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先疑惑的是:“他们是怎么制造出这么大一张纸的?”
泗州的“徇私舞弊”暂且不管,作为一个皇帝,不可能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哪怕是“十面之词”也不能相信。
泗州的州试是在一月中旬,离现在还有不到两个月,这时间,完全够用。
到时再派一支军队,临时出题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查明这件事的真相。
人选我的想好了——萧破武,赶紧把她打发走,她总是在我耳边分享各种“乐趣”。
据户部的人说,三皇子之前有运一笔钱出现在泗州,还可以让萧破武查钱的去向。
那时候,不管是泗州太守罪名坐实,还是两名官员诬陷,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
而悯州,则是因为忠护军驱赶原南宿郡百姓引发的问题。
悯州百姓不想去唐国,有故土难离的原因,也有亲人祖宗埋在故土的原因。
但死人哪管活人事,活人哪顾死人魂。
说到底,至少悯州太守和忠护军是这么跟我说的:
去了唐国只有死路一条,唐国的土地,根本没有一块地是属于底层百姓。
……
唐国就是丐帮的大本营,不仅仅因为苏毅的缘故,还因为唐国是乞丐最多的国家。
对此,原南宿郡百姓是不想成为唐国百姓,不仅如此,还有大量唐国无家可归、无地可种的唐国北宿郡百姓来到南宿郡。
哪怕是在南宿郡做乞丐,也不想回到之前的地方。
明明唐国才刚刚建立一年多,怎么有种“百姓苦唐久矣”的感觉?
所以,就有了这份“万民书”,那些要被驱赶的百姓是希望他们能继续留在南宿郡。
为此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办法,一个尽可能不发生命案的办法——连坐担保制。
有家人的,用一家老小作为担保,一人的,找熟悉的人担保,实在没朋友的找和他一样的人做担保。
只要有人触及伊国的法律,做担保的人要连坐。
没人担保的,就要被驱逐南宿郡。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不过,这里面可能有一问题——南宿郡的百姓是在拖延时间。
可能是悯州忠护军急忙要驱赶他们发生的太快,他们真的打算“造反”,但没有选择鲁莽的“揭竿而起”。
他们可能要时间去联络各个地方的人,甚至去唐国和南封国求援,与之上演一出“里应外合”。
“连坐担保制”可要比“人口普查”耗时,一个郡少说也得花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没办法保证一个月内保证自己能掌控悯州。
这事必须得防一手,我在原有的“连坐担保制”加上针对官员两个条件。
一、凡是发生“人命案子”,负责办理案件的官员,在执行“连坐制”的时候,要确保证据确凿,并且留下办案官员的大名。
在疑似嫌犯的人身上,秉着疑罪从无,但要进行关押,至少关三个月。
这是为了保护原南宿郡百姓的安全和利益,最多三个月,是我认为可以掌控悯州的时间。
到了那时我再派人过去一一核实,确保不冤枉一大批人。
抱歉,我无法做到不冤枉任何一人,只能尽可能的减少冤枉的事发生。
二、让忠护军左军严防南宿郡、武幽郡所有边界,做到两郡的百姓只出不进,时间也是三个月。
一来是防止唐国逃难的百姓过来南宿郡,人口哪个皇帝不喜欢?哪怕是乞丐养个几年,也是有可能成为普通百姓。
可这些唐国人,实在是一个隐患,来的唐国百姓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可能就能为一口粮就杀人。
二来,可以让其他郡的人接收唐国的百姓,避免冤家碰头。
……
“陛下。”钟尚书在我前面行了一礼。
我问道:“有结果吗?”
“有。”他回答。
丐帮的钱财来的太容易,这让钟掌柜……钟尚书察觉到了充盈国库的办法。
为此钟尚书特意去审问丐帮的人,想要“探讨”一些经商之道,尤其是知道他们是苏毅的人后,他的眼睛都亮了。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想先从哪里说,想好后他说:
“据他们所说,他们的钱财是由苏毅的产业提供,包括:香水、砂糖、酒楼、成衣布庄、琉璃、冰块等等。
想要彻底解决丐帮和暗部,臣觉得,应该先把这些产业铲除掉或者控制住。遏制住他们的经济,就是扼住他们的咽喉。”
我思索后开口:“理是这么一个理,但这样只会让别人以为朝廷吃相难看?哪怕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这一点,恐怕其他四国也有遭遇,但都不想成为第一个对苏毅产业动手的国家,或许可以联合他国查抄苏毅产业。
以苏毅之前的垄断,得罪的商人早就不计其数,叫好的人,只会比叫坏的人多。
普通百姓是不用不上苏毅的东西,只要得到了这些东西的制造之法,用得上这些东西的中上层人不会在意鸡蛋是由哪只鸡产的。”
我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摇头:“暂时不用动,也不用去联合其他四国。五国对付一个商贩?哪怕是一个地位不低的商贩,这也太给他的面子了。
不管结果如何,我们这些当皇帝的人肯定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是。”
钟尚书离开了,他没有问我为什么不动苏毅的产业,这一点我很欣赏。
苏毅的产业可不小,几乎开遍各国各州各郡,要动手可必须一击必杀。
我没有动手还是和丐帮一样的理由——没办法确保手下的官员不会饱中私囊、诬陷栽赃。
再等等吧,等到二月末,就是我清算他们的时候。
提前动手,只会让苏毅的钱财和人提前转移。
……
终于,从我重新回到皇帝的宝座,终于有了几个好消息。
元州,弦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成功的解决了三起连环杀人案,就差两个案件。
元、阳两州的灾情终于得到缓解,渎职的官员全部被缉拿。
最后则是杰传回来的捷报,除掉了“万角”流寇,杀敌五千,俘虏将近万,活捉流寇头头,苏毅的族弟苏志鹏。
什么?你问我损失了多少士卒?这么开心的日子就先别提这件事了。
花费的时间居然比我预计中的短,从出城到现在也才不过半个月。
他们还有五天的返程,主要是伤员不少,无法急行。而且,哪有打了胜仗回来的时候急行的军队。
杰应该已经准备好有功劳之人的名单,我该考虑一下怎么赏赐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