变成了赤壁大战的主角。
有理论有实践,这就是完整的阴谋!
而能扛起内地娱乐圈大旗的人就是李元青。
他不仅自己争气,拍出商业文艺片均取得成功,他还“先出名带后出名”,《画皮》电影里,他退居幕后,将闪光灯留给几位演员,大家一起撑起了“华语第一部仅靠内地市场就回本的大片”!
你们会贬低李元青的成绩来给吴白鸽做陪衬。
我们也会抨击吴白鸽的险恶来给李元青的道德树立标杆!
在掌握了微博这项杀器之后,想在互联网上对李元青诋毁?简直异想天开。
面对急转直下的舆论。
湾湾资本突然就被打懵了。
不就是踩一踩你吗?
吴白鸽难道不算你前辈?
工作室打就打后面给他撑腰的资本。
在对立情绪挑动下。
内地有些煤老板投钱的时候说道。
“港台电影人那么贵还那么瞧不起内地人?那咱们的剧组里主角必须找内地演员。”
剧组里的人赔着笑。
“老板,港台艺人当主角这算是潜规则。”
“什么狗屁潜规则?你们就是想贪我的钱吧!老子花钱给看不起我的明星来演戏?真把我当傻子了是吧!撤资!立刻马上!”
“别别别!老板息怒,我们换马上换!”
这样的事例在互联网平台大肆传播,摆明了要通过地域自豪感来挤兑外来户。
你吴白鸽能从中影拉到钱,不代表港台那么多北上的电影人能硬气从投资人手里搞到钱。
你有你的潜规则,我用我的硬规矩。
只要中下等剧组几乎全要内地演员当主角,那你们的新生代就别想真的出头,所谓的“十年大计”也将化为泡影。
湾湾资本很快就向内地电影局申诉。
你们这是在刻意引导地域歧视!
电影局回复,这是个别剧组自发行为,不存在刻意行为。
韩三屏给李元青打过电话。
“你们工作室揭露的‘十年大计’是不是真的?”
“韩叔,我手底下揭露信息或许会存在夸大其词、添油加醋。但核心内容一定是真实无误,否则这份挑动情绪的方式绝对不会奏效。”
完全虚构的谎言,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哪怕暂时被蒙蔽,脑子转过弯来也能想明白。
只有半真半假的说法才能让人坚定信服。
“韩叔,《赤壁》的例子不就摆在你面前吗?我个人与赵燕子没什么往来,但她现在仍然是内地国民度最高的女明星,林志玲在此之前算什么?炒作‘一马踏平世纪波’的时候,她有什么代表作?就演了部《赤壁》,她对外商演报价比赵燕子要高几倍,以后多来几次,除了我之外,你觉得内地还有哪个青年演员能出头?”
“那你有什么办法?”
“韩叔,你比我老狐狸多了,你问我?”
“老狐狸也有脑筋转不过来的时候。”
“分化瓦解,香江和湾湾情况还是有区别的。香江男港星尚未衰落,有他们出演时,你让内地女演员去当主角。湾湾年轻演员几近断代,对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打压,如此运作几年,湾湾一定会对现状不满,双方生出嫌隙之后,以你的手段难道解决不了?”
“说我老狐狸,你也挺贼的。”
“都是跟你学的。”
“去你的,我什么时候教过你这个?你具体什么时候回国?我听说你会在五月开一场讲座,北电都开始发邀请函了。”
“不是讲座,而是我的毕业课题。我既然看到了未来,就要给华国电影人提个醒,至于最后效果几何,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你在美利坚看到什么好东西?”
“把观众拉回电影院的新技术,美利坚电影行业开发出来了,而国内至今还不知道,中美备忘录不剩几年了,我们得做好准备。”
韩三屏听到中美备忘录,就明白李元青要讲的应该是宏观层面的好东西,若是能听懂且提前做好布局,对华国电影行业一定是重大利好。
“五月份我也会去的,若真是好东西,我第一个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