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刚刚看见网民“南权侠客”又张贴谣言牛皮癣,来源于什么自媒体营销号“我行我素狂野世界杯”的谣言大全。
它张贴的图片中,主要提及国内外大豆亩产量数据对比:
国外转基因大豆:美国亩产170公斤,巴西亩产180公斤,阿根廷亩产190公斤。
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张豆1号亩产320公斤以上,铁豆86、铁豆76亩产300公斤以上。
还提及柳小庆副研究员称“国产大豆亩产127公斤”并对此提出质疑。
然而,这张图片又是老掉牙的狗屎谣言,是反对转基因的民粹主义分子捏造出来的。里面的非转基因大豆高产数据,完全是虚构的。
反对转基因的套路:虚构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
图片中关于“张豆1号亩产320公斤以上,铁豆86、铁豆76亩产都在300公斤以上”的说法存在夸大不实。
张豆1号:
在2009 - 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75.16公斤,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12.30%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26公斤,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 。
还有农业部门的资料显示,2009 - 2010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a2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670.6kg\/hm2(约178.04公斤\/亩 ),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2010年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838.8kg\/hm2(约189.25公斤 \/亩 ) 。和网传的320公斤以上不符。
铁豆76:
2013 - 2014年参加辽宁省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经两年9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83.5公斤,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0.6% ;201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9.1公斤,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8.1% 。
另一组数据,2009 - 2010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20.3千克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2.0千克。也并非网传300公斤以上。
铁豆86:
2014 - 2015年参加辽宁省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58.0公斤,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8% ;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1.2公斤,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0.6% ,根本达不到所谓的300公斤以上。
大豆产量受品种特性、种植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试验环境和种植条件下产量有波动,但目前公开资料表明,这几个品种完全达不到文中宣称产量。所以,一看就是反对转基因的网民,为了拔高自己,故意虚报的大豆产量。为了贬低别人,就故意拔高自己,非常可笑。
目前,我没有看见柳小庆副研究员说过“国产大豆亩产127公斤”,但是从中国供销合作网发布信息可知,2014 到2023年之间,我国大豆亩产由119公斤提高到132.7公斤。
当然,少部分高产示范田能达到较高产量,如202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的高产创建示范田,实收单产180公斤,甚至更高,但这并非普遍平均水平。
那么,“国外转基因大豆:美国亩产170公斤,巴西亩产180公斤,阿根廷亩产190公斤。”真实吗?
实际上,这些数据并不完全准确真实,实际亩产受多种因素影响会有所波动,要具体分析:
美国:
美国是转基因大豆种植大国,转基因技术应用广泛。美国大豆平均亩产量受种植区域、气候条件、种植技术以及品种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平均亩产量大致在180 到200公斤左右 ,但在一些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且管理水平高的地区,部分高产田块可以超过220公斤。而且不同年份间因气候差异等,产量也会有波动。例如在遭遇严重干旱或洪涝等极端天气年份,平均产量也会下降。
巴西:
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发展迅速,采用率很高。其大豆平均亩产量通常在180到220公斤之间。巴西拥有广袤的可耕种土地,且在大豆种植季的气候条件总体较为适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阿根廷:
阿根廷也是转基因大豆重要种植国。正常情况下,阿根廷转基因大豆亩产量大概在200到220公斤。不过,阿根廷农业生产受经济形势、农业政策以及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可能导致种植管理不到位,或者遇到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候时 ,大豆产量就会受到影响而产生波动。
转基因大豆相比非转基因大豆,通常有以下优势:
抗病虫害能力强:通过基因改造,能使大豆具备抵抗特定害虫或病害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保证作物产量。例如,转bt基因大豆可产生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杀作用的蛋白,能有效抵御此类害虫侵害。
耐除草剂性能好:一些转基因大豆具有耐除草剂特性,农民可在田间使用特定除草剂,有效去除杂草,而不影响大豆生长,从而提高除草效率,节省人工除草成本。如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方便农民使用草甘膦进行除草作业。
产量潜力高:在理想的条件下,转基因大豆因抗病虫害和耐除草剂的特性,能更充分地利用土壤养分、光照和水分等资源,减少因病虫害和杂草竞争导致的产量损失,从而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加工特性优良:一部分转基因大豆在加工方面有优势。例如,一些转基因大豆的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或蛋白质含量经过改良,更适合特定的加工需求,可用于生产更优质的食用油、饲料或工业原料等。
(写于2025年。)