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诚佩服卢清婉把薛漾治的服服帖帖,不愧是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帝王,不过是一番推心置腹,性格怪异薛漾就缴械投降。
心甘情愿的为卢清婉卖命。
居然连最爱的他都丢一边。
卢清婉果然是千年老狐狸,只要她想就能轻易收买人心。
陈芸娘挑眉:“相公思念薛先生了?”
“有点,不过我更想隋玉瞻冯海潮他们,不知道这会子跑哪儿去了,好不好。”
隋玉瞻鄙视他被女人缠住了脚步,倒也没非得要他一块儿去。
带着冯海潮、胡子和新收的几个徒弟(实则是免费劳动力),去他们没去过的地方。
除了收集药材 ,还要将各种药材药效、与之配伍的药材能治疗什么疾病、禁忌、产地等等归纳成册。
工作量非常大。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京都。
冯海潮的弟弟妹妹都很聪慧,弟弟拜苏樱为师,两个妹妹一个跟着楚黛学双面绣,一个跟着薛漾。
弟妹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冯海潮无后顾之忧,也无心成家,只想跟着师父做出一番成绩来。
“隋公子武功高强,肯定没事,相公无须担心。相公,大嫂来信说阿远考上了秀才。”
陈芸娘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
娘家侄子有出息,她做姑姑的脸上有光。
几年不走动周诚都快忘记陈芸娘的娘家人,想了几秒才想起阿远是谁。
“真厉害,我记到阿远不到十五岁吧,有前途。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和阿月阿近他们都还好吧?
大嫂生意如何?”
陈芸娘坐到周诚身边:“大哥和二哥一家都在陈家集种地,虽没多少钱,温饱没问题,过的倒也还行。
大嫂生意做的不错,阿近念书不行,她把阿近阿月教了出来,没请外人帮忙,娘仨自己做。
县城又开了两家点心铺,但没人有大嫂的铺子生意好。”
“那就好,当年我是想过拉一把大哥二哥,后来发生那样的事,咱们两家疏远了。”
幸好早早看清陈满仓陈丰收,否则跟他一块儿来了京都,麻烦事多着。
陈芸娘笑着摇头:“相公别这么说,两家疏远也是大哥二哥的原因,跟咱们没有任何关系。
大嫂这些年不容易,三个孩子都是她一个人养大,若是阿远有了出息大嫂后半辈子也就享福了。”
父母和兄长早已让她寒透了心,今生的手足情份已经断了,父母也都不在了,兄长以及陈丽娘过的如何与她无关。
殷氏倒是不错,抛开情爱脑子清醒了,把三个儿女都教育的很好,陈远说不定能考上举人老爷、中进士,步入官场
她大哥二哥就不是拎得清的人,他们以及他们其他的孩子陈芸娘并不想再帮。
现今两家云泥之别,今后见面的机会微乎其微,陈芸娘心冷了就没有多少感触。
殷氏一直想跟大哥和离,为了孩子们才忍了下来。
若是陈远做了官,那殷氏也就有来京都的机会。
她大哥脸皮再厚也不可能腆着脸跟到京都来。
周诚主动问:“要不要让阿远来京都,拜位名师他再上一个台阶也更容易些。”
陈芸娘略有些犹豫:“不如明年看看再说。”
换做之前陈芸娘会主动让侄子来京都,为他找位好老师,让他少走点弯路。
如今殷氏没提她就不会主动提,除非陈远中了举。
在京都待久了,心思也变了。
利益看的更重,不会像以前一样傻乎乎的对娘家人好。
除了自家相公,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三个儿女,对其他人如何就取决于别人如何对她相公以及她的孩子们。
当初她帮殷氏娘四个,自然是想拉拉他们,若是陈近陈远有出息她这个姑姑在后院姐妹中也能抬起头来。
她教会殷氏谋生的手段,又把照西县的房子和铺子都以当初购买的价格卖给殷氏,对这个嫂子和四个侄子侄女做的够多的。
陈远若是能考上举人,她会请相公帮陈远找位博学的先生,考不上的话那陈远就只能止步于秀才。
周诚说道:“三年一考,若是阿远明年没能中举就要再等三年,浪费三年时间不划算。
你写信问问他,若是想来京都就让他尽快动身,先生我来找。”
教育资源几乎都掌握世家大族手中,农家子天赋不高的话很难考出来。
他现在有人脉又不缺钱。
不过是花点银子的事,能帮陈远一把他还是愿意的。
周童生的孙子周全若是考上秀才,想来京都的话他也会帮这个忙。
闻言陈芸娘惊喜道:“让相公费心了,要多少银子我这里出。”
相公帮她侄子她固然高兴,但也不能占太多便宜。
周诚摆手:“我是阿远的姑父,有能力的情况下拉他一把也是应当的,银子什么的你就别管了,这点钱我还是出得起。”
至于陈远出息了会不会感谢他这个姑父,无所谓。
感谢他的人多了去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多结一份善缘,对子孙有好处。
“我替阿远谢谢你,相公。”
陈芸娘修书一封,派人送到照西县。
陈满仓没料到小时候不是很机灵的陈远,居然还真叫殷氏给培养成秀才。
自打殷氏带着孩子们住在城里做生意,他就没给过殷氏一文钱,也没主动给母子五人粮食。
殷氏能挣到钱,他不给粮食和钱殷氏也懒得找他索要,免得浪费口舌。
当然,殷氏也没给过他一文钱。
像他们这般做夫妻着实罕见,连带着四儿女与他也有了很深的隔阂,孩子们对他有礼有节,实则还不如与邻里间的关系亲切。
他还有两个媳妇也有别的儿女,对殷氏生的儿女自然就不太放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